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赏读 |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何其芳及其诗歌王国

新诗赏读 |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何其芳及其诗歌王国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八篇白话诗至今,中国新诗踏着蹒跚的步履走过百年,以其丰富的文史景观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中,新诗是绕不开的话题;在中文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考察更占有不小比重。为帮助考研学生深入学习中国新诗,掌握相关考点,文研青年于2019年暑期在武汉大学文学考研会员群内开展新诗专题研习活动,并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作为专题研习的一部分,文研青年邀请专人进行新诗赏读并撰稿发布。本文是2019年文研青年中国新诗赏读第四期成果,文章版权归作者Sound与文研青年所有。

何其芳(1912—1977),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汉园三诗人”之一,著有诗集《汉园集》(1936)(与李广田、卞之琳合著)、《预言》(1945)、《夜歌》(1945),散文集《画梦录》(1936)、《星火集》(1945)等。

何其芳幼年时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阅读了大量新诗。1931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于全国各地任教。1938年,何其芳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

何其芳的诗歌创作以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汉园集》、《预言》是其早期诗歌的代表。此时期的何其芳受着诗坛上象征主义诗风的感染,又迷恋于晚唐五代诗词之冶艳,兼习法国瓦雷里等人的创作,诗歌多抒写个人“心灵的声音”,表现心中浮现的颜色和图案,注重文字的锤炼和典故的组合,诗风优美精致。

1938年,何其芳到了延安,战争的炮火冲击着诗人的心灵,改变着他的思想。在《夜歌》集中,现实生活的面影与个人内心的情怀得到结合,时代斗争的号角吹响,在内容上写实色彩大大加强,在形式上由格律体向自由体转变,诗歌语言融入日常口语,诗风变得明白、朴素。

文学史上将何其芳由一个专注于抒写“自己的幻想、感觉和情感“的”纯文学”作家向延安文艺代表人物的转变称为“何其芳现象”。尽管何其芳本人坚称其前后期风格的转变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大部分学者却认为存在“两个何其芳”,一个“文学何其芳”,一个“政治何其芳”。关于“何其芳现象”原因的探讨与反思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议题。

本期新诗赏读将以《预言》、《夏夜》、《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带你走进何其芳的情感王国。


预言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 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啊,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选自蓝棣之《何其芳作品新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赏读:

《预言》作于1931年,是收入《汉园集》的《燕泥集》的第一首诗歌,也是何其芳出版于1945年的第一本诗集的名字。这首诗通过对年轻的神热烈的赞美与深情的留恋,寄托了当时19岁的诗人美好的情思,优美中带有淡淡的感伤。

诗歌前两节写年轻的神与诗人的相遇。首节以夜风、林叶、麋鹿的蹄声、银铃般的歌声为衬托,为年轻的神的出场织构了一片梦幻的情境,轻柔舒缓的音韵节奏中又带有感叹的重音,形象地表达着诗人期盼而喜悦的心情。第二节描写了诗人对温郁的南方的想象,月光、日光、春风、百花、燕子、绿杨组合出一派明媚的春逛,表达了诗人对神的赞美——年轻的神感染着南方的美好气质。一句“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把诗人与年轻的神的相遇刻画得温馨浪漫又朦胧。

第三节的中心意象是火光,诗人迫不及待地邀请年轻的神入坐,想向她诉说,火光不仅是森林之夜的取暖物,更是诗人火一般热切的内心的外化物。

尽管诗人真诚地警告了森林深处暗伏的危机,年轻的神执意不作停留。无奈之下,诗人请求与年轻的神同行,他愿指引女神走向平安的路径,喉咙为之歌唱,双手为之取暖,眼睛为之传递力量。诗人从眼睛到双足都渴望为年轻的神奉献点什么,一系列的铺排诉说着深挚的痴情。

然而,年轻的神终于离了诗人,翩然而去。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诗人在此化用了戴望舒《雨巷》中的句子,二人邂逅梦中情人、对梦中情人的企慕无处寄托的凄婉、惆怅的心境是相通的。

着意捕捉个人心灵的光影的何其芳通过描绘一段如梦似幻的与神的邂逅诉说着少年情思,全诗语言清新、句式整饬、音韵和谐、意境优美,为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夏夜

在六月槐花的微风里新沐过了,

你的鬓发流滴着凉滑的幽芬。

圆圆的绿陰作我们的天空,

你美目里有明星的微笑。

菊花悄睡在翠叶的梦间,

它淡香的呼吸如流萤的金翅

飞在湖畔,飞在迷离的草际,

扑到你裙衣轻覆着的膝头。

你柔柔的手臂如繁实的葡萄藤

围上我的颈,和着红熟的甜的私语。

你说你听见了我胸间的颤跳.

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

是的,一株新的奇树生长在我心里了,

且快在我的唇上开出红色的花。


——选自蓝棣之《何其芳作品新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赏读:

《夏夜》是何其芳幻想时期的诗作,采用十四行诗的形式描绘了一段甜美的热恋,感情热烈真挚,风格自然明朗。

这首诗具有典型的早期何其芳风格。受着晚唐诗风和西方唯美主义艺术观影响的何其芳,喜欢以雕琢的字句抒写绮丽的爱情题材,在爱情与艺术的幻梦中追寻美的享受。

不同于同期现代风格的诗作取远譬、用辟典,何其芳的爱情诗的意象是新鲜明朗的。此诗以热烈活泼的夏夜作为爱情滋长的环境,选取了槐花、微风、绿荫、菊花、流萤、葡萄藤等风景意象,伴随恋爱细节的始终,共同营造出甜美欢快的氛围。在意象的组合上,诗歌采用了“流滴”、“飞“、”扑”等动词赋予周围环境强烈的流动性,增强了诗歌情感节奏的轻快、欢畅。

诗歌在描绘对爱情的感受时,充分调动了多种感官,语言也是精心锤炼过的。首节以“新沐”奠定了全诗清新的风格,给人心旷神怡之感;“流滴”、“凉滑”、“幽芬”在视觉、触觉、嗅觉的通感中细腻地传递着恋人间的亲密;“明星”的比喻给人以美目流转、熠熠生辉之感。第三节的“葡萄藤”、“红熟的”、“甜的”暗自呼应,借果实的色味进一步表现了恋情的甜蜜。

本诗还采用了十四行诗的形式,由三节四行诗与两行的对句组成,前三节描写恋爱的场景,末两行的对句则收束全诗,借树的生长、花的绽放将爱意绵延。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那些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

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选自公木主编《新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赏读:

此诗写于1941年,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上,是何其芳广为流传的一首诗歌。诗歌延续了何其芳早期诗歌中生动的描写与丰富的想象,又包蕴着新的思想感情,显示着诗人正在走出个人爱与美的小天地,融入更广阔的现实生活与时代浪潮。

诗歌第一节就大量铺排、直抒胸臆,点明了歌唱的对象,蕴含着勃勃生机。接受革命和战火洗礼的诗人在延安革命根据地感受到革命战士、人民群众的斗争热情,对新生力量给予了热情地赞颂。第四节“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表明诗人摆脱了早期“向着瘦小里缩”的幻梦,焕新了身体的血液,与人民、与革命、与时代融入到了一起。

与早期诗作相比,这首诗歌不再借由形象、色彩、感觉的传递来抒发情感,而是热烈奔放地直抒胸臆;诗歌语言也不追求绮丽雕琢、字锤句炼,而是使用流畅平白的口语道出一腔热忱。这一风格的变化预示着何其芳前后期创作的转型。


文研青年推荐参考文献:

1.公木主编,《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4.龙泉明主编、赵小琪副主编 ,《中国新诗名作导读》,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5.孙玉石,《中国现代诗歌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本文为文研青年中国新诗作品赏读专稿,专题知识梳理、考研点拨等将在线上专题研习结束后,由专人汇总成果,经“专题研习”栏目推出,敬请期待。


文研青年简介:文以会友,研途相伴。文研青年(微信ID:ddxsmax)为中文专业硕博研究生自发组织和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旨在聚集对文学研究和文学考研有独到思考和见解的青年研究者和中文考研人。文研青年通过学术沙龙、经验交流会、读书会和考研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平台凝聚力,如今已经成为硕博研究生活跃的线下交流平台和中文考研人信赖的咨询平台。关于中文考研的问题,请联系文研青年。

发布于 2019-04-30 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