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文化名人|辛弃疾的多面人生:不仅是词人、抗金英雄,还是军事家和有作为的地方官

大众日报记者 马章安

2020-05-30 17:42:3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辛弃疾小像(吴泽浩作)

▲辛弃疾塑像

【内容提要】

●军事方面,辛弃疾是一位抗金英雄,他义斩义端和尚,活捉叛徒张安国,从政后还建立飞虎军,并向南宋当朝皇帝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美芹十论》。从辛弃疾的军事实践及军事理论来看,称其为军事家也不为过。

●在长期的为官生涯中,辛弃疾均能做到忠于职守,其执政理念和处理政务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为民,他对待平民百姓很宽厚,对待各级官吏则管理严酷,取得不凡的政绩。可以说,他是一个有才干、有作为的地方官。

●抗金复国是辛弃疾作品的主旋律。在辛弃疾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中,内容多是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及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战斗精神。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

抗金英雄·爱民良吏·词坛领袖

——辛弃疾880周年诞辰之际话其多面人生

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著名理学家朱熹病逝,当时他的学说已被宣布为“伪学”。在当权者韩侂胄一派的压力下,许多朱熹的门人弟子不敢前往吊唁,作为好友,花甲之年的辛弃疾不畏禁令,前往哭祭,并留下了一句留传千古的悼词:“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这不仅展现了辛弃疾对友情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他特立独行、胸怀担荡、做事果敢的一面。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李清照字易安)”。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曾在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等地任地方官,也曾短期在朝中为官。其间被弹劾落职,在江西上饶、铅山等地长期退隐闲居。享年68岁。有《稼轩长短句》存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020年5月28日,是辛弃疾诞辰880周年。对于这位文武双全、一心抗金、政绩卓著的南宋词坛豪杰,今天很有纪念和重新认识的必要。

抗金英雄及军事才能

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的官宦家庭。祖父辛赞希望他成为大将之才,很崇拜西汉的名将霍去病,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疾”。此时的山东已在金的统治之下。辛弃疾在《美芹十论》中曾自述自己的家世,他说:我的家乡在济南,一家担任军职,蒙受大宋的厚恩。祖父辛赞告诉我,因为族人太多,没能走脱被金人俘虏,不得已担当金人的官职。后来留在京师,又到过宿州和毫州,还到过沂州、海州为官,但这都不是他的志向所在!每次祖父退朝回家饭毕,就带着我们这些小辈的人攀登高山,远眺悠悠天地,谈论国家要事。想要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我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祖父经常带着我驾车,远至燕山,只为勘察地形……加之,生活在金国统治区域,时常能目睹金人欺凌汉人,统治区民不聊生,少年辛弃疾便有了抗金和统一之志。

辛弃疾长啥样?史书记载他“肤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辛弃疾天生具有山东大汉特有的特征,健壮如虎,魁梧壮硕,具有成为英雄豪杰的潜质。

金帝完颜亮迁都燕京(今北京)之后,一些长期受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忍无可忍,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声势最浩大的是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一支队伍,领头的是耿京,号称有20多万人马。为了响应义军的反金义举,时年20出头的辛弃疾,也乘机拉起了2000人的队伍过来投奔,耿京让他做了掌管文书和帅印的文官。当时,辛弃疾视为兄弟的义端和尚也一同加入到耿京阵营。但有一天,义端竟然盗走了辛弃疾所掌管的帅印去金营邀功,耿京大发雷霆,问罪辛弃疾。辛弃疾立下军令状,一定追回帅印,便策马狂奔,追击义端。天刚亮时,终于遇上和尚,辛弃疾一个箭步上去,将和尚扑下马来。义端见他杀气腾腾,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求饶。话音未落,只见辛弃疾手起刀落,义端和尚便身首异处。追回帅印后,耿京开始对辛弃疾刮目相看。

辛弃疾向耿京分析时局说,只有联络宋廷,奉表归宋,将义军归为宋军节制,这样才能避免被金军消灭。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于建康诏见南渡的辛弃疾等人,并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当他领诏返回驻地时,听到耿京被部下张安国杀死的消息,气急之下,便与义军领袖王世隆等人带精兵五十骑去金营突袭,活捉了与金兵宴欢的张安国,速返献俘于南宋,斩首于临安。自此,23岁的辛弃疾,声名大噪,“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能够显现辛弃疾军事才干的,还有南渡以后辛弃疾做地方官时的几件事。这里只说建立飞虎军一件。

宋孝宗后期,南方有很多盗贼,多为流寇,军队调拨弊大于利。多次参与平盗且具有极高军事才能的辛弃疾主张建立军队——飞虎军。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辛弃疾的主张终于得到允许,开始筹备各项事务,从选址立营到招兵买马,从设定建制到训练兵士,都是由他一人操办。成军后,“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飞虎军作为一支地方武装力量,专听帅臣节制,一旦原官员离开,便没有任何关系。由于飞虎军没有丝毫个人武装力量的特点,所以才被南宋朝廷认可。飞虎军曾屡屡被调往前线战斗,声名显著。

如果说义斩义端和尚和勇擒张安国主要显现了辛弃疾的勇武,那么,建立飞虎军则显示了辛弃疾统筹全局的将帅之才。

能够显现辛弃疾军事才干的,更有其军事谋略和军事理论。在隆兴和议之后,朝廷究竟应该怎么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应对未来的变化局面?这正是辛弃疾一直以来所思考的问题,《美芹十论》给出了答案。

《美芹十论》是辛弃疾向南宋当朝皇帝陈述的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显示了辛弃疾的远见卓识和军事谋划。全文分为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等十论,对宋、金各自的态势,优劣、强弱、败胜等作了对比,力主采取积极防御、主动出击的方针,以战取胜,掌握和战主动权。其中前三篇论述了宋金形势、战争性质,民心向背,后七篇就南宋应如何充实实力,做好北伐准备,完成恢复大计,作了具体的论述与规划。比如,审势为第一论,势,包括“形”与“势”两个方面。“何谓形?小大是也。何谓势,虚实是也。”审势之要,应在分析形势,既从有形的“形”上看问题,又从无形的“势”上看问题。金人地盘广,财赋足,兵马多,只是“形”大而已,是表面现象,并不代表其真正的实力,即“势”强。金人虽然统治的土地辽阔,但人口多是宋朝遗民,在感情、信念上是怀念大宋的;他们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兵源多来自占领区的各族人民,军心不齐,财赋又是从占领区人民那里搜刮来的,人民并不愿意,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人民一定会抗捐抗税、起义响应。所以,只要宋朝君臣上下同心、坚持北伐,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在第十论详战中,辛弃疾阐述了详战的总体方略,说明在当时形势下,先出兵战人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山东为用兵之要,择一骁将,以兵五万,步骑相半,鼓形而前,开展主攻,“兵出山东则山东之民必叛虏以为我应”,关中、洛阳、京师为佯攻之地,并借助海道三军佯攻,以调动虏(金国)兵之力,最后或达到不战而胜的目标。详战是辛弃疾拟定的详细的作战规划,包括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前者讲的是总体方略,主要是关键性、方向性、系统性的内容,如主战还是主和、是否应先出兵、出兵风险预测等;后者讲的是执行策略,主要是细节性、推进性、单一性的内容,如出兵奇正方略、兵团如何协同等。详战实际上是前面九论的系统总结、升华与实践,是真正的攻城略地或不战而胜。

朱熹说过,“辛幼安亦是一帅才……此人做帅,亦有胜他人处”,此言很有见地。从辛弃疾的军事实践及军事理论来看,称其为军事家也不为过。

临民以宽 驭吏以严

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辛弃疾一生任职不少,既做过地方官,也在朝廷任过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右承务郎,江阴签判,广德军通判,建康府通判,司农寺主簿,知滁州,仓部郎官,江西提刑,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大理少卿,湖北转运副使,湖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右文殿修撰,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福建提点刑狱,集英殿修撰、主管建宁武夷山冲佑观,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加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奉朝请,差知镇江府、赐金带,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免,进宝文阁待制,又进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试兵部侍郎等。

在长期的为官生涯中,辛弃疾均能做到忠于职守,其执政理念和处理政务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为民,他对待平民百姓很宽厚,对待各级官吏则管理严酷,取得不凡的政绩。这里试举几例:

南归后的辛弃疾始为江阴签判,后迁任建康府通判。他在建康任上总是做些兴利除弊的好事。对于所部官吏中精明强干的,他都及时加以荐举,对贪污无能者,则及时加以论劾。他积极发展农业,组织兴修水利,疏浚河道,减轻傜赋,打击欺压老百姓的地痞恶霸,被誉为敢申民间疾苦、奋发有为的封疆大吏。

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春至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冬,32岁的辛弃疾开始出任滁州知府,在滁州(今安徽)主政两年。由于南宋建炎以后,宋、金之间隔淮对峙,金兵多次越过淮河,在江淮间大肆掠夺,滁州饱受战争苦难。再加上连续多年的灾荒,来到滁州的辛弃疾 “周视郛郭,荡然成墟,其民编茅籍苇,侨寄于瓦砾之场,庐宿不修,行者露盖,市无鸡豚,晨夕之须无得”。人民处于饥饿之中,商贾不至,市场萧条,物价昂贵,能够操持旧业的不到四成。辛弃疾施政的要务是恢复经济,谋求发展,充实边防实力。他首先张贴布告,招抚四方百姓,将官府的库银贷给他们,给流离失所者土地、农具、耕畜、粮种,鼓励安家落户,恢复生产;然后上书朝廷,要求对滁州以边境之郡待之,免去历年所欠朝廷的赋税580万;他制定政策,宣布凡过往滁州的商贾只收取过去税收的十分之三;他还组织百姓砍伐木材,烧制砖瓦,恢复重建了市区的商店旅社,并在滁城“招福坊”建造了一座最大的商铺取名“繁雄馆”,辛弃疾取名的目的是“召和气、促经济,使百姓安居乐业,并非单纯为了收税”。“商贾们先是怀疑,继尔相信,纷纷涌进滁州,这里很快成为两淮地区商品的集散地”。经过艰苦努力,又恰逢夏麦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官府税收增加。不到一年,“流逋四来,商旅毕集,人情愉愉,上下绥泰,乐生兴事,民用富庶”;“城邑清明,闾阎繁夥,荒陋之气,一洗而空。” 经济复苏,并迅速繁荣,一改往日荒凉、萧条的景象。为了安抚民心,与民同乐,让滁人有一个登楼远眺、共享升平的地方,辛弃疾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在繁雄馆上加层建造了当时滁州的第一高楼——“奠枕楼”,并置酒楼上,与城中父老举杯共贺。所谓“奠枕”,即安枕以卧。辛弃疾建楼,明志达趣,让滁人看到了州官治滁的决心和信心,也带来了理想安乐和平之境。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冬,辛弃疾调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值严重旱灾,辛弃疾担负起救荒使命,在大街上贴出赈济榜文,只用八字:“劫禾者斩,闭粜着配!”(强买粮食的杀头,囤积粮食的流配)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情况借贷钱物给他们,等到他们领命运回买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因此得以熬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拔运米粮救助,部属都不答应,辛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给了信州。朱熹对此表示钦佩,认为辛弃疾做到了仁刑兼施,政教并化,宽严齐用。

邓广铭在 《稼轩词编年笺注》中说:辛稼轩是“一个奋发激昂、始终一节的爱国志士”,“一个有才干、有作为的地方官”。应该说,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

奏响宋词最强音

抗金复国是辛弃疾作品的主旋律。在辛弃疾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中,内容多是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及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战斗精神。比如: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作者虽标明是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但这首词以短短的55个字,深刻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作者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到金营活捉与金兵宴欢的叛徒张安国的不凡经历。一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就是当年刚刚南归后严酷的政治现实。

由于辛弃疾孜孜以求的抗金复国的宏大理想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朝廷中主和派得势的严峻现实引发激烈冲突,他的词不可避免地谱上了悲壮的底色和基调。“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这是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作为一名战士、一位英雄,他词中所采摭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等等。他词中的豪壮与绝望相交织,大起大落,反差强烈,形成巨大的冲击力量。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开头起,一路写想象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令人悲切不已。其他如辛弃疾代表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以英雄自许、不甘衰老、不甘沉没的心灵。这种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

正如邓广铭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辛稼轩对国家和民族存亡的深切忧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对沦陷在金人铁蹄下中原地区的乡土和人民的缅怀和同情,对南宋政府腐朽统治、卖国行径的指责和讽刺,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以及他的博学多闻,作品题材之广阔与体裁之多种多样,更通过他的圆熟精练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这种种条件合拢在一起,就使得稼轩词充满了生动深厚的现实内容,具有宏亮的声响和充沛的感染力量!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章安 报道)

责任编辑: 马章安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