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四萬換一塊

220615

經濟搞爛了怎麼辦?瘋狂通膨怎麼辦?臺幣作廢就好啦!

1949年6月15日,國民黨政權治理下的臺灣省政府公布〈臺灣省幣制改革方案〉、〈新臺幣發行辦法〉,舊臺幣40,000兌換新臺幣1元。

#發行臺幣

二次大戰後期,日本殖民政府為了支應戰爭所需,將大量戰略物資及台灣儲備的黃金、白銀運往日本。官方大量徵用,伴隨著戰爭時期物資匱乏,台灣物價逐漸上漲。

戰後國民黨政權接收台灣,最初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沿用日本殖民時期總督府發行的「臺灣銀行券」,維持貨幣流通穩定,直到1946年5月24日,由臺灣銀行正式發行「#臺幣」。

#黨國胡搞經濟政策

台幣發行沒多久,中國再次爆發大規模內戰,第二次國共戰爭全面開打。國民黨為了應付戰爭帶來的各種資金需求,超額發行中華民國「#法幣」。濫印鈔票的結果,人民對法幣失去信心,引發惡性通貨膨脹。

為了處理瀕臨崩潰的經濟局勢,獨裁者蔣介石竟然讓毫無金融專業的蔣經國出面主導「金融改革」。蔣經國在上海發行「#金圓券」試圖取代法幣,反而釀成更嚴重的金融危機,讓都市中產階級也開始反抗國民黨。

國民黨政權在中國統治失敗,失去民心,同樣也亂搞台灣經濟。

#亂印鈔票浮濫發行臺幣

中國內戰開打之後,國民黨政權將大量的台灣稻米、糖、重要物資運往中國供應戰爭需求,甚至到了後來,連「中央政府」許多經費支出,也由臺灣省政府代墊。台灣剛從日本侵略戰爭解脫,立即又淪為國民黨打內戰,榨取資源的「後勤基地」。

惡劣的國民黨官員,更藉著調用物資、資金的名義中飽私囊。

原本二戰後期就已逐漸上漲的台灣物價,又經歷國民黨掠奪,物資短缺的情況越來越嚴峻,導致物價飆漲一發不可收拾。

另一方面,臺灣省政府為了各項經費支出,模仿國民黨政權在中國的做法,授意台銀在無準備金的狀況下超額發行臺幣,加印越來越高面額的鈔票,「從最初的50元、100元,之後又發行500元、1,000元、10,000元鈔券,甚至10萬元定期本票也在市面流通」,最後當然演變為惡性通貨膨脹,臺幣大幅貶值。

到了1949年中旬,台灣物價飆漲、貨幣貶值已經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當時稻米價格每百斤要價「台幣」一百六十萬元至一百七十萬元,豬肉每斤七萬五千元,鴨蛋每顆五千元,民眾生活苦不堪言。

然而,台灣人民的苦難尚未結束。

#割韭菜__四萬換一塊

國民黨軍隊被共產黨擊潰,最該負起責任的蔣介石,卻暗中謀劃逃難到台灣。此時,打造一個「反攻基地」,成為蔣系人馬首要目標。

為了處理瀕臨崩潰的台灣經濟,遏止惡性通貨膨脹,臺灣省主席陳誠再次以劫掠人民作為手段,處理黨國胡搞所造成的經濟危局。

1949年6月15日,省政府公布〈臺灣省幣制改革方案〉,發行「#新臺幣」。省政府同步頒布〈新臺幣發行辦法〉,規定新臺幣與美元匯率為5:1,再以1元美金折合舊臺幣200,000萬元為標準,規定舊臺幣40,000元折算新臺幣1元

在蔣介石同意之下,臺灣省政府也停止台灣與中國貨幣匯兌,避免崩潰的中國經濟持續影響台灣。

由陳誠主導的金融改革,一面將台灣貨幣政策與中國作切割,同時也拒絕代總統李宗仁提出的內戰後勤支援要求,表面上是為了挽救台灣經濟,骨子裡真正目的,是為了幫蔣介石政權逃難來台灣預做準備。

#犧牲台灣人民換取黨國生存

國民黨政權統治台灣短短幾年間,掠奪台灣資源供應中國內戰需求,失控的經濟政策,令台灣人民對政府發行的貨幣失去信心,民間甚至一度退回以物換物的交易模式。造成惡性通膨的始作俑者,如今再度割韭菜來挽救經濟。

舊臺幣4萬換新臺幣1塊,受到最嚴重衝擊的,莫過使用現金交易的一般民眾,許多台灣本地家庭立即破產。臺灣省政府強迫民眾兌換新臺幣,雖然短時間內大幅降低貨幣面額,暫時緩解通貨膨脹問題,代價卻是犧牲台灣人民的財產。

但是台灣民生物資匱乏、經濟發展嚴重倒退的問題,國民黨政權依然束手無策。直到1950年韓戰爆發,為了防堵共產勢力擴張,美國重新重視台灣的戰略地位,提供大量軍事及民生物資援助,台灣物資短缺、通貨膨脹問題才逐漸獲得改善。

參考資料:〈四萬換一元:新臺幣的發行與流通〉(請見留言)

#1949年6月15日 #四萬換一塊 #新臺幣 #陳誠

本篇發表於 歷史上的今天。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