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考察团】让红色精神照亮新时代奋斗路——“市民考察团·2020”活动纪实

开封发布
2020-11-02 11:56
河南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核心提示

10月28日,“市民考察团·2020”活动举行。由市委党校、市文联近40人组成的市民考察团前往我市杞县,走访革命遗址(遗迹)、红色教育基地,拜访革命亲历者,在追忆红色历程中重温革命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市民考察团一行先后来到睢杞战役陶陵岗阻击战旧址、豫东农民武装起义旧址、吴芝圃革命事迹纪念馆、宗店乡革命老区进行走访学习,通过考察,市民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要将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仰凝聚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市民考察团一行在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考察学习。开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苗苗 摄

市民考察团成员听革命亲历者讲革命故事。 开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苗苗 摄

市民考察团一行参观豫东农民武装起义旧址。开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苗苗 摄

探访红色遗迹找寻初心

碧血丹心铸青史,古杞大地留英魂。杞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近代著名的豫东革命根据地,是河南14个一类革命老区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有5600多名英雄儿女血染这片热土,革命遗址(遗迹)遍布全县。活动当天,市民考察团一行先后来到位于杞县五里河镇陶陵岗的睢杞战役陶陵岗阻击战旧址,邢口镇何寨何氏宗祠的豫东农民武装起义旧址,傅集镇赵村的吴芝圃革命事迹纪念馆,宗店乡程庄村、刘庄村革命老区进行走访学习。

睢杞战役陶陵岗阻击战旧址位于五里河镇东陶陵岗村,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外侧为壕沟,内侧为寨墙。东为村庄,西为农田,壕沟内有大量杨树。在阻击战旧址的壕沟旁,市民考察团一行站在刚刚收获了玉米的农田里,听杞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常峰生动的讲解。常峰介绍说,1948年开封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和两广纵队联合发起睢杞战役。蒋介石为扭转败局,亲自携空军司令周至柔到杞县上空督战。经过9昼夜的激战,人民解放军歼国民党区寿年兵团2师6旅,黄百韬兵团一部共5.42万人;俘国民党第六绥靖区副司令兼第七兵团中将司令区寿年、兵团少将参谋长林曦祥、上校炮兵指挥官郭定远、整编第75军少将师长沈澄年等官兵2.93万人,毙伤2万余人。

在睢杞战役中,国民党新五军第200旅由杞县城出动,向陶陵岗一带进攻,欲东进救援被围困的区寿年部。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28师83团三营营长朱福修率全营指战员扼守陶陵岗阵地。国民党军队用飞机、大炮、坦克对陶陵岗阵地狂轰滥炸,猛烈进攻,第三营指战员始终坚守阵地,寸步不让,似如铜墙铁壁。激战5昼夜,国民党部伤亡4000余人,第三营也付出了极大代价,全营85位指战员血染陶陵岗阵地,21位指战员为国捐躯。第三营九连被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授予“陶陵岗连”。1948年7月6日,睢杞战役胜利结束,杞县城再次回到人民手中,杞县全境解放。

听了常峰的讲解,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通过讲解,大家了解到革命先烈在革命时期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仰。

随后,市民考察团一行来到位于邢口镇何寨何氏宗祠的豫东农民武装起义旧址。何氏宗祠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始建于明,大修于清,现有山门1间、大殿3间、新建西厢房3间,是大革命时期豫东农民运动的策源地和武装起义的指挥中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常峰向市民考察团成员介绍,1927年3月,吴芝圃、韩达生等人在何氏宗祠召开农民自卫团代表会议,宣布成立豫东农民自卫军联合办事处,随后又在杞县傅集召开睢、杞等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决定改编各县农民自卫团为国民革命军河南别动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准备举行武装起义。5月23日晚,萧人鹄、吴芝圃、韩达生等在何氏宗祠召开地委委员和各联队指挥官会议,组织红枪会武装1万多人,宣布举行豫东农民武装起义,星夜奔袭并占领杞县县城。

此后,农民自卫军又相继攻克了通许、陈留、睢县、永城4座县城,建立了临时革命政权——治安委员会。这是豫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为以后豫东地区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纪念馆里追忆革命精神

随后,市民考察团一行来到位于杞县傅集镇赵村的吴芝圃革命事迹纪念馆。吴芝圃1920年考入杞县县立甲种农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秋之后,他任中共杞县地方执委会书记,豫东农民自卫军主任、豫东别动队司令员兼党代表,中共杞县县委书记,中共开封市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河南考城县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工委委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吴芝圃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豫西特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豫东抗日游击三支队司令员、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共豫东特委书记,新四军游击支队副司令员,中共豫皖苏省委副书记,豫皖苏边区党委书记兼豫皖苏边区党校校长。1940年9月起,他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六旅政委、豫皖苏边区党委副书记、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兼淮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淮北苏皖边区第二地委书记等职。

抗战胜利后,吴芝圃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华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政委,豫皖苏边区党委书记兼豫皖苏军区政委,中共中央豫皖苏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开封市委书记、市长、市警备司令部政委,平原省政府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河南省政府副主席、主席,河南省省长,河南省委第一副书记、第二书记、第一书记,河南省军区政委。

在肃静而有序的纪念馆,常峰为大家讲解了吴芝圃领导农民起义及有关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革命故事。

活动最后,市民考察团一行来到了杞县宗店乡,这里位于我市的东南端,为周口太康、商丘睢县、开封杞县三县交界地,是水东抗日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尤其是红色程庄的革命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核心作用。然而,宗店乡一直以农业种植为主,产业基础薄弱,在2012年之前,宗店乡几乎没有像样的产业。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宗店乡重拾革命老区文化精神,聚焦各村实际问题,找准问题导向,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

“程庄村是著名抗日名将王介夫的故乡,历史上是著名的睢杞太水东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是‘中共睢杞太中心县委’‘中共睢杞太特别委员会’的诞生地,是‘睢杞太抗日第一小学’的所在地。”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说。程庄294名村民(含牺牲的6位烈士)男女老少齐上阵共同抗击日寇,其中直接参军的就有50多人,涌现出了24个抗战区长和众多抗日英雄,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抗日战歌。在程庄附近,曾牺牲了沈东平、马庆华、韩达生、王介夫、唐克威等5位地级领导干部,还有4000多位烈士,可以说烈士的鲜血染红这里的每寸土地。程庄村向南500米的虎背岗清凌寺,就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在这里,刘伯承、邓小平、粟裕指挥了著名的豫东战役,扭转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

在程庄、刘庄革命老区,市民考察团一行看到,这里的新农村建设结合了更多的红色革命元素。同时,市民考察团一行也了解到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程庄的革命斗争曾起到核心作用。据了解,为充分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宗店乡挖掘辖区的红色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程庄村民自筹资金,建立了特色教育园区。园区百十余亩,建有介夫亭、红色教育活动室、培训室、莲池、芦笋种植基地等,实现文化旅游与种植产业相结合。考察中,市民考察团一行了解到,宗店乡今后将致力于开发该乡红色革命老区的文化旅游资源,致力于吸引外资发展特色产业,将继续弘扬革命老区精神,让全体村民动起来,革命老区搞起来,红色文化亮起来,特色产业带起来,整个村庄富起来。“红色程庄”“革命程庄”“光荣程庄”,也成为宗店乡的名片,更是杞县老区逐步走向致富的一张名片。

“打造红色旅游名片、种植业名片、养殖业名片、产品深加工业名片,美化了乡村环境,做旺了乡村产业,提升了乡村人气,实现了老区变景区、荒地变公园、乡亲变老板的美丽蝶变。”考察过程中,市委党校青年教师刘畅说,这次考察让她深受教育,收获颇丰。她表示,把豫东红色教育资源挖掘好,还需要统一规划、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挖掘特点人物、红色资源,增强互动性。另外,她建议,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还需要扩大新媒体宣传、在固定的节日开展纪念活动、培育完善相关业态,引导大众广泛参与。

在教育创作基地接受红色洗礼

走进位于宗店乡程庄村的豫东革命文化教育创作基地,市民考察团成员们眼前一亮。豫东革命文化教育创作基地是由市委宣传部,杞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市文联联合打造的革命文化教育创作基地,该基地现阶段开辟两个展区,其中程庄展区以抗日战争为主,重点展示“水东抗日根据地”的相关内容,虎背岗展区以解放战争为主,重点展示豫东战役(包括开封战役和睢杞战役)的相关内容。

市民考察团一行了解到,为让艺术家们创作出以革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艺作品,市文联先后组织数百人次作家、艺术家进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活动,创作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美术、摄影、书法精品并进行陈展。下一步,还要继续组织广大作家、艺术家和党史专家,聚焦“四个讴歌”、讲好“四个故事”,创作、打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学、戏剧、影视、歌舞等文艺精品,力争把该基地创建成一个集党员干部培训、革命文化传承教育、革命文化旅游产业、现代特色农业、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为一体的特色基地。

在教育创作基地,市民考察团成员先后来到中共睢杞太抗日自卫总团团部旧址、书画、摄影展室、王法洲同志故居旧址等处进行考察,追思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缅怀他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我嫁到程庄第一天看到的就是家里所有的房子都被日本人烧毁了,到处是残垣断壁,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90多岁的郭永芳回忆道。在抗日名将王介夫的故居,考察团成员还看望了郭永芳、王法涛两位抗战老人,了解老一辈的参战历程和革命故事。

1914年,王介夫就出生于宗店乡程庄村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10月,王介夫经杞县县委书记杜省吾、地下党员段佩明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杞县县城沦陷后,王介夫参加了中共豫东特委书记吴芝圃组织与领导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先后做宣传、统战工作。在杞县贾洼等对日伪军作战中,王介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1939年2月,王介夫在杞县南部赵村,召开了睢杞太抗敌自卫总团成立大会。杞南、睢西、太北和通许县东部有声望的开明爱国人士、抗日进步人士数十人参加大会。王介夫非常注意总团机关的自身建设。为适应“抗敌自卫”的需要,吸收了王法洲、段钦堂、韩振业等骨干力量到总团部工作。5月,睢杞太抗敌自卫总团在杞县东南部程庄村整编了各分团武装,主力升级为总团常备武装部队,共5个中队500余人。

1939年7月26日,王介夫与马庆华分别率队对敌作战。在睢县西南部边境线张村一战中,王介夫夜里指挥部队冒雨突围,不幸落水牺牲,年仅25岁。他的牺牲是睢杞太地区抗日武装部队的巨大损失,群众失去了一位好领袖,党失去了一位好干部、好党员。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肖望东于1939年8月30日在《拂晓报》上专题发表悼念文章,号召根据地的党员、干部和广大指战员学习王介夫“为党为抗战而牺牲的精神”。

考察结束后,市民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沿着革命烈士的足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市委党校文化研究室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安北平表示,杞县革命遗址(遗迹)非常丰富,一路的考察让他收获很多。他说,对革命历史资源进行重点挖掘和整合,要激活革命老区人们的红色记忆,激起改造乡村的奋斗意识,激发开展乡村振兴的创新精神,推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要发挥红色文化优势,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唱响红色文化歌曲,建设红色文化高地,拓展红色文化产品,创造性地运用红色旅游的发展形式,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红色文化产业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把我们的农村建设得更美好、更幸福。

开报集团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视频:开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刘铚雯

配音:开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刘铚雯

原标题:《​【市民考察团】让红色精神照亮新时代奋斗路——“市民考察团·2020”活动纪实》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