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40年前,文天祥舍生取义!

 闲野之家 2023-06-07 发布于天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740年前的今天,他拒绝了元朝的屡次劝降,从容就义。
文天祥多有忠愤慷慨之文,他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江西吉安文天祥纪念馆

从小立志忠心爱国

文天祥于南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1236年6月6日),出生在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淳化乡富田村(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在孩提时,文天祥看见家乡学宫中祭祀的乡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其谥号都有“忠”字,便高兴地羡慕不已,说道:“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这表明文天祥从小就以欧阳修等人为学习榜样,立志保家卫国。宝祐四年(1256年),20岁的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他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文章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竟然没有草稿,一气呵成。
考官阅卷后,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宋理宗阅览后,亲自选拔文天祥为进士第一。

图片文天祥画像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军分兵三路,大举南侵,宦官董宋臣竟建议理宗迁都。当时朝臣们无人敢持非议,唯有时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因建议不被采纳,文天祥就自请免职回乡。
虽然朝廷复召文天祥回来做事,但他后来又因起草制诰,讽刺要挟理宗的权臣贾似道,遭其贬职。文天祥终于无法忍受奸臣当道的朝局,援引北宋钱若水的例子愤然提出辞职。爱憎分明的他就在37岁壮年期毅然离开朝廷,返回家乡。
夜坐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文天祥在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以前,过着一种被迫罢官的闲适生活。烟雨寒江非但没能削减他报效国家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挽狂澜于既倒的信念。这首诗正是文天祥抒发心志不改的力作。

北京文天祥祠

奋勇抗敌保国家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可是响应者寥寥无几。文天祥则慷慨激昂道:“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我为此深感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说到做到,他立即将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并招募勤王兵至5万人,赶赴临安(今杭州),保护南宋朝廷。之后,他就一直站在抗元第一线上,指挥军民英勇抗战。

广东汕尾方饭亭文天祥碑

文天祥率兵苦战元军,直到宋朝议和,他还是坚持抗争。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文天祥作为使臣到元军中议和,他就与元军主帅伯颜在皋亭山激烈争论。
文天祥的言行激怒了伯颜。伯颜下令拘捕了文天祥与左丞相吴坚、右丞相贾余庆等官员,向北押往镇江。文天祥与他的侍客杜浒等12人,趁夜机智地逃脱了。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从镇江逃脱后,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才回到长江口。前两句为该事的简叙。他打算回南方再兴义师,重整河山。这几句诗,用字浅显,但非常贴切,越如此越显得情感真挚。以“磁针石”比喻自己的忠贞不二,“不指南方不肯休”,就算千难万险,也会坚定不移。

战败被俘从容殉国

当时南宋大势已去,虽然有文天祥等爱国将士浴血奋战,宋军还是节节败退。文天祥也被元军抓住,被捕时他试图吞食龙脑自杀,但侥幸未死。

后来,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到元军将领张弘范时,他不肯行跪拜之礼,张弘范仍以客礼接见,目的是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另一位抗元将领)。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因多次被强迫写信,文天祥就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爱国主义名作。诗的前六句自叙从年轻时开始报效国家以来的艰辛曲折的经历,最后两句则为泣血壮语,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了自己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文天祥被捕三年,元朝曾多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了。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够了。”忽必烈最终没办法,只好下达了杀害文天祥的命令。
临刑时,文天祥依然从容不迫,他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成了。”到达刑场,他向南方跪拜后从容就义,终年47岁。几天后,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时,发现他的面色如同生者一般。刑场上出现了十位江南义士,他们冒死来为文天祥办理后事。在遗体的衣带间,他们发现了一篇附有序言的赞: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北京文天祥祠

元至治三年(1323年),吉安郡学奉文天祥像于先贤堂,和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并列,实现了文天祥少年时的志愿。后来,明朝以“忠烈”之名建立祠堂,以纪念文天祥;清朝道光年间,文天祥被从祀于孔庙中,以示尊敬。

国家遭难之际,文天祥毁家纾难,积极参与和组织抗元斗争。不幸被捕后,他誓死不屈、英勇就义,留下了《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英雄诗句,激励后人为理想而奋斗,真是可歌可泣、千古流芳。文天祥留下的诗篇值得我们学习与鉴赏,他的爱国精神更值得千古传诵!

来源:老wu侃国学今用、古典文学网、百度百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