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
收藏
0有用+1
0
第四次长沙会战为抗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之一,是指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8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豫湘桂战役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从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 [1-2]
名    称
第四次长沙会战
发生时间
1944年
地    点
湖南长沙衡阳
参战方
中日
结    果
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
参战方兵力
中国30万人、日本20万人
主要指挥官
薛岳方先觉杨森横山勇

战争背景

播报
编辑
从1942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节节胜利。1943年下半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意大利于同年9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特别是美国在中国大陆修建空军基地,B29型轰炸机威胁日本本土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日军为了掠夺更多的战略资源及封锁滇越、滇缅两条国际通路,便扶其海空优势,大肆举兵南进,一时魔爪伸进了南洋东南亚一带。在这广衰面漫长的战线上,日敌对运输补给,深感捉禁见肘,力不从心,梦想以中国大陆作跳板,妄图打通粤汉线由广州进出南洋,打通湘桂线经越南直达新加坡,建立一条最捷便的交通联络线,以解脱其困境。
在此种形势下,日本为了使中国与印度支那及东南亚连成一片,摆脱政治与经济危机,于1943年9月30日通过御前会议批准新的《战争指导大纲》。侵华日军根据《大纲》,开始筹备“一号作战”。日本大本营于1944年1月决定实施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平汉、粤汉、湘桂等铁路)的作战计划。为此,日军于1944年夏,悍然发动第四次夺取长沙的大战。 [3] [9]

日军计划

播报
编辑
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茨组织实施“一号作战”。“一号作战”的作战区域从河南开始,经华中的湖南,华南的广西至贵州,再至法属印度支那及广东,贯通中国大陆,长达1500公里。日军企图动员51万兵力击溃中国军队约100万之众。“一号作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华北方面的作战,称“京汉作战”;另一部分为华中、华南方面的作战,分别称为“湘桂作战”和“卜”号作战。 [4]

战争经过

播报
编辑

日军进犯前情况

日军三次进犯长沙,均未得遇,于是企图第四次进犯长沙,并为此作了充分准备。如1943年底日军攻占常德,其战略意图就是为了最终进攻长沙。中国军队及时侦悉到了日军的阴谋。据闻当时对此有三种对策:一是重庆军令部的意见,准备放弃长沙,诱敌深入至衡阳与敌会战;二是白崇禧的意见,也是放弃长沙,在湘桂边境的黄沙河会战;三是薛岳的意见,即在长沙与敌会战。
薛岳是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直接掌握湖南的军政大权,他保卫长沙已有经验,于是,薛岳的意见被采纳了。日军进攻之前几个月,第4军已由浏阳移驻长沙,军部设在长沙城内,第59师驻黑石铺(长沙市南约10公里处),第90师驻岳麓山,第102师驻浏阳河附近(长沙东站)。城防部队由第59师每月派一个团轮流担任。
经过长沙大火和日军三次进攻,长沙人民吃够了苦头,城市破破烂烂。但因它是当时湖南的政治、军事中心,人员来往频繁,所以还是呈现出热闹的景象。虽说是前线,但并不显得紧张。 [10]

日军进犯

日军将进攻长沙的地面部队编成第一线兵团、第二线兵团和警备部队。第一线兵团日军第十一军担任主攻长沙的任务。第一线兵团分左、中、右3路,分别从湖北崇阳湘北新墙河和湖北松滋一线向南进攻。
1944年5月,日军以第一线七个师团分三路南进。正面之第三、十三、一一六、六十八等师团强渡新墙河汨罗江,直趋长沙、株洲;右翼之第四十师团及第十七独立旅团,循洞庭湖西岸,向沉江益阳而趋衡阳;正面左翼之第十三、第三师团突破通城防线后,径向平江浏阳攻击前进,与右翼之敌形成钳形攻势。日军之第二线部队跟随南进。战区大军在薛岳司令长官指挥下,与敌展开激战,敌我伤亡俱惨重。 [7]
5月27日起,中路日军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军队防线均被日军突破。

长沙的兵力部署

大约在6月上旬,战区判断敌人可能很快大举进犯长沙,于是调第4军集中长沙待命。第59师师部设在天心阁附近,担任浏阳门以南沿南郊直至江边一线防御,并构筑和加强了城防工事,第102师师部设在浏阳门附近,担任长沙东面及北面防御,也构筑和加强了城防工事;第90师仍在湘江西岸,师部设在岳麓山下,担任岳麓山、桃花山之线防御。军部设在长沙城中心长沙沿江一带也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是用杉木一根根拼成的木栅,除了开有两个小门外,江边与岸上被木墙隔绝了开来。
在得知日军由湘北出动的消息后,战区长官部发出市民疏散令,3日内市民便全部疏散完毕。第59师抽出第177团为总预备队,归军部指挥。军部还直辖了一个7.5厘米口径的山炮团及一个重迫击炮营,用于市区防御。另有一个15厘米口径的榴弹炮营(4门),用于岳麓山方面的防御。当时长沙备有足够的粮食和弹药;还有两艘汽船,十几条木船,供东西两岸联络之用;长沙到西岸有水底电话线,随时能通话。长官部南撤后,为协助张德能军长指挥作战,特别留下长官部参谋长赵子立驻西岸与第90师一起共谋策划。战区还指挥有飞机,可供与长沙联系。 [11]

惨烈战况

6月3日,第五十八军奉薛岳司令长官令:集结于浏阳河南岸之普迹市、金刚头地区,并指挥第二十军及第一六二师、第九十五师,进攻浏阳及其附近浏阳河南岸敌之第十三师团。中国军队当即策定攻击部署:以第五十八军为主攻军,第二十军为左翼进攻军,第九十五师为右翼进攻师,第一六二师为机动师。
4日拂晓,第五十八军向跃龙市、浏阳,第二十军向江背、小女市,第九十五师向高坪之敌,同时展开猛烈进攻,连日激战,迫敌退守浏阳河北岸。敌我隔河炮战。7日,新编第三军之第一八三师奉战区令,由江西调浏阳,归第五十八军鲁道源军长指挥,该师当即加入战斗序列。随即情况变化,敌第十三师团之主力南窜上栗市,企图趋萍乡。薛岳司令长官立令第五十八军追击南窜敌之主力。第五十八军(附第一八三师)当即迅追猛击,与敌一路激战。敌沿途南窜北突,东闪西击,极尽凶狡。9日,在蒋埠江第五十八军日前派至第一八三师之督战官张天举阵亡。该师师长余建勋大腿亦负弹伤,午后送泰和医院治疗,职务由该师参谋长王少才代理。中国军队沿途追击,与敌激战至萍乡附近,此时敌之第三师、第二十七师团先后由长沙、株洲窜达渌水南岸,与中国军队激战,并派部队应援敌十三师团。接近萍乡之敌第二十七师团,20日晨突以步炮联合之支队突袭赤山桥军指挥所,被痛歼而败溃。中国军队与敌继续战斗于萍乡地区。 [8]
6月11日,日军进抵长沙市郊捞刀河一线。

进攻长沙

为了攻占长沙并向衡阳进犯,日军在湘江东西一线130公里正面上,首先占领浏阳宁乡株洲醴陵湘潭等县城,尔后进攻长沙。至6月14日前后,浏阳宁乡益阳均被日军占领,形成了对长沙城的包围之势。在这些前沿阵地,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交战,进行了顽强抵抗。防守宁乡县城的某部一营,与日军进行肉搏战,最后全营壮烈牺牲。 [6]
6月13、14日前后,每晚都有敌机在长沙上空盘旋,并用机枪扫射。日军对长沙进攻,分作三路:一路向长沙以西(即湘江西岸)的桃花山岳麓山方面进发;一路向长沙以北捞刀河方面压来;一路从长沙以东直奔城南。约在17日,三路敌军开始包围长沙。 [11]
6月15日日军占领长沙市外围阵地——石马铺、狮子湾、阿弥岭、金盆岭,随后推进到杨家山、左家塘、妹子山一线。6月15日下午3时左右,中国军队发现敌人在城南向市区进军,并向警戒阵地及前进阵地开始攻击。战斗刚发生,便闻炮声隆隆,是榴弹炮的声音。不到半小时,据第176团报告,警戒阵地和前进阵地被敌人占领,守兵撤回到了主阵地。当日西岸方面也发现了少数敌人,向桃花山,岳麓山进击。长沙东面和北面没有发现敌人。直至晚间,情况没有变化。16日,敌一部向城南阵地突出部红头山攻击。该阵地由第59师第176团第3营防守,战斗激烈,从中午12时战至下午6时,敌人才占领了红头山。同时长沙东南面亦有敌军进攻,南面红头山左翼阵地一处也被敌军突入,但仍阻止了敌人的继续前进。 [5] [12]

长沙失陷

17日,敌军向长沙中国军队主阵地攻击,战斗尚不激烈,阵地无变化。西岸敌人占领桃花山后,继续前进。山地阵线绵长,侧翼暴露,受敌威胁严重。该师师长陈倪认为守军势单力薄,阵地难以长久坚持,在敌军猛烈攻击下,请求长沙方面支援。当日上午,战区参谋长赵子立张德能召集各师长、副师长及军参谋长开会研究,决定固守岳麓山,以待援军,翌日黄昏开始渡江,并调整部署。他命令第59师175团于黄昏后先行渡江,至岳麓山增援第90师的正面;以176团固守长沙主阵地,以待外围反攻部队的到来。其余部队逐次船载渡江,至西岸集结待命。当时的战况,在长沙方面,敌向主阵地攻击,无多大进展,直至晚间,枪声沉寂。 [12]
第二日半夜12时左右,增援部队第175团向渡江地点进发时,见人马拥挤,不能前进。团长陶富乾预料即使到达江边,亦不易找到渡船,与其坐守等候,不如突出敌围。该团乃将队伍折回东南方向,乘半夜突围出城。当晚渡过了多少人,无人统计,也无法统计。不多久,又发现守西岸的队伍纷纷到来,不用说岳麓山已经失守了。 [13]
留守长沙的176团团长屈化平知道长沙守不住,不守又有责任,就只身走了。副团长李春鹏则率领少数队伍南下。18日日军在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下,攻占了岳麓山的中国军队炮兵阵地。长沙城失陷。第九战区部队退至湘南、湘西山区。 [5] [13]
此役,盟军空军出动10余架飞机轰炸停泊霞凝港的日舰,炸死炸伤日军官兵数十人,炸毁多门大炮及弹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