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之战,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鄱阳湖之战,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说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成功一生,可谓是屌丝逆袭的鼻祖!从一个没有饭吃的乞丐到九五至尊的皇帝,简直是从地狱到天堂,但是,这个华丽的转身的成功,要过的一个坎,就是在鄱阳湖和陈友谅的那场生死大战。


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发生蝗灾,父母兄长相继病逝,生活没有着落的朱元璋只好到皇觉寺出家混口饭吃,他就这样稀里糊涂成了一名小和尚。

出家的日子非常辛苦,朱元璋每天起早贪黑地侍候师父、师兄,还要扫地、上香、敲钟、做饭,日子一点儿也不好过。

即便是这样,由于灾情严重,皇觉寺也快要断粮了,在做了50多天和尚后,朱元璋不得不和师兄弟们一起,出门流浪讨饭,经过三年的颠沛流离,等到灾情缓和,朱元璋才再次回到皇觉寺。

公元1352年,定远(今安徽定远)的土财主郭子兴趁天下大乱,就和几个朋友,带领数千名年轻人打进濠州,杀死州官,宣布起义,郭子兴自称元帅。

当时朱元璋已经25岁了,正值盛年,眼见走投无路,就去投奔了郭子兴。

初来乍到的朱元璋为了表现自己,每次作战都很勇敢,总是冲在最前面,杀敌最多,出力最猛,战功最著,却总是拿得最少,把功劳让给大家。久而久之,就引起了郭子兴的注意,得到了郭子兴的欣赏,最后还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大家都称他为“朱公子”。

朱元璋有了一定实力后,就回到老家招兵买马,把小时候的玩伴:徐达、汤和等招入麾下,着重培养自己的势力,逐渐在军中站稳了脚跟。

公元1355年,郭子兴和他的儿子郭天叙相继战死,朱元璋取得了军队的实际领导权。

朱元璋采纳了名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采取先统一江南,再北上灭元的战略方针,转战南北,最终夺取了天下,实现了从布衣到天子的逆袭。

经过数年的战争,比较大的割据势力有刘福通、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等,经过分析,朱元璋认为陈友谅地处金陵上游,控制了安庆、武昌、九江三个战略重镇,力量至少10倍于朱元璋,是他平定江南最大的障碍。于是千方百计拉拢方国珍,牵制张士诚,等待时机,消灭陈友谅。这期间,双方各有胜负,各有死伤。

公元1363年四月,陈友谅趁朱元璋救援安丰(今安徽寿县南),江南空虚之机,率领大军号称60万、巨舰数百艘,围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得到消息,紧急调集号称20万水军解救洪都,水军进到鄱阳湖口,一路屯兵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南),另一路驻扎在南湖嘴(今江西湖口西北),切断陈友谅归路。自己则亲自率领一支水军由松门进入鄱阳湖,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

不久之后,两军在康郎山(今江西鄱阳湖内)水面遭遇,排开阵势,互相攻伐。

前面三天,由于陈友谅的战船都是高大的楼船,又有石炮硬弩;而朱元璋船小兵少,处于劣势,还差点儿被俘,幸好救援及时,才得以狼狈逃跑。

到了第四天,朱元璋采用郭兴的建议,加装投石机、采用火攻,烧毁陈友谅战船楼船二十余艘,陈友谅军队伤亡惨重,至少两万五千余人战死,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陈友贵等也战死,陈友谅悲痛不已,在阵前杀死朱元璋一方的俘虏,反而激起朱元璋军队的斗志,认为退无可退,背水一战,越战越勇。

形势急转直下,越来越对陈友谅不利。

这时候正是秋阳高照的季节,鄱阳湖水位降低,陈友谅又大又重,吃水又深,许多船只搁浅,等到朱元璋完成水陆包围,陈友谅只有待宰的份儿。

朱元璋的陆上部队万箭齐发,水上火船四窜,火光冲天,陈友谅中箭而死,死伤两万余人,近五十余万人溃散而逃。

鄱阳湖水战,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为朱元璋统一江南,北上伐元奠定了基础。

公元1362年,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由淮河进入黄河,北伐元蒙,攻取中原。

此时,朱元璋的军队已经攻取福建,徐达攻克沂州(今山东临沂),斩杀敌将王宣。不久又攻下兖州、济南。势如破竹,统一全国。李善长率领文武百官三次上表,劝谏朱元璋称帝。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以“明”为国号,以应天府(南京)为都城,开封府为北京,年号洪武。

同年,徐达攻下元大都(北京),封府库,守宫门,巡长城。元顺帝逃到今内蒙古一带,元朝的统治宣告结束。明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欢迎关注 @大美南方

欢迎关注公众号:大美南方

为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于 2023-01-27 19:00・IP 属地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