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级骂人典范——黄侃:骂胡适,我是专业的

大师级骂人典范——黄侃:骂胡适, 我是专业的
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35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胡适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影响力,无人能比,但居然有人敢一而再、再而三地骂他。这个人就是章太炎的弟子,人称“黄疯子”的狂士黄侃。
图片
“黄疯子”
黄侃,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早年留学日本,1914年受邀担任北京大学教授。
在北大校园里,黄侃很受学生欢迎,他的弟子冯友兰说:“他上课的时候,听讲的人最多,他在课堂上讲《文选》和《文心雕龙》,这些书我以前连书名都没听说过的。”
黄侃善于吟诵诗章,抑扬顿挫,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学生们也情不自禁地随着他唱和。黄侃与学生之间的忘我唱和,后来竟然成了北京大学的流行文化,被师生们称为“黄调”。据说当时“凡有学生处,皆闻‘黄调’声”。
这时,北大校园里又出现了一个年轻的身影,他就是刚刚留美归来的胡适。
图片
针锋相对
当时,北大文科存在新旧两个学派,胡适与黄侃分别是这两个派系的代表人物。
作为新派人物的代表,胡适大力提倡白话文写作,当时正与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不断发表政治文化主张,欲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狂风暴雨式的新文化革命;而黄侃等国故派的文化思想与胡、陈等人严重对立,对白话文痛恨尤甚。
因为这些缘故,黄侃经常攻击胡适,据说每次上课必先骂一通胡适后方才开讲,平常见到胡适,也总要嘲讽、奚落一番。
胡适知道此公好“发疯”,且比自己年长,于是每每谦让,黄、胡之间斗法的故事在坊间流传甚广,机巧、有趣又充满了智慧和硝烟味,故事不一定真实,但却很符合两人的性格。
图片
“骂胡适,我是专业的”
一次,黄侃当面向胡适发难:“你口口声声要推广白话文,未必出于真心。”胡适不解,问其原因。黄侃说:“如果你身体力行的话,名字就不应该叫‘胡适’,应该改成‘往哪里去’才对。”
又一次,黄侃讲课时谈起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文与文言文孰优孰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某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4个字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用白话文写的电报费用都要比文言文贵两倍多。”
全班学生捧腹大笑。
图片
还有一次,黄侃、胡适同赴一宴。席间,胡适大谈墨学,黄侃对其所言十分不满,跳起来说道:“现在讲墨学的人都是些混账王八蛋!”胡适大窘。黄又接着说:“便是适之的尊翁,也是混账王八!”
胡适闻听此言,正欲发作,黄却笑道:“我不过是试试你,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今有父,何以赞扬墨子?我不是骂你。聊试之耳。”在座所有人都大笑。
黄侃是性情中人,素有“疯子”之名。在他看来,一个真正的人,应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做。墨子之学,主张兼爱。既为兼爱,自然是无父无君、无长无幼了。因此,一个讲墨学的学者,首先自己要能兼爱,亲疏贵贱,一视同仁,然后才有资格讲墨子,要求别人兼爱。黄侃的一番调侃,让胡适“原形毕露”:你不是口口声声讲“兼爱”吗,为什么我才说你两句你就吃不消了?
图片
真名士,自风流
如果说,以上这些嘲讽、笑骂还带有某些戏谑成分的话,讥讽胡适是“太监”就有些过分了。
胡适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仅完成了上半部,全书一直没有写完。黄侃在中央大学上课时说:“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
学生们不解,黄侃道:“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面没有了也。”黄侃不顾师德,粗俗地讥讽胡适为太监,令学生们大笑不已。
图片
真名士,自风流。尽管黄侃屡屡大骂、中伤胡适,胡适仍对黄侃谦恭有加。这不禁让人感叹:胡适真有修养,是名副其实的“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