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组织建设

关于《长征》及长征精神的解读

20130402133516799001.jpg

而今迈步从头越(油画) 沈尧伊作

20130402133516365002.jpg

                                                                                              长征路上的红小鬼

70年,沧海桑田,世事巨变。但关于长征的话题,仍然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21世纪的中国人,是否能以更广阔的视野解读发生在70年前的那次震撼世界的远征?或者说,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从长征的历史中获得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的认知?今天,我们特意刊发作家王树增与本报记者陈先义的讨论,以期有助于读者从更深的层次认识长征和长征精神。——编者

  长征是什么?长征是人类为了传播理想进行的不畏牺牲的伟大远征,千万民众跟着共产党人穿越中国国土,他们坚信路的尽头就是一个崭新的中国

  陈先义:关于长征的话题,我们正好有一个很方便的切入角度,因为你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刚刚出版。如果仅仅从可读性说,用一句话概括:比小说还好读的历史,比影视还好看的画卷。从思想内容看,也有一句话,了解长征,这是一部必读的书。评论界称这部作品具有“全景式客观再现,全球化认知高度”的品质。你用了6年时间写这部书,之前积累的读史笔记达240万字,因此对历史实现全景式再现我不怀疑。但是,对于长征这样一个中国革命历史事件,要达到“全球化认知高度”,应该是有相当难度的。你在序言中写到,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的《人类1000年》中,公布了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人类历史进程中发生的100件重要事件。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共同认为,在已经过去的整整一千年中,发生在中国的3个历史事件入选:火药武器的发明、成吉思汗的帝国和工农红军的长征。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学者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他们也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等角度来看待长征的,但他们为什么如此看重长征?我想,我们的对话似乎就应该从这个最平实的话题开始:长征是什么?

  王树增:首先,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15个省份,工农红军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国土面积的总和都大。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数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面积几乎与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远远超过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中,红军往往处在数倍于己的敌军的追击堵截中,平均3天就要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工农红军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中央红军抢占了金沙江皎平渡口后,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说:“干部团一天走两百里的路程,又是黑夜,又是难走的山路,还有敌人。一个人怎么能一天走这么远的路呢?他们走到了,而且还打了胜仗。”

  其次,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6000人的部队踏上长征征途,到达陕北吴起镇时的队伍为8000多人。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近10万大军开始西渡嘉陵江,到达甘肃会宁时只剩33000多人。中央红军突破腊子口后,在甘南,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受命担任陕甘支队司令员。离别时,这位红军将领潸然泪下说:“三军团从第一次反‘围剿’的几万人,现在只剩下两千人了……剩下的全是精华,是中国革命的希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为传播理想进行的远征。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工农红军在中国国土上的穿越,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第一次知道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成千上万的百姓为此跟随着工农红军的队伍一路远去,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新中国。

  曾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带着全家来到大渡河边,面对湍急的河流和百丈悬崖,他感慨万端:“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

  陈先义:数十年来,不断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出现在中国工农红军曾经走过的这条漫长征途上。在人类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人何以要忍受疲惫、劳顿和生存条件的匮乏,行走在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的路途上?曾出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带着全家走了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走过的路,他在波浪翻滚的大渡河边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由此可见,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的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研究长征,关键是要研究组成红军的人,这是至关重要的。我注意到,你在《长征》中对著名的共产党人和红军将领的记述不惜笔墨,同时对极其普通的红军官兵的记述同样格外用心,而后者是在目前有关长征的出版物中一直缺乏的。中国工农红军基本上由两个层面组成,一是受过系统的革命理论教育、很多都有在国外留学的经历、懂得一门或两门外语的政治军事精英;另一层面是来自旧中国社会底层、许多都不识字的赤贫的农民。这两个层面的人走到一起,组成了世界上一支独一无二的军队。

  王树增:虽然组成工农红军的人来自中国社会的不同阶层,但是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和赤贫的农民的生活梦想是一致的。走在工农红军队伍中的共产党人,尽管并不都是无产者出身,但是他们的社会理想是属于无产者的,那就是推翻旧中国维护剥削和压迫的统治,谋求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彻底解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深刻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最壮阔的革命实践自此发端。领导工农红军踏上长征征途的共产党人,无疑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分子,因为他们为之献身的社会理想是千百万中国民众世代向往的,他们以无与伦比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实践着中国社会的伟大革命,所以中国工农红军即使身处绝境、牺牲巨大,依然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

  这些来自中国赤贫阶层的人,很多人从来没有过“人”的生活,所以共产党人带领着他们改变命运的时候,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他们的步伐。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后,通过敌人封锁的林化坪时,国民党军的飞机投下了炸弹,警卫员们飞身向毛泽东扑去。陈昌奉被爆炸的气浪推出去很远,胡昌保被严重炸伤。毛泽东和医生一起为他包扎,但是胡昌保已经气息微弱。毛泽东抱着这个不满18岁的小红军说:“会好起来的,我们抬着你走。”胡昌保说:“主席,我觉得血都流进我的肚子里了。我没什么牵挂,主席多保重。”小红军胡昌保死在了毛泽东的怀里。毛泽东的机要秘书黄有凤说,他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