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1956年3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即将赴台的李济深前卫士长、英国人马坤。

马坤在中国的经历很传奇,他原名为莫里斯,在人生低谷遇到了孙中山,将孙中山视为偶像,一心想要留在孙中山身边工作,并且成为了孙中山的忠实保镖,曾经为孙中山挡枪,右手中弹。

他的中文名“马坤”是宋庆龄为他取的,右臂受伤后,他又开始苦练左手射击,宋庆龄又送他一个新的称号,叫“双枪马坤”。

图|宋庆龄与孙中山

孙中山病逝后,马坤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生的方向。他做了孙科的联络官,也在宋庆龄身边做过便衣保镖,和孙中山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就是因为他的这段特殊经历,1956年周恩来与他谈话之时,希望他能代替自己联系孙科:

我们不能让孙中山先生的儿子长期流亡国外,中国政府仍然欢迎孙科先生返国。

的确,宋庆龄留在大陆,深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尊重,如果孙科回来可以和家人团聚。

但马坤话已带到,孙科却没有任何回应,虽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孙科是孙中山的独子,是孙中山和原配卢慕贞的儿子。

在民国政坛,孙科必然要留下名字,有着如此伟大的父亲,也并非是幸福的事情,他一生成就平平,在政治上显得很吃力,甚至被后人称作“没有存在感”、“以政治态度善变而著称”。

胡汉民有一句评价孙科的话相传甚广:因为他是孙中山先生之子,所以有革命脾气;因为他在国外长大,所以有洋人脾气;因为他是独子,所以有大少爷脾气。他有时只发一种脾气,有时两种同发,有时三种一起发。

图|孙科

他曾担任过国民党政府广州市长、广东省建设厅厅长、国民政府交通部长、铁道部长、财政部长等,官位虽多,但成就平平。

孙科曾经在1931年和1948年两次出任行政院院长,两次加起来不过3个月。

1948年12月,孙科以行政院院长的身份派出了钟天心为首的和谈代表团,想要和中共对话,提出“先行无条件停战”的要求。

中共的态度很坚决:国民党没有资格谈其他条件。

1949年1月蒋介石第三次下野之后,李宗仁代行总统的职权,孙科因为竞选副总统受挫,和李宗仁结怨。

此后在很多问题上,孙科都有意和李宗仁作对,加上蒋介石也在处处为难,李宗仁的政令无人执行。

李宗仁也曾经前往上海挽留孙科,希望他能返回南京,但孙科根本不予理睬,还在李宗仁根本没有同意的前提之下,私自决定将政府机关迁往广州。

图|孙科年轻时在美国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下令国民党中央党部迁到广州办公,并且着手将行政院也搬到广州。

孙科一再和李宗仁作对,这对李宗仁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李宗仁亲自前往广州寻找孙科,态度极其谦虚,又是“拜望孙院长”,又是“务请返京主持一切”。

恭谦之下,李宗仁也在想方设法瓦解孙科在广州的势力,李宗仁亲自去找国民党粤籍大员,他们都劝孙科返京,孙科不得不低头,回京后很快就辞去了行政院长的职位。

孙科对宋庆龄向来尊重,宋庆龄得知孙科尴尬的处境之后,立刻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希望孙科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留在大陆。并且承诺他只要他能留下来,她会和中共中央交涉,希望孙科能放下一切顾虑。

孙科犹豫不决,想要和宋庆龄面谈。

当时宋庆龄正在被很多反动分子逼着离开大陆,她躲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她大约能猜到孙科和她见面也是劝她离开,语气坚决地对孙科说:“哲生,你若想留在大陆我才能告诉你,否则你不会知道我在什么地方。”

孙科忍不住潸然泪下:“夫人的严厉我理解,容哲生三思吧……

后来,孙科还去奉化见了蒋介石一面,随即前往香港暂居。

流落在香港的国民党官员们每天都有一两个来找孙科,他疲于应对,这些人开口向他借钱,孙科拿不出多少,每人就给10元港币打发,后来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就变成了每人5元。在香港的他也不可能全身而退,也是麻烦缠身。

中共方面一直在积极联络孙科,欢迎他回到北京参与新中国的建设。

但孙科很倔强,他对中共取得最终的革命胜利怀着很深的抵抗情绪,国民党的溃败让他无力又痛惜,他已经看不到国民党的未来。

图|孙科和子女

这种悲观的情绪一直影响着他,对政治上的一切都感觉到心力憔悴。

而香港给他的一切感觉都不是太好,他也没有想过长久定居在香港。

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不去台湾,要不去海外。

孙科和蒋介石在此前的合作之中矛盾重重,他也知道蒋介石和自己不是一条道上的人,如果去台湾,从前的恩恩怨怨早晚都会激化。

与其在蒋介石身边战战兢兢等着他“秋后算账”,还不如去国外。

孙科最终决定去国外投奔子女,他申请颁发护照,然而发生了一件事,让他的护照迟迟不得批准。

在1949年到1950年期间,一名广州籍的女子对外声称自己和孙科有染,她要告孙科遗弃罪,不仅告到了香港的法院,甚至还捅到了台湾,目的就是要孙科向她支付一笔不菲的分手费,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这件事背后还有孙科政敌的推波助澜,他们不希望孙科前往台湾。

1950年春,香港法院判决孙科胜诉,孙科最终得以出国。

孙科夫妇经由印度、希腊前往法国,借住在好友傅秉常在法国乡下的房子里面。终于申请到美国护照之后,孙科夫妇前往美国,先后住在两个女儿家中。

孙科在美国生活期间,蒋介石对他是不闻不问,只有从前的故旧会来他的住所看看他。国民党驻美的机构,和孙科从来没有往来,他这个“国父独子”,好像被他们很有默契地遗忘了一般。

1954年,孙科夫妇搬迁到加州,在洛杉矶郊区居住,由次子孙治强照顾他们。

图|孙科夫妇

孙科曾经以24年分期付款的方式,在洛杉矶买了一套房子,住了四年之后,因为环境实在接受不了,就将房子卖掉了,又在洛杉矶南面临海再买一幢。

其实刚开始孙科夫妇的海外生活是非常优渥的,夫妇二人还经常在欧洲各国游览,到哪里都要住高级酒店。也只有那一阵子旅游观光,让孙科的心情好了很多。

然而闲居在美国,没有任何的固定收入,从前身居高位的孙科,根本不知道怎么蓄财,有再多的钱也有花光的一天,最后只能靠子女们来接济。

1961年,陈诚以“副总统”的身份访美,他甚至都没有去看一看孙科,只是敷衍地打了个电话。

十几年来,孙科过得尤为清苦,一切都靠自己动手,省吃俭用。

原本非高级酒店不住,非高档餐饮不吃的孙科夫妇,最终只能自己做饭自己洗碗,自己清扫房间。

也有报道说,孙科夫妇最为艰难的时候,只能吃番薯填饱肚子。

孙科的夫人陈淑英在晚年的回忆录之中感慨:

那是一幢向当地人订租的房子,周围全部是用木板搭建而成的,就像海边专供游人游泳后休息的那种临时房舍一样,风一吹就开,无以名之,姑且称为“火柴盒式”的房子。

孙科唯一能打发时间的爱好就是去附近图书馆借书,他家中也堆满了书。

孙科爱看书在国民党要员之中是出了名的,即便是他的政敌,在列举他的种种不是之时,也会说一句“党国要人中,他也还是一个看看书的人”。

孙科每天都会徒步去图书馆看书,有时候会在里面一直待到图书馆关门才会恋恋不舍地回去。

在那段时间,孙科专心看书、写书,写出了《中国与战后世界》《中国之前途》《孙哲生言论集》等书籍。

当周恩来托人联系上孙科,表达了希望他回国的善意之后,他依旧不愿回去,也许他始终放不下心中那道坎。

图|孙中山全家福

孙科的对外状态是不问世事、专心修书,但他并没有达到行如止水的地步,实际上他一直关心着台湾的情况。

众人原本以为,孙科可能就这样在美国平淡终老,但在1965年,孙科突然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回到台湾定居。

此时的孙科已经76岁了,为何突然改变想法呢?

孙科流亡美国十几年,蒋介石和台湾方面对他几乎是没有任何关心的,孙科也没有踏上台湾一步。

但踏入晚年之后,孙科多少会想要落叶归根,特别是国外的生活如此艰难,他感觉已经支撑不下去了,便想到了去台湾。

然而,在蒋介石没有任何主动表态的前提之下,他想要去台湾是多么困难。

当年,他不愿留在大陆,同时也背弃了台湾,他现在主动提出要回去,蒋介石会怎么想呢?所以这个提出的人不能是他,孙科也在想着找一个更加顺理成章的方式。

从60年代开始,孙科的一些故友已经在台湾活动,为孙科回台湾做准备。

1962年,中山县籍“立委”刘崇龄提出:孙科过去曾经担任过国民政府副主席和行政院、立法院的院长。现在也表达出怀念台湾老友和思乡之情,刘崇龄认为,台湾当局应该立刻邀请孙科返回台湾。

最后台湾方面以邀请孙科参加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活动为由,邀请孙科前往台湾。

1965年,蒋介石下令隆重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以显示国民党政权“道统”的合法性。

多年来,孙科对蒋介石来说并没有多大感觉,没有憎恶到要赶尽杀绝,也没有觉得他有值得利用的地方。只是这个时候,他需要孙科这个“国父哲嗣”身份,来壮大自己的声威,就让孙科直接回来了。

1964年,台湾出资在美国组织“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孙科前往华盛顿参加年会。

这可以说是孙科来到美国,第一次正式与台湾的官方机构扯上了关系。台湾的态度已经表现得很明确了,孙科想要回来,蒋介石并没有反对意见。

1965年10月底,孙科乘坐飞机从美国返回台湾,蒋经国带着2000多人在台北松山机场迎接孙科,给予孙科极高的待遇。

孙科在机场就不禁潸然泪下,结束了美国的流亡生活,他的未来如何,全看蒋介石一念之间,其实他自己也只是赌一把。

孙科到台湾的第二天,就在蒋经国的陪同之下,专门从台北乘坐专机前往高雄见蒋介石。

此时距离两个人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了16年,根据史料记载,两人再见面相谈甚欢,蒋介石还和孙科同进午餐,饭后两人一同乘车去外面游览风景。

在交谈之中,他们几乎不会去谈过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大多只是在聊家常,蒋介石希望孙科能够感受到,只要他按照蒋介石的想法去做,过去的一切他就当作没有发生过。

图|孙科返回台湾

孙科当天居住的是蒋介石曾经住过的阳明山第一宾馆,此处环境甚好,孙科很是满意,后来就一直住在这里。

对于在美国几乎无法体面生活的孙科而言,蒋介石提供的条件已经算很好了。

一周之后,孙科就在台北举行的“华侨救国总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公开演讲,说要全力支持蒋介石,要在他英明的领导之下反攻大陆。

半个月后,孙科在纪念孙中山百年诞辰大会之上,再度吹捧蒋介石,对新中国和中共进行了攻击。

孙科在来到台湾之后,就一直迎合蒋介石,一再表明自己支持蒋介石的政治立场。

16年来对孙科几乎不闻不问的蒋介石,对他如今的做法非常满意,在12月正式聘请孙科为“总统府资政”。

这虽然是一个闲职,但对16年来一直无法自食其力的孙科而言,等于结束了闲散人员的身份。

1966年9月1日,蒋介石正式提名孙科为“考试院”的院长。

图|孙科与蒋介石、蒋经国等人合影

年迈的孙科又坐上了国民党要员的位置,他是心满意足,在蒋介石看来,这个半闲职,就算是慰劳慰劳他了。

孙科老了,没有了任何势力,也不具备多大的能力和影响力,投靠了蒋介石,还是要看着蒋介石的眼色做事。

1966年蒋介石生日当天,孙科写了一篇文章《总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一文,为蒋介石祝寿。

他以孙中山之子的身份宣传蒋介石“继承了国父的遗志,完成不竟的事业”。

很难想象,16年来都当对方是陌生人一样从来不联系的两个人,竟然在此刻如此“惺惺相惜”。但孙科的这句话到底是夸赞还是讽刺,实在让人看了匪夷所思。

从此以后,每年蒋介石过生日,孙科就一定会写文章给他祝寿,祝寿文充满了溢美之词,好似两人从前就是亲密无比,看不出任何曾经的冲突和矛盾。

孙科的政治生涯一直是摇摆不定的,前后矛盾、出尔反尔之事也做了许多,也许是怕后人拿他这些事做文章,孙科在回忆录之中为自己辩解了一番:

回国以前,自忖年华已高,本想不再从政,但因‘总统’之命,不敢不遵。

其实孙科现下的境况,就好像是蒋介石的提线木偶一般。

蒋介石父子之所以欣然同意他来台湾,因为蒋家已经在台湾党、政、军都站稳了脚跟,孙科的旧部早已不在,他只是在名义上增加了蒋介石父子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更何况此时的孙科已经年近八十,再想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几乎不可能,孙科也在竭力表现自己已经没有一丝野心,绝对不可能做威胁到蒋氏父子掌权之事。

孙科人生最后几年,几乎都在做表面功夫,做的都是礼仪上的一些工作,他出席演讲活动,出国参观、到处剪彩、接见。

图|孙科晚年

他似乎很享受这种即使没有权力,至少能够风光体面的生活,每天都精神抖擞的,只恨自己分身乏术,有的时候几家单位一起邀请他,没有办法只能几家合起来办一场活动。

有的时候,孙科也想念之前清闲的生活,想要和从前一样看书读报,但已经完全不可能了。在风光的背后,孙科也遭到很多的质疑,有人觉得他十几年不做官,到了晚年还回台湾找个官做,有点“鬼迷心窍”,但孙科对这种批评几乎不会回应

孙科的一生左右摇摆,被很多人说成“虎父犬子”。其实在他意气风发之时,一直在尝试着不去做生活在父亲光环下的“太子爷”,但可惜的是,他到了晚年,还是靠着父亲的名字回国,成为了蒋家父子的棋子。

1973年3月,这是孙科最后一次参加公开的活动,这一日为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也是台湾的植树节。

孙科亲自来到台北的中山公园,种下了一棵连翘树。

从此以后,孙科闭门在家休养,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

8月23日,孙科因为胃部不适前往台北荣民总院。9月13日,因为心脏衰竭病逝于台北,时年83岁。

孙科的葬礼极为隆重,蒋介石颁布治丧令,称孙科为“革命元勋,器量恢宏,才识远大,力行三民主义,学术造诣渊深”。

蒋经国亲自带着国民党各级官员参加了孙科的遗体移至灵堂的仪式,蒋介石夫妇还合并送了黄色菊花装饰的十字架过来。

图|孙科正在演讲

孙科和蒋介石夫妇一样,都是基督教徒,但女儿主张给他办一个传统的葬礼。

她按照封建时期有钱人的下葬方式,给孙科的嘴里塞了一颗大珍珠,双手还握着白玉,口袋里放了金银元宝。此外,家人还给他烧了纸洋房、汽车,锡箔金元宝等等。

1985年,孙科的女儿孙穗英从美国返回大陆,来到南京中山陵拜谒。

孙穗英在离开之前提出想要去看看孙科在南京东郊的旧居,而此时旧居已经改造成了“稻香村”,现在住在里面的是许世友将军。

许世友当然不会同意一个陌生人来参观自己的家,让他陪同参观更是无稽之谈。

警卫员无奈之下想到一个法子,在参观当天起哄陪许世友去打猎,故意避开孙穗英。

孙穗英来到旧居门口之时,发现此处保管非常好,心中很是感动,她每一间房间都仔细看了一遍,仿佛能够触摸到童年的回忆,眼泪夺眶而出。

而在经过花园的那一刻,她看到的都是健壮的蔬菜和瓜果,她很惊喜。从前这里都是名贵的花草树木,现在都是许世友将军养的蔬菜和鸡鸭。

孙穗英拍了几张照,不知她当时是否想起父母在美国时期期艾艾的日子。

历史是多么地讽刺,同样是住在老房子里面度过晚年,同样是干着农活、自给自足。孙科夫妇心中想的是从前的锦衣玉食,十几年凄苦而不安;而许世友将军念的战乱年代的艰苦奋斗,离了这些瓜果和鸡鸭,才会觉得不充实……

图|香港公祭孙科

很多人不能理解孙科平心静气了这么多年,为何人到老年还要回到台湾掺和一脚?因为他的政治理想从来没有真正得到满足,他始终放不下“太子爷”的风光,宁愿做蒋介石的工具,也想要在最后的生命之中,再次证明一下自己的政治价值罢了。

发布于 2022-06-26 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