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视死如归

小宁游戏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光复会是以浙江人为主体的反清革命组织,是领导辛亥革命运动的三大革命团体之一,为推翻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徐锡麟、秋瑾、陶成章是光复会三位杰出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中无一例外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著名烈士,其英名永留史册。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视死如归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浙江山阴县(今绍兴市)人,少年时代熟读史书,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清光绪二十年十一月(1905年1月),徐锡麟在上海加入蔡元培等发起成立的反清革命团体光复会。因为他“为人目光远大,热心公益,克已从人,对会友亲如家人手足,为众望所归”,很快取代“短于策略”“不耐人事烦扰”的蔡元培,成为光复会实际上的领袖。同年夏,徐锡鳞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在绍兴创力、大通学堂,培养光复会人才‘,这样,绍兴取代上海、嘉兴成为光复会本部的活动中心,大通学堂则成为“浙江革命之大本营“。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视死如归

光绪二十二年(1906),徐锡鳞捐了个安徽候补道员身份,通过表伯父、前任湖南巡抚俞廉三的关系,于年底前往安徽省城安庆,担任安徽陆军小学堂会办,很快取得安徽巡抚恩铭的信任。光绪三十三年(1907)春,升任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会办、陆军小学堂监督,他以巡警学堂为主要活动基地,酝酿武装起义。

在离开绍兴到安庆任职前,徐锡鳞邀请女革命家秋瑾到绍兴主持大通学堂。他们在杭州西湖南岸的白云庵进行了秘密会谈,对今后的革命行动进行了筹划与分工,决定由秋瑾负责大通学堂及浙江的革命运动;徐锡麟则在安徽官场中活动,并待机而动;由陈伯平担任皖浙两省之间的交通联络。经过陈伯平等居间联系,徐锡麟、秋瑾达成了浙江、安徽两省同时起义的计划。7月初,因为起义计划提前泄露,时机紧迫,徐锡麟在来不及通知秋瑾的情况下,临时决定于7月6日夜安徽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起义。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视死如归

当天上午8时,当安徽巡抚恩铭等文武官员进入典礼会场就座后、徐锡麟大声报告说:“回大帅,今日有革命党起事!”恩铭闻言惊愕地问:“徐会办从何得此信?”话音未落,陈伯平向恩铭扔去一个炸弹,可惜是个哑弹,恩铭惊慌站起准备逃离会场,徐锡鳞急忙拔出两支手枪向恩铭连续开枪,陈伯平、马宗汉也同时向恩铭开枪,当场将其击倒在地,侍卫急忙背起中枪的恩铭逃审,回到巡抚衙门不久,身中7枪的恩铭死去。

在徐锡鳞等集中向恩铭开枪的同时,在场的官员于已逃逸。徐锡麟随即向学生宣命起义,带领学生数十人冲向安庆军械所,同时通知事先已经有联络的安徽新军将领带队入城,准备一举占领安庆省城。但由于城门已经关闭,这些计划都未能实行。徐锡鳞与他率领的起义学生很快被清军团团包围,双方展开激战,战至下午,陈伯平与4名学生战死,徐锡麟、马宗汉以及40余名学生被俘。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视死如归

7月6日晚,安徽布政使冯煦主持审讯,徐锡麟侃侃而谈,毫无惧色。一人承担,绝不连累任何同志。当审讯官员告诉他明天要对他实行挖心肝酷刑时,徐锡麟大笑着回答:“恩铭死,我志偿。我志既偿、即戮我身为千万片,亦我之愿,区区心肝,何须顾及!”

最后索纸笔写下如下的亲供:“为排满事,蓄志十几年,多方筹划为我汉人复仇,故杀死满人恩铭,后欲杀端方、铁良、良弼等满贼。别无他故,灭尽满人为宗旨。”次日上午,徐锡麟从容就义,并被官府残忍地挖心祭祀恩铭。8月25日,马宗汉也被杀害。当年参与安庆起义并在起义失败后被捕陪斩的朱蕴山(原巡警学堂学生)1911年写下《过百花亭追忆徐伯荪师》,诗云:“苌弘一去两干载,碧血长留天地间。公吉私恩殉公义,杀身应比古贤坚。”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视死如归

徐锡麟早年在《出塞》诗中写迈;“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虏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同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首诗成为徐锡麟短暂而辉煌一生的真实写照。徐锡麟舍生取义的壮举永远留在了中华民族的史册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