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红色足迹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图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处处红色足迹,一段段红色往事,都是我们应该铭记的历史记忆。重温党史,回望“红色记忆”,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奏响发展强音。锡林郭勒日报从今日起,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锡林郭勒红色足迹主题采访”专栏,走进锡盟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遗址遗迹,深入挖掘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故事,凝聚起全盟各族人民群众强大的奋进力量。敬请关注!
春日的滦河河面碧波荡漾,成群的候鸟嬉戏觅食。多伦诺尔小镇道路宽阔,绿地生机盎然,座座高楼刷新城市的天际线,幸福像花儿一样在这座古城绽放。来到山西会馆步行街,沿着古朴的青石板路行至察哈尔抗战纪念展厅,入党不久的高洁正在展厅内参观,“展出的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带有岁月痕迹的抗战文物,让我重温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这片土地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他们的革命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坚定信念、奋勇前进。”
1933年5月至6月,日本侵略军相继攻占察哈尔北部的多伦、沽源、宝昌、康保四县。在大片国土沦陷、平津危急的紧急关头,1933年中旬,爱国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组建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方振武任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任第2军军长、前敌总指挥。在中共华北地下组织的大力帮助和群众的广泛支持下,不到一个月,队伍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
图片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经过短期整训后,便计划收复被日伪军占领的察东四县。1933年6月22日,抗日同盟军向康保发起进攻,首战告捷。7月1日,攻克宝昌战役打响,抗日同盟军在解家营、刘家营、柳条沟一带与日伪军主力发生激战,战至黄昏3000多名敌军弃城逃至多伦、沽源,抗日同盟军乘夜进驻宝昌。与此同时,沽源守军刘桂棠部反正,通电加入抗日同盟军第6路军并就任第6路军总指挥,刘桂棠之举使驻在沽源的另一支日伪军张海鹏部陷于孤立,被抗日同盟军余亚农部击败后退往多伦,收复沽源。
图片
抗日同盟军连克三县后乘胜追击,直逼多伦。多伦位于滦河上游,地处察哈尔、热河两省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察哈尔省的商业重镇,当地人称之为小上海。日本侵略军把它看作是攻取察、绥的战略据点,布防了大量重兵和武器装备把守。而抗日同盟军所部共一万余人,装备简陋,没有重型武器,与敌强弱悬殊。
图片
7月7日,抗日同盟军开始进攻多伦县城,经激战后,占据了城南、东、西近郊,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以备攻城。日伪军据城和汇宗、善因两寺固守,抗日同盟军三昼夜浴血奋战,却攻城不下。
图片
7月12日拂晓,抗日同盟军全线向县城发起总攻。吉鸿昌将军率部上阵指挥,敢死队肉坦匍匐,拼力登城,城里内应策应,里应外合,枪声连鸣,火光四起,声势大振。此刻的敌军如“汤浇蚁穴”,失控大乱。各城门的敌军惊慌失措,军心大乱,慌忙丢下碉堡,城头阵地四下逃窜,抗日同盟军乘势追杀。李海山、刘震玉所部东北义勇军骑兵部队攻克西山。随后,抗日同盟军又从南、北两城门冲入城内,抗日同盟军勇往直前,打得敌伪溃不成军。抗日同盟军、敌军混为一团拼死厮杀,许多敌军不支,纷纷举枪投降。抗日同盟军经三个小时巷战,于12日中午,战争结束。
图片
经过五昼夜的激战,沦陷敌手72天的多伦,终被抗日同盟军克复。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以后,吉鸿昌将指挥部设在山西会馆院内,并召开了万人大会,宣传抗日,动员青壮年参军。
图片
“近世与外国战,获胜者有之,地虽一砦一垒,既失,则不复得矣。得之自多伦始……”多伦县文联主席任月海说,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高度评价了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之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对宝昌、多伦等察东四县的收复,成为“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从沦陷区夺回失地的成功战例,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谎言,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信心,有力打击了日本穷凶极恶的侵略气焰。
图片
88年辗转而过,滦河河水滔滔不绝,多伦县城已换了容颜,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百折不挠、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却成了多伦儿女在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强劲动力。曾被英雄的鲜血浸润的热土,如今被国家和民族奋斗发展的热潮深深浸染,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多伦县将全力打造自治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自治区绿色发展先行区、锡盟南部城镇核心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一个更加多姿多彩的多伦正向我们走来。
(文中史料来源锡盟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