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书评

《生死场》: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我对《生死场》的印象没有《呼兰河传》深,甚至这一次阅读《生死场》,想不起任何我曾经读过的记忆,我怀疑我从没有读过。但没读过有没读过的好处,我感受到萧红的笔触是细腻的,观察是细致的,同时用着恰到好处且有生活气息的比喻句。比如开篇说山羊嚼树皮流着黏沫,顺着胡子流下,“仿佛胰子的泡沫,又像粗重浮游着的丝条。”几行后又写到“一个小孩慢慢地踱走”,戴着草帽,“像是一课大形菌类”。



但是文中的“死”味同样是浓重的。死伴着生,生伴着死。就像后面她写的、也在书的封面标出的:“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麻面婆对着绕着她飞的两只蝴蝶一手打下,“一个落到盆中溺死!”萧红在这里用了叹号。蝴蝶和人一样,也可能被一只手忽的打下,也许别人还活着,你却死了。

萧红笔下的乡村,几乎是没有温情的,甚至可以说,是残忍的。死是残忍的,生,也是残忍的。《生死场》专门有一章写的就是女性的分娩。《刑罚的日子》里女性忍受刑罚。那日渐涨起的肚子是刑罚来到的倒计时,总有那么一天,一个或几个接生婆围绕着你,那么一段时间,你在痛苦中不知生不知死。“肚子疼死了,拿刀快把我肚子割开吧!”但男人,却没那么在乎你。

孩子的降生是不幸的。不久,还是婴儿时期的孩子在夫妻不和的吵架中,在赌气中,在一时冲动中,摔死了。有时候,那些长大些许的孩子没有父亲了,哥哥也被地主害死。母亲改嫁两次,第三任丈夫却是不喜欢孩子。母亲喝了毒药了。母亲要死了。孩子要成为孤儿了。有时候,那些长大了的孩子和父母不和,在日军当道的时代,冒着风险去搅动风云,又不知在什么时候,父母听说自己的孩子死了。



《生死场》因《十年》分成两个部分。十年前,村是村里的生死场;十年后,村是侵略地的生死场。那些真心闹革命的,被诱惑闹革命的,闹革命实则在空谈的,领导革命实际没有本领的,但总归是不安分起来,让村搅动了,纳入到抗日的板块里了。然而人命还是脆弱的,世道还是残忍的。

此版《生死场》除收录《生死场》外,还有诸多短篇小说。它们大抵说的也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底层人民来说如炼狱般的乡村、城镇,一是遭受牺牲的、不被理解的革命者。一篇篇都是血泪,是“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编辑于 2023-07-30 20:41・IP 属地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