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整训,萧克自断臂膀,手下四员大将,最后仅剩下程世才一人

在1939年初的一个寒冷日子,萧克脱离了八路军120师的麾下,走上了新的历史舞台,他被任命为冀热察挺进军的指挥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原定的政委陈漫远未能即时上任,这个沉重的任务落在了萧克的肩上。这意味着他不仅要负责军队的战斗指挥,还要担当政治指导的角色。

冀热察挺进军之强大,乃是众人皆知。他们由三大支队组成:冀东的高志远支队,及邓华、宋时轮的两个支队。这三支强悍的军队汇聚一堂,总兵力超过8000人,装备了7000多支枪械,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更为难得的是,萧克的麾下有如高志远、邓华、宋时轮及程世才这样的猛将。

面对晋察冀的八路军正在大规模扩军,萧克心中的雄心壮志熊熊燃烧。他知道,自己不能被时代抛在后头。他迅速提出了自己的扩军计划,希望能够编制五个团,且希望得到六到十团的番号,而不愿意做任何的让步。对于萧克的这份决心与毅力,远在延安的上层领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支持,毫不犹豫地批准了他的计划。

在1939年2月的一个重要日子,萧克站在军队面前,宣布了冀热察军政委员会的成立,为挺进军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个核心小组由五位关键人物组成,除了萧克本人,还有马辉之、伍晋南、宋时轮以及邓华,他们肩负着引领挺进军走向更光明未来的使命。



在冀热察军政委员会的席位争夺战中,马辉之因其在北方局的突出表现和过往经验,自然而然地获得了一个位置。毕竟,他曾经管理过河北的大局,并与萧克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高度的互信使得他成为军政委员会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邓华和宋时轮,两位经验丰富的支队司令,当然在军政委员会中也有一席之地。但在剩下的一个位置上,选择似乎变得更为复杂。程世才作为挺进军的参谋长,拥有出色的战略眼光;而高志远,土生土长的冀东英雄,过去领导的马城起义和其英勇刺杀汉奸的事迹,都使他在冀东有着不凡的影响力。

高志远的事迹对于冀东的人民来说,是传颂千古的传奇故事。他那挺立不倒的身影,似乎代表了整个冀东抗联的荣光和希望。选择他参与军政委员会,无疑可以巩固冀东地区的民心,提高军队的士气。

然而,历史的选择有时并不是最明智的。萧克显然并没有足够重视高志远对冀东地区的影响力,而是选择了伍晋南。虽然伍晋南在经验和战绩上未必超越高志远和程世才,但他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对命令的绝对服从。

军中的命令和执行力,一直是军队强大的根基。伍晋南的这一特质,或许是他得以入选的关键因素。但这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真正的领导者,是否应该是那些只会听话的人,还是那些有独立思考、有影响力的人呢?



在冀热察军政委员会的五位成员中,马辉之和伍晋南深知“听从命令”的艺术,他们与萧克的思维几乎如出一辙,这使得这三人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多数派。宋时轮和邓华,尽管有自己的意见和判断,但在此背景下,他们的声音很难发挥实质性作用。萧克牢牢控制住了委员会的主导权,这为高志远后来的命运注定了一种悲剧色彩。

挺进军在平西,没有任何一支队伍真正属于萧克的核心团队。为了确保他的命令能够毫无阻碍地得到执行,萧克决定大刀阔斧地进行一场军队改革。正当这场改革如火如荼进行时,高志远带着坚定的决心前来找到萧克。他的请求很简单:希望能够带领冀东抗联支队回到他们的家乡,冀东。

这不仅仅是高志远的心声。当年,冀东抗联在与敌军的激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兄弟、亲人,甚至是他们的家园,都在冀东。每一名冀东抗联的士兵,胸前都佩戴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在撤退到平西的路上,他们与宋时轮和邓华之间有过深厚的友情与共同的誓言:一旦重整旗鼓,他们必将再次回到冀东,与敌军决一死战。

高志远站在萧克面前,他的眼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但也不乏焦急与期待。他希望萧克能够理解,那片土地对于他和他手下的士兵来说,意味着什么。

冀热察挺进军的士气初稳时,高志远的部下对家乡的思恋情绪高涨,他们坚信,回到冀东继续抗日是他们的使命。对此,高志远向萧克表明了部下们的愿望。在此背景下,回冀东仍是执行萧克命令,保卫领土的一部分,但萧克却有了不同的解读。



萧克处于军队改革的关键时刻,他认为高志远此时提出这样的要求,无异于动摇军心,有些“自行其是”。高志远的请求被果断拒绝,而之后“揭发”其与吴佩孚有染更是让局势迅速恶化。那是一个指控可能导致人死无命的罪名。萧克不顾证据的真实性,毅然决然地下达了拘捕令。

军政内部的斗争逐渐白热化,邓华和宋时轮对此坚决反对,特别是宋时轮,他曾风风火火地冲到萧克的司令部,希望为高志远主持公道,然而,萧克背后有马辉之和伍晋南的支持,他们三人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联盟。高志远的命运因此尘埃落定。

随后,萧克将矛头转向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宋时轮,寻找其在冀东撤退时的种种过失,令他背负责任。宋时轮无法与萧克对抗,只得离开冀热察挺进军,回到延安。邓华也随后离开,不过他在晋察冀被聂荣臻亲手挽留,得以避免延安的冷对待。

对于萧克而言,他或许得以短暂地维持自己的权威,但付出了削弱军队的代价。四大将中,高志远遭到冤屈,宋时轮和邓华离去,仅留下程世才为他独力支撑。挺进军因此实力大损,萧克的“整军”,实际上是自断了一臂。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编辑于 2023-08-26 11:07・IP 属地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