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梅兰芳》

《百年巨匠•梅兰芳》


本书撷取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最为重要的学戏创新、文化走出去、新中国戏剧学院三个方面,分别以“惊梦”“散花”“挂帅”为题,敷设材料,将其一生主要成就娓娓道出,犹如与大师的晤对,既晓畅明白,又兴味醇厚。



《穆桂英挂帅》剧照。梅兰芳饰穆桂英

他一生扮演过180多个女性形象,有人说他是美的创造者,还有人说他就是美的化身,他是造物主精妙无比的杰作

他生逢乱世,几度立于时代潮涌和时局变幻的浪峰,以巾帼的妆容站成一派不同寻常的英雄的姿态。他就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旦角立派的第一人—梅兰芳。

“梅派艺术”是京剧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过去近一个世纪里,关于梅兰芳有着太多的传说,他的故事被许多电影文学作品和纪录片一次又一次地讲述。

惊梦

幼小的梅澜,慢慢地成长,而他身边的世界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就在梅澜出生后的几天,在遥远的鸭绿江边,日本人打了过来。又过了一阵子,就在梅家人给梅澜庆祝满月的同一天,日本人在大连的旅顺口,发动了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梅澜的幼年,就在历史环境的世事大变革中度过,宛如是一场惊梦。



《游园惊梦》是元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的一折, 讲述了官家小姐杜丽娘到南安府后花园春游,游倦归房,蒙眬睡去, 与一个手持柳枝、口称到处寻她的少年书生柳梦梅在园中相会的情 节,剧情亦真亦幻,唱词典雅优美,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经典。《游园 惊梦》也是梅派戏剧中的代表作,梅兰芳对这出戏非常喜爱,从 1918 年梅兰芳编创新版《游园惊梦》并首次演出,到 1960 年拍摄彩色电 影《游园惊梦》,从舞台到银幕走过了 42 年的表演历程,也见证了梅兰芳一位京剧大师的成长历程。



《宇宙锋》剧照

梅兰芳能成长为一代艺术大师,与他少年时转益多师,得到很多前辈的精心培育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梅家学戏的传统,祖父梅巧玲就主张多向前辈们请教。

在老师和长辈的帮助下,梅兰芳不断拓宽戏路,尝试学习新的行当。

梅兰芳回忆起帮助过的良师益友,总感慨地说:“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教育我、培植我、鼓励我、支持我 !这些人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和独特的天才,为我做了种种的设计,无微不至。我们得到了他们的启示和指导,使我的艺术一天天丰富起来,这都是我不能忘记 的事 !”



《嫦娥奔月》剧照。此为梅兰芳创编的第一部古装戏

1913 年的秋天,梅兰芳首次离开北京到上海演出。在上海演出之余,梅兰芳还考察了上海新舞台上演的《黑籍冤魂》《新茶花》《黑奴吁天录》等几出新京戏。这些新戏多是以外国小说为背景改编,在演出中保留了京剧的场面,照样有胡琴伴奏,不过服装扮相上,已经有了现代化的趋势,给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很显然,这里给梅兰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引他的除了新戏的内容, 还有戏的形式和舞台。半月形的舞台视野开阔,没有北京的舞台上那时常拦住观众视线的两根大圆柱子;舞台上大面积使用电灯,也使得演员更具风采。除了舞台,吸引梅兰芳的还有新戏中演员衣服中强调腰部的系带、头上波浪卷式的短发、以画幕为室内景的形式、无虚拟动作的朴实的话剧式表演等等上海之行,对梅兰芳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他说:

我初次由沪返京以后,开始有了排新戏的企图。过了半年,对付着排出了一出《孽海波澜》。等到二次打上海回去, 就更深切地了解戏剧前途的趋势是跟着观众的需要和时代而 变化的。我不愿意还是站在这个旧的圈子里边不动,再受它的拘束。我要走向新的道路上去寻求发展。我也知道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可是我已经下了决心放手去做,它的成功与失败,就都不成为我那里脑子里所要考虑的问题了。

自此,梅兰芳便开始改革旧戏,排演时装新戏,并由此开始了他持续一生的京剧改良事业。

散花

从广大的意义上言之,我们此来是要尽我们微小的力量,促进文明人类的最恳切希望的和平。按照历史的例证说来,真和平是不能够从武力上得来的;人类希望的和平,不是暴乱后的平静,真的和平是要从精神理智与物质里面增进人类的发展和生长,要维护世界的真和平!

人类要互相了解,互相原谅和同情,是要互相扶助的,不是要互相争斗的。我们中美两大民族,希望的人类和平是根据国际信用和好感;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大家从艺术和科学上有具体的研究;要明了彼此的习惯、历史的背景及彼此的问题和困难。



《天女散花》剧照。梅兰芳饰天女



徐悲鸿绘《天女散花图》

1919 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以五四运动为标志,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从这一年大规模兴起。正是在这年年初,梅兰芳与著名老生演员余叔岩合作成立了“喜群社”,在北京新明大戏院连续演出《天女散花》《贵妃醉酒》等梅派代表性剧目。“喜群社”的演 出叫好又叫座,不仅吸引了京城内外的京剧戏迷,还引起了海外戏剧界的关注。

梅兰芳早就有把中国古典戏剧介绍到国外去,听一听国外观众看法的愿望,在齐如山的协调斡旋下梅兰芳接受了邀请, 决定在当年 4 月赴日演出。



帝国剧场全景

多年以后,梅兰芳在他的回忆中写道:“在 1919 年,日本东京帝国剧场要我到日本去做一次旅行演出。我很早就有这样一个愿望,想把中国古典戏剧介绍到国外去,听一听国外观众对它的看法,所以我很愉快地答应了这个邀请。”

访日和访港演出成功后,梅兰芳的声誉远播海外,更多的外国友人知道并认识了他。



梅兰芳在北京接待美国舞蹈先驱泰德 · 肖恩和露 丝·圣·丹尼斯夫妇时合影



梅兰芳(前排左三)在北京无量大人胡同寓所客厅会见瑞典王储古斯塔夫六世(前排左 五)及夫人(前排左四)



梅兰芳在美演出《刺虎》剧照。梅兰芳饰贞娥, 刘连荣饰罗魁



梅兰芳在苏联拍摄《虹霓关》电影片断,导演为爱森斯坦(中)

挂帅

1937 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相继爆发,北平、上海相继沦陷,落入日寇之手。梅兰芳在上海,经常受到日本人和汉奸的骚扰,请他出来演戏。此时梅兰芳已经停止了演出,甚至营业戏也不再参加。



1941 年夏,福芝芳携子女由上海来香港拍摄的全家合 影(前排左起:梅葆玥、福芝芳、梅葆玖、梅兰芳,后排左 起:梅绍武、梅葆琛)

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对于梅兰芳的所作所为文艺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诗人田汉曾有诗赞曰:

八载留须罢歌舞,坚贞几辈出伶衲。

轻裘典去休相虑,傲骨从来耐岁寒。



梅兰芳蓄须像

1949 年 9 月初,梅兰芳接到了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邀请他到北平开会的通知。当时,在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的情况下,政协可以说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不仅有政治协商的功能,而且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体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神圣职责。梅兰芳立即赴北平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并在会上发言。他说:“我们地方戏的工作者,在旧社会里面,向来是不被当人看待的。今天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翻身了,做了新中国的主人。现在我们既然在政治上的地位提高了,更应自觉,更应努力本位工作,在毛主席领导下,前进!”

10 月 1 日,梅兰芳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 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梅兰芳的心中无比地骄傲与自豪,他真切地感到:过去的“戏子”如今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变天了,真的变天了 !



1949 年第一次政协会议上,梅兰芳与周信芳、袁雪芬、程砚秋合影



1949 年第一次政协会议上,梅兰芳与梁思成(右二)、老舍(右三)、华罗庚(左一)合影

我理想中的新中国

——梅兰芳自述九

杜门谢客隐居八年之后,我今天又在舞台上和观众相见了。这 是胜利后的第一个国庆日,我敬以无限的欢欣,与社会人士同伸庆 祝的微意。

回想八年以来,我们所过的是如何阴暗的岁月。中国是具其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国家,在抗战期中,每一个国民都有为她忍受 痛苦的义务。现在痛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希望未来的将是永久 的和平与幸福。

至于我个人,我只是一个演剧者,毕生的心力都花费在舞台上。如果也允许我对新中国有什么理想,我愿意从我切身的事业想起。

我想象,在未来的新中国,无论新旧戏剧,都将是文化事业的一环,社会教育的一个有力的部门;而不止是单纯的娱乐。从事戏剧的工作者,都成为服役于民众的艺术家,建设新中国的战士,国家保障他们的生活,社会尊重他们的地位;而他们本身,也不止于是供闲人消遣的工具。在平剧一方面,我希望有一个国家设立的学院,一面以完备的课程(包括一般的教育)训练人才,一面聘请专家实验研究, 如何使它去芜存精,发扬光大。因为社会的进步,平剧是否终将归于淘汰,我现在想象不出来。可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存在,自有它历史的和社会的依据,直至今日,还是最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加以改革,推进,使它蛻化为一种有意义的教育工具,我想是必要的吧。

自然,要实现这种理想,我们必须有一个富强的国家,进步,开明,充满着光明和朝气的社会。

(上海《周报》1945年第6期“庆祝胜利号”)

供稿:人文图书中心

编辑:零露

发布于 2019-09-20 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