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一读之内战风云之重庆谈判:蒋介石欲扣押审判毛泽东

可以一读之内战风云之重庆谈判:蒋介石欲扣押审判毛泽东

可以一读之内战风云之重庆谈判:蒋介石欲扣押审判毛泽东

【原文】

重庆谈判:蒋介石欲扣押审判毛泽东

2007年,美国斯坦福胡佛研究院开放了存放在该院的《蒋介石日记》手稿本。在1945年9月29日的蒋介石日记中,他罗列了中共11条罪状,并决心要扣押和审判毛泽东。而在以前,从没有任何文献流露过…..

“毛泽东先生来了!”

1945年8月28日下午3时36分,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476650号军用飞机安然着陆。第一个走出机舱的就是毛泽东。他头戴灰色拿破仑帽,身着蓝布中山装,还特意穿了一双新鞋子。紧随其后的是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

为了捕捉这个难得的历史镜头,一群外国记者蜂拥而上,照相机的咔咔声不绝于耳,镁光灯闪成一片。亲自把毛泽东接到重庆的赫尔利看到这番情景,非常满意,悄悄地在毛泽东耳边说:"简直像在好莱坞。”

虽然接机场面非常热闹,但《大公报》记者王淮冰发现,到场的多是外国记者,仅有的几个重庆本地记者还是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约来的。原来,为了减小毛泽东到渝的影响力,国民党对重庆本地的报纸封锁了消息。

时任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编辑的王抡楦回忆,毛泽东到达重庆那天,《中央日报》编辑部异常紧张。蒋介石的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陈布雷亲下指示:不发社论,不写专访,新闻一律采用中央通讯社的通稿。有关谈判的报道,要登得少,登得小,版面不要太突出,标题不要太大。总之一句话,不要替共产党制造声势。

尽管如此,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消息还是像惊雷般在重庆上空炸开了。毛泽东到渝第二天, 《大公报》发表了名为《毛泽东先生来了!》的社论。

三封电报

毛泽东之所以来重庆谈判,皆因蒋介石那三封言辞恳切的电报。

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当天,蒋介石给身在延安的毛泽东发来一封电报,邀请他来重庆"共商大计"。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秦立海说,蒋介石选择这个时候邀请毛泽东赴渝谈判,大有深意。

德国投降后,美苏为争夺欧洲已成剑拔弩张之势。为了集中力量确保在欧洲的利益,美苏双方都希望能在亚洲保持某种平衡。看似对立的两大集团都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

美国方面当然一如既往地支持国民党,苏联的态度却相当微妙。按理说它应该支持同样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可这一次,它却把天平倾向了当时实力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一方。

但要获得苏方的支持也不是件容易事,一份《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摆在了蒋介石的面前。"条约"不但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还要求中苏共管长春铁路30年,旅顺作为海军基地共享30年,大连为自由港。作为交换,苏联政府承诺一切援助都将给予中国国民政府,而不给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最终签下了这份条约。就在《中苏友好联盟条约》签订的同一天,蒋介石迫不及待地向毛泽东发出了第一封电报。

毛泽东收到电报后,对赴渝谈判一事未置可否,而是要求蒋介石先答复朱德总司令的电报。

1945年8月10日,当日本表明投降之意时,蒋介石毫无心理准备——虽然德国早在5月份就投降了,但中国的大半壁江山还在日军手中,蒋介石估计中日之战怎么也得拖到1946年春夏之交才能结束。

突如其来的胜利,使蒋介石措手不及。彼时,最让他心焦的就是日军受降问题。当时在华日军还有100多万。谁接收了军队,就等于接收了100万人的武器给养。

当时,蒋介石的军队都在中国西南一隅,而共产党的人马却散落在华北、西北、华南的敌后解放区。就算美国调派飞机和军舰帮着国民党往原日军占领地区运兵,蒋介石也无法抢在共产党前面接受日军投降。

于是,心急火燎的蒋介石11日一早就给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发出了让十八集团军"原地驻防待命",不许收缴日军枪械的荒唐命令。

8月16日,朱德致电蒋介石,坚决拒绝他的错误命令,并提出了"凡被解放区军队所包围的敌伪军由解放区军队接受其投降,你的军队则接受被你的军队所包围的敌伪军的投降"的建议。

毛泽东要求蒋介石先答复受降问题再谈别的,可蒋介石对此大不以为然。随后,他又反复推敲词句,写下了第二封电报。

这回,蒋介石把不让共产党受降的问题推给了盟军,声称盟军总部有统一规定和受降程序,中国战区不便于擅自更改。而后再一次要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

毛泽东继而回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8月23日,第三封电报又来了,执意要毛泽东与周恩来同往,甚至连飞机都预备好了。

去,还是不去?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为此在延安枣园召开了扩大会议。在会上,毛泽东说:"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中苏条约有利于中国人民,苏联红军攻占东三省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初谈不顺

传统观点认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只是想将毛泽东一军。如果毛泽东不来,则可以把挑动内战的罪名扣在共产党头上;如果毛泽东来了,则可以趁机调兵遣将准备内战。研究者秦立海说:"这种观点固然有它的道理,但也不能认为蒋介石对谈判毫无准备。当时,蒋介石得到美苏两个大国的支持,又正值抗战胜利,他在国内外的地位可谓如日中天。他自然希望趁此机会逼中共就范。如果共产党迫于各方压力接受了和谈条件,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对于毛泽东的到来,蒋介石心中还是很得意的。他在8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毛泽东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应召”二字把蒋介石高高在上的心态表露无遗。在这样的心态下,谈判注定不会顺利。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政权和军队。双方的期望值,相差十万八千里。谈判举步维艰,但毛泽东在谈判桌外的社交活动却异常丰富。在重庆的43天中,他会见民主人士,参加国际活动,接受各国记者采访,处处显示出一名政治家的睿智与气度,使国民党宣传中青面獠牙的"赤匪"形象一扫而光。

在重庆,毛泽东不但与各界民主人士把酒言欢,还主动接触国民党中各派大佬。毛泽东还开导大家:"这些人是反共的。但是我到重庆来,还不是为跟反共头子蒋介石谈判吗?国民党现在是右派当权,要解决问题,光找左派不行,他们是赞成与我们合作的,但他们不掌权。解决问题还要找右派,不能放弃和右派的接触。”

王炳南记得,与陈立夫一见面,毛泽东就提起当年国民党背信弃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的往事。毛泽东说:“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孙悟空不服气,自己鉴定是齐天大圣。可是,你们却连

弼马温也不给我们做,我们只好扛枪上山了。”毛泽东谈笑间蕴藏机锋,搞得陈立夫异常尴尬。

赫尔利再出马

1945年9月,肩负促成国共和谈任务的美国大使赫尔利,收到了回国述职的命令。掐指算来,他在中国已经呆了一年有余,国共双方的矛盾到底解决了多少?当初他拍着胸脯向美国总统杜鲁门保证促成国共合作,到底有没有谱?回国之前,他迫切地想拿到一份国共双方的书面协议。哪怕是纸上和平,也好向杜鲁门交差了。9月17日,赫尔利宴请了国共双方的最高领导人和谈判代表。

席间,赫尔利表示,无论如何要尽快发一份公告,不仅说明双方在一般的和平建国原则问题上所达成的谅解,而且也应该对军队问题有一个明确的决定。为了尽快拿到和谈协议,赫尔利主动向周恩来提出将国共军队照比例缩编的想法。对此,中共方面认为可以接受。

尽管中共做了很大让步,赫尔利也为了等和谈结果而推迟了回国的行程,但国民党方面仍然不为所动。在21日的会谈中,国民党代表仅把允许中共军队整编的数目从原来的12个师增加到16个师。在当日的"谈话纪录"中可以看到这样剑拔弩张的一幕。当国民党代表一一否定了中共的提议后,王若飞当场拍了桌子,气愤地说:"那么,中央将我党军队都消灭好了。"

赫尔利当晚找到蒋介石,软磨硬泡,终于迫使蒋把中共军队数量让至20个师。不过,蒋介石强调:中共必须承认此数,不能再加,并且不能再提按国军数目比例的事。

赫尔利的归国行程不能再拖了。他连夜找到毛泽东,想逼共产党接受蒋介石的最后通牒。但毛泽东坚不让步。第二天,赫尔利只好带着他未完成的任务返回美国,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杀心暗起

9月27日,蒋介石索性带着宋美龄到西昌度假去了。

在飞机上,蒋介石看到了当日《新华日报》上刊登的毛泽东回答路透社记者提问的报道。毛泽东说:"中共现有120万党员,在它领导下获得民主生活的人民现已远超过一万万。这些人民,按照自愿的原则,组织了现在数达120万人以上的军队和220万人以上的民兵,他们除分布于华北各省与西北的陕甘宁边区外,还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各省。中共的党员,则分布于全国各省。”

看到这段话,多日来郁积在蒋介石心中的愤怒爆发了。200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开放了存放在该院的《蒋介石日记》手稿本。作为长期研究蒋介石的专家,杨天石两度赴美研读《蒋介石日记》。在1945年9月29日的蒋介石日记中,杨天石看到他罗列了中共11条罪状,并决心要扣押和审判毛泽东的文字。杨天石很震惊,"以前,从没有任何文献流露过蒋介石想趁重庆谈判期间扣押甚至审判毛泽东。”

看起来,蒋介石马上就要破釜沉舟,准备豁出去扣毛、审毛了,

但在第二天他又犹豫起来。蒋介石怎么又回心转意了呢?杨天石说:“审治毛泽东是一件不得了的事,蒋不得不考虑国际和国内的反应。最主要的是,中国刚刚打败日本,蒋介石觉得自己正处于事业的顶峰,他不相信毛泽东可以成事。在日记中,蒋介石自负地写道:“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

杨天石说,蒋介石一生中做过很多错误的判断,这恐怕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和平已经死了”

也许是感觉到了重庆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10月初,周恩来向国民党代表提出,毛泽东主席来重庆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某些问题上国共双方短期很难达成一致,我方决定让毛主席先行返回延安。国民党方面只得同意。

在毛泽东回延安之前,双方将历次谈判记录整理成一个书面文件《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史称《双十协定》。谈判场上的火药味,几乎没有在《双十协定》中表现出来。《协定》至少从字面上看是积极的。

1945年10月11日,毛泽东启程返回延安。 《双十协定》虽然签订了,但现实并不那么乐观。正如回到延安后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中说的那样:“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终于撕毁了停战协定,向各个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内战全面爆发。无奈的民盟秘书长梁漱溟凄然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人为之付出无数努力的和平虽然死了,但中华民族却在这血与火的考验中,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了。仅仅不到三年,人民军队便解放了全国。

(摘自2011年4月26日《北京日报》,文:黄加佳)

【读后感】

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胆魄超过历史上,其风险不亚于长征。

2023年8月7日于潮白小筑

编辑于 2023-08-07 14:11・IP 属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