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關閉

【藝術文化】小說變戲劇 謝里法《紫色大稻埕》重現黃金年代

改編自謝里法小說《紫色大稻埕》的同名戲劇,演繹台灣畫家郭雪湖等人的故事。(青睞影視/提供)

改編自謝里法小說《紫色大稻埕》的同名戲劇,演繹台灣畫家郭雪湖等人的故事。(青睞影視/提供)

2016/04/11 06:00

記者楊媛婷/專訪

「當初會動筆寫《紫色大稻埕》,就是想為台灣近代美術史留下文學紀錄。」是畫家也是小說家的謝里法,出版於2009年、多達60萬字的小說《紫色大稻埕》被導演葉天倫改編為電視劇,讓觀眾重溫近百年前曾在大稻埕掀起的台灣文藝復興運動,並親炙畫家郭雪湖、陳進、陳澄波青春年少的風采。

出生於1938年的謝里法,是土生土長的台北市大稻埕人,從小就和郭雪湖等人熟識,謝里法幼時居住之地,也在郭雪湖描繪大稻埕街景的名畫〈南街殷賑〉之中,文、畫皆精通的他,不只撰有多部台灣美術史專書,為了讓歷史中的人物豐具血肉,他更耗費數年韶光,以文學之筆將幼時所聽聞或所經歷的台灣近代美術史,轉譯成美術史演義,最後而成小說《紫色大稻埕》。

「小說並不是歷史,其中有想像的成分在裡面,《紫色大稻埕》有依據歷史的部分,當然也有我個人代位畫家的想像在裡面。」謝里法回憶,當初他為了撰寫《台灣美術運動史》蒐集諸多史料,「但我史料愈集愈多,卻發現歷史愈寫愈假,於是決定將史料轉換成小說。」

《紫色大稻埕》從小說改編為戲劇,講述1920年代郭雪湖、陳進、陳澄波等畫家們的成長歷程,還有大稻埕中的紅男綠女追求理想、自由的執著與堅持,對於小說被改為戲劇,謝里法相當樂觀其成,認為透過不同媒介,能讓更多人知道台灣近代美術史上新美術與新文化的轟轟烈烈,以及大稻埕的熱鬧繁華。

被問及為何將大稻埕定義為「紫色」?謝里法笑說,要將這個答案留給讀者,「台灣島上什麼顏色都有,大稻埕到底為什麼是紫色,則留給觀者自行決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看更多!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