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沉谋多算、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李唐起兵反隋的整个过程中,都是当仁不让的策划者,旧史书把大唐创业之功多归于李世民,将李渊描写成一位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粉饰、掩盖唐太宗在继位前的"玄武门之变"中弑兄逼父、抢班夺权这段史实。

唐高祖李渊,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人,他出身于世代贵族家庭,七岁就袭封唐国公。李渊祖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更早还可追溯到西汉飞将军李广;祖父李虎与李弼(李密曾祖父)、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等人都是是西魏著名的最高级别武官"八柱国"之一;其父李昞(李昺)为北周的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

因为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西魏重臣独孤信的四女儿,后来被追封为唐朝元贞皇后;而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隋炀帝杨广之母)是独孤信的七女儿,所以李渊实际是杨坚的姨侄、杨广的姨表兄,算是隋朝皇室的外戚,关系十分紧密。

其实,牛人独孤信还有一个大女儿是北周第二个皇帝周明帝宇文毓(宇文泰庶长子)的明敬皇后,所以他实际上有三个女儿分别为北周、隋、唐三朝皇后。

基于这层关系,李渊一开始就受到其姨母--隋文帝独孤皇后的特别关照,历任千牛备身、刺史、殿内少监、卫尉少卿等职,并获得杨坚父子的信任、赏识和提拔。其本人也长期为大隋上马整军、下马治民,算是隋朝忠心耿耿的鹰爪功臣。就是在杨广当政的早中期,战事倥偬的时期,李渊对隋王朝也算恪尽职守,是扛起平叛大旗的隋朝主要支持者之一。

然而天下大事取决于时也、势也、运也、命也!隋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所谓"三十六家反王、七十二路烟尘",隋朝根基已不稳固;而李渊军团此时也已经羽翼丰满、拥有足够的实力,再加上隋朝已经对李渊产生了猜忌,起事就是早晚的事情!只是世人没想到的是,最终取代杨家天下、缔造新朝之人,正是这位貌似恭顺、备受皇室倚重的皇亲李渊。

早在隋文帝末年,就出现了一些谶纬预言,如"桃李子,有天下"、"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 、"杨花飞过李花开"等等,其基本意思都是"李氏将要取代杨家"。这还得了?如惊弓之鸟的杨坚阴差阳错杀了朝中亲贵大将军李远的孙子李敏,虽然李渊侥幸逃脱,隋文帝杨坚特别是其儿子杨广仍对其不无怀疑。

隋炀帝杨广统治后期,各方矛盾激化,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命运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著名的相师史世良曾告诉过李渊:"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这里所谓的"人主",就是指皇帝。

李渊从此有了异心,广交天下豪杰。恰好有一次隋炀帝下诏命李渊去其巡行所到之地见驾,李渊因病没去,引起隋炀帝进一步疑忌。他知道后日益恐惧,只好无节制地饮酒、收受贿赂自污以求自保。

公元615年,李渊被任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在今天的山西北部平定了母端儿、柴保昌等领导的起义军。第二年,他以右骁卫将军身份与王仁恭一起抗击北方的突厥。617年,李渊以累功正式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这一地区最高军政长官。

但表弟隋炀帝对其仍不放心,派王威、高君雅为副监来监视防备李渊。一次突厥入侵,李渊打了败仗。隋炀帝听闻,派使臣把李渊抓起来准备送江都受审。

此时,李渊对仅在身边的次子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由此看来,李渊早有反隋之意,认为他们老李家是"继膺符命"的继位天子之家,只是顾虑几个儿子分散在各地暂时不好起事,幸好没几天隋炀帝就赦免了李渊的罪行。

早在北周时期,李渊的祖父李虎就以"八柱国"之一的高功被宇文氏追封为"唐国公",后来由他的儿子也就是李渊的父亲李昺承袭这一封号。李渊是李昺的长子,自然沿袭"唐国公"的封号。隋炀帝把李渊派到太原当留守,极大地刺激了他的政治野心。

太原是什么地方呢?相传历史上一直被尊为上古"圣王贤君"典范的"唐尧舜禹"之一的帝尧(帝喾之子),他十三岁封于陶(今山西襄汾县陶寺乡);十五岁,又改封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二十里的唐城,),后世称之为"陶唐氏"或"唐尧"。既然圣君唐尧就在"唐"地立国,而爵号为唐国公的李渊又回到"唐"故地(太原),这岂不是大吉之兆?

所以,当李渊被任命为太原府留守时,他曾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后来,李渊知道"桃(陶)李子,有天下"这则谶语之后,更是志得意满地表示:"吾当一举千里,以符冥谶!"可见,李渊的勃勃雄心已经昭然若揭。

李渊的先祖李虎更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是响当当的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人物,世袭唐国公,"当时荣盛莫与比";杨广的祖父杨忠才不过是是十二大将军之一,论出身李家比他杨家牛逼得多。

而且大隋天下是隋文帝杨坚从自己外孙周静帝宇文阐手上强夺来的,而李渊的夫人窦氏(太穆窦皇后)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城长公主之女,也就是周武帝是她舅舅,周静帝是她表侄。杨坚在篡位北周之后,窦氏曾恨恨地说:"只恨自己不是男儿,否则非报舅舅之仇不可!"。

可见李渊夫人窦氏对杨隋恨之入骨,李渊的发小、窦氏的堂兄窦抗因刚刚被隋炀帝罢免幽州总管之职,他也极力怂恿李渊起来造反。李渊琢磨着表弟杨广和他都是独孤信的外孙,只因杨家抢了他北周天下,现在就要对他下跪叩头还不说,随时都有性命之忧。

既然天下已经大乱,而隋朝已无药可救,不如就反了吧!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据之。凭他李家关陇贵族的身份,凭着这天下本来是他夫人舅家的,还有这么多谶语吉兆等等。或许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就坐上金銮殿了呢!

李渊在镇压农民起义、各地叛乱的过程中,不断招降纳叛,扩充实力,结交豪杰,网罗人才。眼看隋朝天下不保,晋阳县令刘文静、晋阳副宫监裴寂等人就劝说李渊起兵。

李渊虽然心中有数,但是还在犹疑之中。于是晋阳宫副监裴寂等人安排了杨广留在晋阳宫的张、尹两妃,在李渊饭足酒酣、糊里糊涂之际把他拉上床。

隋炀帝荒淫放荡,经常以到各地巡游之名搜罗绝色女子,并为此在国内各大都市大建行宫,储备美女以供他不时淫幸。名为"行宫",但管理标准却跟都城皇宫一样严格,里面的宫人除了皇帝本人外,他人是绝对不可以染指的。这还得了?李渊睡了皇帝的女人,这是要满门抄斩、诛灭九族的重罪!

隋炀帝因大肆营建东都洛阳、征伐高句丽、开凿大运河、南巡江都等活动,把天下搞得鸡飞狗跳、民怨沸腾,一度强盛无比的隋帝国,经过他几年的折腾便开始陷入混乱、衰败。在这种情况下,志在逐鹿的群雄纷纷崛起,强者跨州连郡,弱者宰割县邑,相互间征伐攻讨,隋炀帝自己都躲在江都不敢回京师,各地的起义又如火如荼的进行。

此时,山西北部正好发生了一件大事。马邑郡(今山西朔州)的一个警备队长刘武周杀死其上司太守王仁恭并夺取了军政大权,他投靠了东突厥,获封"定杨可汗",一时大隋边防吃紧。李渊趁机以对付叛贼刘武周为名在隋炀帝心腹的眼皮底下,理直气壮的将自己造反的兵力扩充到三万余人。

李渊事先周密策划,他让李建成在河东招揽英雄,让李世民在太原结交豪杰,派刘文静出使突厥达成友好协议。然后趁隋炀帝杨广留在太原的亲信王威和高君雅短暂离开的时机大肆招兵买马,当这二人回到太原后,很快就发现了李渊的造反意图,李渊以王威和高君雅勾结突厥人入寇太原的罪名,逮捕并处死了他们,正式起兵反隋。

当年十一月李渊率兵便攻取长安,他装模作样地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然后扶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隋恭帝。?第二年,宇文化及带领部下造反,在江都杀死隋炀帝。隋炀帝一死,李渊就逼着隋恭帝退位,自己称帝,建立起中国史上最伟大的朝代--唐朝。

实事求是地说,唐高祖李渊或许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被贬低的一位开国君主,其声誉之所以蒙受损失,是因为事实上他的统治时期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物--大坏蛋隋炀帝和历史"完人"唐太宗的中间,或多或少被忽略。另外,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儿子李世民某种程度上精心地掩盖了。

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太原起兵是李渊的主意。他起兵时,李世民还年幼,李世民和李渊其他几个儿子固然起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是据近年的考证,李渊还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新旧唐书关于此事的记载主要突出"天可汗"李世民,新旧唐书有诸多矛盾之处,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