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

[chéng yàn qiū]
中国京剧演员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程砚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北京人,中国京剧男演员,工旦 [1]
1910年,从荣蝶仙学艺。1914年,取艺名“艳秋”。1919年,由罗瘿公为其将旗姓“承”改为汉姓“程”,拜梅兰芳为师。1922年1月,组建和声社,开始挑班演出,演出京剧《梨花记》《花舫缘》等剧目。1923年,首演京剧《花筵赚》《鸳鸯冢》。1924年,演出京剧《赚文娟》《金锁记》《青霜剑》。1925年,首演京剧《文姬归汉》。1927年,首演京剧《朱痕记》。1928年,首演京剧《梅妃》。1931年,首演京剧《荒山泪》《春闺梦》。1932年,改艺名“艳秋”为“砚秋”。1935年,首演京剧《亡蜀鉴》。1940年,首演京剧《锁麟囊》。1941年,首演京剧《女儿心》。1946年,为儿童福利基金会演出义务戏。1949年,开始考察地方戏曲音乐。1951年,向文化部提交《西南戏曲音乐考察报告书》。1952年,凭借京剧《三击掌》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荣誉 [1];同年,首演京剧《祝英台》。1953年,赴朝鲜慰问演出。1958年3月9日,病逝于北京。
程砚秋是京剧程派艺术的创始人,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他严守音韵规律,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表演非常细致深刻,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性。他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艺术特 [15]
中文名
程砚秋
别    名
程菊侬索绰罗·承麟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满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04年1月1日
逝世日期
1958年3月9日
职    业
演员
籍    贯
北京
行    当
旦角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1904年1月1日,生于北京德胜门小翔凤胡同荣姓满族正黄旗世家,原名承麟,字菊侬。1905年,父亲荣寿因病去世。1906年至1908年,母亲托氏常带其去前门外茶楼听京戏。1909年,因家计困难,随母迁出祖宅,多次搬家,移居清华园偏西小营暂住 [1]
1910年,为减轻家中负担,自愿从荣蝶仙学艺,定下7年字据,并约定期满后帮师一年。从此以后,入住荣宅,开始练功学戏。曾向丁永利学习京剧《挑滑车》,拟向武生方面发展 [1]
1911年,练习跷功,向陈桐云学习《打樱桃》《打杠子》《铁弓缘》等京剧剧目,向荣蝶仙学习剧目《虹霓关》中的打武把子 [1]
1912年至1913年,跟随陈桐云学习京剧《彩楼配》,在陈拒背坑建议下改学青衣,学习了《宇宙锋》《别窑》《祭江》《祭塔》等京剧剧目 [1]
1914年,与余叔岩等人在浙慈会馆以走票形式演出,并为各行会演堂会义务戏,春阳友会文牍主任徐醒缘为其取艺名“艳秋”。1915年至1916年,借台学艺。
1917年,入东安市丹桂荣园正式登台演出,与李桂芬合演京剧《武家坡》,为刘鸿升配京剧《斩子》,为孙菊仙配京剧《朱砂痣》《桑园寄子》等。因练功和演出过度劳累,嗓子倒仓,由罗瘿公筹款700元赎身,提前出师 [1]
程砚秋程砚秋程砚秋京剧之路程砚秋程砚秋纪念程砚秋大师世上只有一个程砚秋
程砚秋
1918年,师从阎岚秋学刀马、打武把子,从乔蕙兰、谢昆泉、张云卿学昆曲,每晚在王瑶卿家学京戏,从罗瘿公学文化。1919年,由罗瘿公为其将旗姓“承”改为汉姓“程”,字玉霜。由罗瘿公荐,拜梅兰芳为师,陪梅演出《上元夫人》《天河配》《大观园》《打金枝》等京剧剧目 [1]
1920年,嗓音恢复,与余叔岩开始长期合作,合演京剧剧目有《御碑亭》《打渔杀家》《审头刺汤》等。11月,受梅兰芳之托,代表梅去南通,参加欧阳予倩主持的南通伶工学社庆典演出,在更俗剧场演出梅兰芳亲授的剧目《贵妃醉酒》 [1]
1921年,参加高庆奎朱素云合组的庆兴社,与高庆奎合演京剧《打渔杀家》《三击掌》《汾河湾》及昆曲《奇双会》 [1]
1922年1月,组织和声社,开始挑班演出。2月10日,于中和园以京剧《龙马姻缘》作为打炮戏,在剧中扮演龙珠。5月12日,在华乐园首演京剧《花舫缘》,饰演申云飞。7月2日,在华乐园首演京剧《梨花记》,扮演骆惜春。10月9日,首次在上海亦舞台亮相,连演十二天,场场爆满,经一再延期,至11月19日此次演出才宣告结束。在上海期,由罗瘿公引见,与康有为、陈散原、金仲荪等诗人名士相识 [1]
1923年3月10日,在华乐园首演京剧《红绋传》,在剧中扮演红拂。6月9日,其主演的京剧《花筵赚》在华乐园首演,在剧中扮演碧玉。7月14日,在华乐园首演抨击封建包办婚姻的京剧《鸳鸯冢》,饰演王五姐。8月18日,首演京剧《风流棒》,饰李珠英。9月2日,于华乐园首演京剧《孔雀屏》,饰窦德娟。此后至11月,率和声社第二次赴上海演出 [1]
1924年4月5日,于三庆园首演京剧《赚文娟》,在剧中扮演苏小妹。4月13日,首演京剧《金锁记》(又名《六月雪》),饰演窦娥。5月3日,首演京剧《玉狮坠》(又名小天台),饰演吴幻娘。6月28日,于三庆园首演京剧《青霜剑》,饰申雪贞。8月,和声社改组为鸣盛社。12月14日,首演由金仲荪编剧的京剧《碧玉簪》,在剧中饰演大家闺秀张玉贞,该剧是其独自创腔排导 [1]
1925年3月,率鸣盛社赴东北为张作霖50寿诞唱堂会戏。4月18日,于三庆园首演京剧《聂隐娘》。5月至6月,赴上海演出,特约票友俞振飞合演京剧《玉堂春》《奇双会》《红拂传》。8月,改组鸣盛社为鸣和社。12月12日,于华乐园首演历史题材京剧《文姬归汉》,饰演蔡文姬 [1]
1926年1月19日,在华乐园首演京剧《福寿镜》的头二本。1月30日,首演京剧《福寿镜》的三四本。5月29日,在华乐园首次演出京剧《沈云英》,饰演沈云英。6月27日至8月12日,率鸣和社在香港演出,以实现与罗瘿公生前之约。 9月8日至10月17日,在上海共舞台演出 [1]
1927年1月15日,首演京剧《斟情记》,饰演朱福姑。4月30日,首演京剧《朱痕记》,饰演赵锦堂。7月23日,其演出的剧目《红拂传》当选《顺天时报》评出的“五大名伶新剧夺魁”。9月至10月,赴济南上舞台演出赈灾义务戏13场。
1928年4月,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碧玉簪》《朱痕记》《玉堂春》《文姬归汉》《鸳鸯冢》《女起解》《汾河湾》七个剧目的唱片,这是他首次录制唱片。9月20日,首演京剧《梅妃》,扮演江采萍;同月,率和鸣社赴上海演出。10月,赴汉口演出。同年,曾排演京剧《小周后》《南唐恨》,但未演出 [1]
1930年4月,率重组后的鸣和社赴东北地区演出。7月19日,与姜妙香王少楼合作,首演京剧《柳迎春》,饰演柳迎春。11月8日,于上海荣记大舞台首演京剧《陈丽卿》,饰演陈丽卿。11月14日至20日,应中华戏曲音乐学会李石曾之邀,赴南京在“首都慰劳伤兵、赈济辽宁水灾游艺大会”上演出京剧 [1]
1931年1月26日,于中和园首演京剧《荒山泪》,饰演张慧珠。7月12日,受聘为中华戏曲音乐院南京分院副院长。8月,在中和园首演京剧《春闺梦》;同月,其手书《苦兵集》印行发售,所得款项用于赈济灾民。9月1日,其主导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建成,由焦菊隐任校长。11月26日至28日,《大公报》以《非战的文学》为题,发表其手书《苦兵集》之序及全文。12月4日、11日,在《北平新报》上发表文章《检阅我自己》。12月25日,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发表《我之戏剧观》演讲 [1]
程砚秋(生活照)程砚秋(生活照)程砚秋(生活照)程砚秋(生活照)程砚秋(生活照)程砚秋(生活照)程砚秋(生活照)程砚秋(生活照)程砚秋(生活照)程砚秋(生活照)程砚秋(生活照)程砚秋(生活照)程砚秋(生活照)程砚秋与梅兰芳程砚秋与罗瘿公
程砚秋(生活照)
1932年1月1日,登报宣布改艺名“艳秋”为“砚秋”,易“玉霜”为“御霜”,书斋“玉霜簃”改为“御霜簃”,并于当天收荀慧生之长子荀令香为开门弟子。1月13日,赴欧洲考察戏剧、音乐,历时一年多 [1]
1933年4月3日,结束游学活动,返回中国上海。7月13日,率重组后的鸣和社在中和戏院演出京剧《贺后骂殿》。8月10日,其著作《赴区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由世界编译馆出版。12月,赴山东演出救济黄河灾民义务戏 [1]料颈恋。
1934年8月,应焦菊隐之请,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义务教戏。9月5日,与俞振飞合演京剧《玉堂春》,此为二人正式合作之始。9月,演出京剧《梅妃》。10月26日,收陈丽芳为弟子。10月至12月,与俞振飞合演新排的京剧《春闺梦》和改良版京剧《汾河湾》 [1]
1935年5月18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易名为北平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程砚秋出任该校董事长。8月中旬,在《维也纳》杂志创刊号发表《非程式的艺术》一文。10月28日,首演由吴菊痴编剧的京剧《亡蜀鉴》,扮演李氏,因该剧讽刺投降派,仅演两场即被禁演 [1]
1936年5月至6月,率鸣和社首次到四川演出。11月,指导北平妇女社会服务促进会排演英文京剧《王宝钏》。同年,应胜利-亚乐西群唱片公司之约,录制《亡蜀鉴》《春闺梦》《荒山泪》《沈云英》《鸳鸯冢》《三娘教子》《回龙阁》《四郎探母》 [1]
1937年4月9日,在上海黄金大戏院首演京剧《费宫人》,扮演费贞娥。4月21日,改组鸣和社为秋声社,与王少楼并挂头牌,特邀金少山合作,将西长安街新新戏院作为演出基地。6月4日,在新新戏院演出京剧《费宫人》。7月,率秋声社赴太原演出,筹款赈济山西灾民,时值“七·七事变”爆发,匆忙赶回北平 [1]
1938年1月至3月,以新绘布景之《文姬归汉》献演于新新戏院,定制的舞台大幕也正式启用。4月至6月,于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8月,其主持的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第一班学生毕业。10月至12月,率秋声社于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 [1]棕己微灶。
1939年3月,演出昆曲《牡丹亭》,饰演杜丽娘,邀北昆演员韩世昌饰春香,白云生饰柳梦梅。4月,赴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6月至7月,赴青岛演出 [1]
1940年4月29日,在黄金大戏院首演由翁偶虹编旬禁剧的京剧《锁麟囊》,在剧中饰演既娇妗又富有同情心的富家小姐薛湘灵。该剧连演五场,应观众要求,又加演五场。9月28日,收刘迎秋为徒。11月18日,迫于日伪统治下的严峻形势,不得不宣布停办中华高级戏曲职业学校 [1]
1941年9月18日,与杨宝森于天津中国大戏院首次合作,因钦佩杨的艺术,邀请杨宝森赴上海合作演出,挂双头牌。9月下旬率秋声社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打炮戏为其与杨宝森合演的京剧《王宝钏》。10月18日,与俞振飞合演京剧《红拂传》。11月9日,于黄断腿旬金大戏院首演京剧《女儿心》,饰演百花公主。11月28日,其母托氏病逝,程砚秋守孝百日,至次年3月始登台演出 [1]
1942年上半年,在北平、天津、济南、青岛等地演出。8月,率秋声社赴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9月初,结束上海演出,经天津返回北洋,在前门东车站遭铁路警宪盘查群殴。宪兵欲逮捕程砚秋以报复其拒演为日伪献飞机的义务戏。程只身击退围攻,暂时脱身。之后,下乡隐居务农,以实际行动抗议日寇侵略暴行 [1]
1943年,在北平郊区青龙镇购房居住,除务农外,坚持读书、学画、练字。1945年8月18日,在日本宣布投降后,程砚秋宣布结束“闭口、闭眼、闭心”的“三闭主义,准备正式出山;之后,他重组秋声社,于长安戏院为东北难民还乡义演六场;11月2日,收王吟秋为弟子 [1]
1946年6月25日,收赵荣琛为徒,正式举行拜师典礼。秋,应宋庆龄之请,率秋声社赴上海,在中国大戏院为儿童福利基金会演出义务戏。之后,应王准臣邀请,在天蟾舞台演出,期间共演出程派剧目36出 [1]
1947年1月,在上海与俞振飞合作演出《赚文娟》《碧玉簪》《青霜剑》《红拂传》《锁麟囊》《春闺梦》等程派京剧剧目;春,收李丹林为弟子;同年,在青龙桥办农村功德学校。1948年,隐居于北平西郊董四墓村之程家花园,主持功德中学,该校因国民党当局阻挠而不得不停办 [1]
1949年3月29日至5月31日,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7月2日至19日,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向大会提出《改革平剧建言》《筹设戏曲音乐博物馆建议书》等五项提案。秋,收尚小云之子尚长麟为弟子。10月至11月,应邀至西安演出,并进行第一次地方戏曲音乐考察 [1]
1950年,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西北戏曲访问小记》。3月18日,致函周扬,提出《全国戏曲调查计划大纲》和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编撰《全国戏曲总志》《中国戏曲通典》《中国戏剧史》《中国音乐史》《中国歌剧史》的设想,以及将原中国戏曲音乐博馆收藏的实物、乐器、图片、书籍捐赠给拟建的“国立戏曲音乐博物馆”的建议。4月至5月初,率剧团赴山东、江苏演出,同时调查地方戏曲。7月,再度赴西北地区调查地方戏曲。11月27日至12月11日,参加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戏曲工作会议 [1]牛宙挨。
1951年2月至9月,率秋声社赴中南和西南地区考察地方戏曲,同时进行演出。此次调查完全由程砚秋自行解决经费。10月23日,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向文艺界介绍赴西南地区考察戏曲音乐的情况。年底,向文化部提交《西南戏曲音乐考察报告书》。同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 [1]
1952年9月,赴上海大舞台演出。10月6日至11月14日,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凭借京剧《三击掌》获荣誉奖。冬,于长安大戏院首演京剧《祝英台》慨虹(后改名《英台抗婚》),饰演祝英台。该剧是其排演的最后一出新戏,也是秋声社收山之作 [1]
1953年,率新组建的程砚秋剧团赴天津新华剧院演出,主要剧目为京剧《祝英台》。3月,主动将《锁麟囊》《柳迎春》等本戏送中国戏曲究院审查修改。5月13日,文化部《关于中国戏曲研究院1953年度上演剧目、整理与创作改编的通知》中,准许上演194出剧目,“程派”本戏,除《文姬归汉》《朱痕记》及旧剧改编的《审头刺汤》《窦娥冤》四个剧目之外,包括《祝英台》在内均未获准上演。7月至8月份,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鲜慰问演出,任慰问团第一总分团副团长,深入前沿阵地为志愿军演出 [1]
1954年4月,率剧团赴浙江舟山慰问解放军。6月3日,于《光明日报》发表《悼王瑶卿先生》,缅怀病逝的恩师。9月15日至18日,作为河北省人大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
195篮匙5年8月31日,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参加国家歌剧院开幕典礼。11月,作为河北省人大代表,赴保定参观考察,调研地方戏曲。同年,经周恩来介绍,破例收江新熔为弟子,是为其唯一女弟子 [1]
1956年3月30日,在北影剧团礼堂彩排演出京剧《荒山泪》,同年,该剧经吴祖光改编执导,拍摄为彩色舞台艺术片。11月至12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团成员,前往苏联、东欧参观访问 [1]
1957年1月,随人大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4月至5月,赴山西观摩戏曲。4月20日,以文化部观摩团团长身份参加山西省第二届戏曲会演开幕式,发表讲话。5月6日,向山西各剧种青年演员作《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四功五法》的讲话。6月7日,在文化部和中国音协共同召开的戏曲音乐工作座谈会上作《戏场上的音乐》讲话。7月,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表演评委会工作,担任东方歌唱比赛评委会副主任。7月24日,与梅兰芳周信芳袁雪芬常香玉陈书舫郎咸芬联名在《人民日报》发表倡议,建议戏曲界不演坏戏。9月20日,将自传和入党志愿书呈交中国戏曲研究院领导。10月,成为中共预备党 [3]。是年,与杨宝森合作录制京剧《武家坡》,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 [1]
1958年1月,发表《谈窦娥》一文,结合自己演戏的体会叙述对关汉卿的认识。2月,任即将访问欧洲的中国戏曲歌舞团的顾问,为俞振飞、言慧珠排练多年未演的京剧《女儿心》中的一折,更名为《百花赠剑》。3月9日晚8时20分,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病逝于北京医院,享年54岁 [1]。党组织批准同意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 [4]

个人生活

播报
编辑
家庭婚姻
程砚秋先祖随多尔衮入关,多有战功,战死疆场。据陈叔通考证,程家祖传牒文显示,程的五世祖当过清朝中期的相国。程砚秋的曾祖父奎照系英和之子,嘉庆十九年甲戌科进士,历任礼部尚书、军机大臣;祖父锡祉是道光十五年乙未科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长芦盐运使;父亲荣寿,世袭将军之爵,母亲托氏。程砚秋长兄承厚,字子明,二兄承和,字左臣,三兄承梅,字丽 [1]
梅兰芳与其原配夫人王明华介绍,1923年4月26日,程砚秋娶果素瑛 [1]。二人生有三子一女,长子程永光,次子程永源,幼子程永江,女儿程慧贞,均未入梨园行。
程派传人
程砚秋亲传弟子有荀令香陈丽芳、刘迎秋、赵荣琛王吟秋尚长麟李丹林、江新熔。曾得到程指导的演员还有新艳秋侯玉兰李世济李蔷华 [2]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代表剧目

《武家坡》
《贺后骂殿》
《三击掌》
《玉堂春》
《汾河湾》
《红拂传》
《花舫缘》
《鸳鸯冢》
《青霜剑》
《春闺梦》
《荒山泪》
《文姬归汉》
《锁麟囊》
《女儿心》
《碧玉簪》
《亡蜀鉴》
《梅妃》
《窦娥冤》
《英台抗婚》
《赚文娟》
《三娘教子》

主要著作

题目
刊发媒体/出版社
发表/出版日期
《检阅我自己》
《北平新报》
1931年12月4日、11日
《我之戏剧观》
《剧学月刊》第一卷第一期
1932年1月
《戏剧是正经事,程艳秋一封留别信》
《北京晨报》
1932年1月7日
《程砚秋原名艳秋启事》
《北平晨报》
1932年1月1日
《新闻报》
1932年1月20日
《致梨园公益会同人书》
《剧学月刊》第一卷第三期
1932年3月
《致本所同人书,砚秋赴欧途中信》
《剧学月刊》第一卷第四期
1932年2月23日
《程砚秋自柏林致本所同人书》
《剧学月刊》第一卷第12期
1932年8月20日
《程砚秋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
世界编译馆北平分馆
1933年8月
《欧游归来》
《天津益世报》
1933年9月连载
《话剧导演管窥》
《剧学月刊》1933年第二卷7-8期合刊及第10期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序》
《剧学月刊》第三卷11期
1934年11月
《非程式的艺术》
《维也纳》杂志创刊号
1935年8月
《致凌霄阁主谈歌法》
《北京晨报》
1939年2月9日
《西北戏曲访问小记》
《人民日报》
1950年2月25日
《关于地方戏曲的调查计划》
《人民日报》
1950年4月16日
《从青岛到帕米尔》
《进步日报》
1950年12月-1951年2月连载
《秦腔源流质疑》
《新戏曲》
1951年11月
《让戏曲的百花开得美丽》
《北京日报》
1952年10月7日
《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
《新民报·晚刊》
1953年3月15日
《悼瑶卿先生》
《光明日报》
1954年6月3日
《生平最快乐的一件事》
《光明日报》
1955年2月26日
《略谈旦角水袖的运用》
《戏曲研究》
1957年1期
《我的学艺经过》
《戏曲研究》
1957年2期
《欢迎蒲州梆子来京演出》
《人民日报》
1957年7月12日
《冀中民间戏剧的花朵——丝弦戏》
《人民日报》
1957年年11月21日
《与青年演员谈如何谈艺》
《戏曲研究》
1958年1期
《戏曲表演的基础——五功四法》
《戏曲研究》
1958年1期
《谈窦娥》
《戏剧论丛》第一辑
1958年2月27日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5]

唱片录音

剧目名称
发行公司
灌录时间
《碧玉簪》
高亭唱片公司
1928年4月
《朱痕记》
《玉堂春》
《文姬归汉》
《鸳鸯冢》
《女起解》
《汾河湾》
《亡蜀鉴》
胜利-亚乐西群唱片公司
1936年
《春闺梦》
《荒山泪》
《沈云英》
《鸳鸯冢》
《三娘教子》
《回龙阁》
《四郎探母》
《武家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7年
以上内容参考资 [1]

参演电影

饰演
-
导演
吴祖光
主演
-

获奖记录

播报
编辑
艺术类(除影视、音乐)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获奖结果
1952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荣誉奖 [1]三击掌获奖

艺术特色

播报
编辑
音色
程砚秋停演在北京西山青龙桥务农
程砚秋根据自身音质条件,探索发声方法,使因倒嗓而变得不佳的音质达到幽咽、沉郁的艺术美感。他创造性地探索出“脑后音”共鸣,发声时咽壁直立后挺,软颚的“小舌”向脑后方提起。他运用气息是科学的,发音时“向下顺气”,中低音胸腔肌肋向外扩张,尤其发高音时,气沉丹田,即横膈膜维持扩张状态,同时丹田内收,在腰围形成对力,使肺部不受外围肌肉挤压,气息不致冲击声带。这样的用气技巧使其音量轻响自如,行腔连贯、流畅。他的低音区注重共鸣和喉音运用,形成了音色的深沉感和凝炼感。各发声器官有机配合,口发声时注重抬软颚,同时大牙关虚开,鼻腔打通,下巴内收,有助于发高音,包括字音的“闭口音”发声,形成了程派“咽音”音 [6]
声腔
程砚秋的唱腔旋律与节奏感情贴切,新颖别致,达到旋律美和节奏美的辩证统一。他广泛借鉴各剧种的唱腔,包括京剧旦、生、净各行当的唱腔及地方戏,甚至其他艺术门类的音乐元素。比如《锁麟囊》中的“低声叫”是借自小生的“娃娃调 [6]
他的唱腔特别注重“以字行腔”,追求字“正”的艺术效果。编腔时注重对人物情感的理解,从人物感情、性格出发设置旋律。程派唱腔旋律强调高低对比,使唱腔生动而不呆板 [6]
程砚秋的唱腔十分注重节奏处理,包括腔板的密与稀、音量的轻与响、速度的快与慢、行腔的收与放,以及过门、转板等都安排得张弛有致,使旋具有抑扬顿挫之美 [6]
念白
程砚秋的念白讲究语音的美感和音韵的和谐。他的念白字正腔圆,讲究平仄、尖团、气口、喷口、咬字归韵、四声尖团,“上口”与否并讲究发声共鸣。念白基本采用慢吐,字音真切清楚。念白的低音常常带用喉音、立音、齿音、运气、提气,使念白字音达到字清、流畅、音色甘甜,圆润悦耳。而且,念白讲究性格化,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情而 [7]
身段
程砚秋注重运用身段技巧表达人物思想感情。他的基本功深厚,身段舞蹈的台步稳健、圆场利索、水袖飘洒,身段端庄流丽,稳重大方。他吸收太极拳、武术的形体气韵,使身段含而不露、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具有放收、开合、虚有、宾主、进退、收纵的对衬的美学特 [8]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程砚秋演戏的态度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从不懈怠。对全剧社无论主演、配演乃至群众演员都严格要求,决不马虎。他热爱戏曲事业,在艺术上对己对人都非常严 [10](京剧演员侯喜瑞评)
程砚秋为人恬静、谦和,与之相处使人油然而生钦敬、愉快之感。他为人的品格、精神面貌,不仅感染着他的朋友、他的同业,也深入他的戏 [9](作家、编剧翁偶虹评)
程砚秋的一生,是不断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一生;是为弘扬民族精神不懈努力的一生;是为京剧艺术辛勤耕耘、进取创新的一生。他独创的程派艺术,唱腔新颖动听,表演技艺高超,征服了无数观众,赢得了海内外赞誉。他丰富的艺术经验、独到的理论见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精神财 [12](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评)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1960年3月9日,程派剧团在人民剧场举行纪念程砚秋逝世两周年演 [11]
1983年3月,中央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等联合主办了经念程砚秋逝世35周年活 [11]
2003年12月8日,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 [12]
2014年7月至8月,迟小秋举办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10周年专场演 [13]
2018年9月1日、2日,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等主办《程韵流芳》名家名票演唱会,纪念程砚秋逝世60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