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蒋介石下令炸开了花园口黄河大堤,究竟淹死了多少日军?

“花园口决堤”、“文夕大火”和“大隧道惨案”,并称为抗战时期的三大惨案。除了“大隧道惨案”,另外两桩事件,皆由国民党为军事目的主动策划的行为,然而却造成了惨痛的后果。
其中尤以“花园口决堤”事件造成的灾害最为最重,由于黄河水泛滥,洪灾波及豫、皖、苏三省,共造成近90万中国百姓流离失所,这桩惨案在民间的关注度一直非常高。
图片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炸开了花园口,导致人民流离失所。但是对于日军方面的损失,却较少被提及。
在提到这方面的问题的时候,网上往往有很多争议。有人说这一行动淹死了日军1000人,也有人说淹死了10000人。
另外,同样发生于1938年的“文夕大火”。事后蒋介石门生酆悌,因涉案伏法。但是“花园口决堤”事件中决堤命令的执行者熊先煜,结局却出人意料。
接下来,我们分为两个部分,来聊一下日军在决堤事件中受到的影响,以及决堤实际执行人熊先煜的情况。
一、“花园口决堤”中,究竟淹死了多少日军?
“花园口决堤”事件,造成了后果严重的灾难,所以得到了很多负面的评价。同时,这次事件并没有达到拖延日军进攻武汉的目的。在事发之后没几个月,武汉会战还是爆发了。
每当大家提起“花园口决堤”时,都会着重强调当时受灾的人数接近90万人,而日军的损失非常小。一部分人说,当时因黄河水淹死亡的日军只有1000人。
图片
但是,查阅日本防卫厅自己撰写的资料——《中国军队掘开河堤》,里面提到:日本第二军在这次黄河决堤事件当中,死亡人数达到了7452人。
1938年的5月19日,徐州会战结束以后,日本第二军14师团土肥原部从菏泽一带南下。到1938年6月6号和6月7号,先后攻陷了开封和中牟一带。
到了1938年6月9号,国民党军队凿开了花园口,黄河泛滥以后,土肥原14师团所在的中牟一带被黄河河水包围,成为重灾区。
除了土肥源的14师团外,一部分是日本第二军16师团的人员,同样被困于黄河河水之中。美联社的记者抢先报道新闻指出,在白沙以西一带,土肥原的部队损失了700人。
另外,日军还有一支骑兵,当时已经冒进到了新镇附近,结果因为水淹,被歼灭了。
因为黄河泛滥,在被水淹没的尉氏、通许、陈留、开封等多个地区,当地的日军和他们的装甲设备,均被大水淹没。
图片
中牟以西,日军一个旅团被洪水困住,有一个联队被全歼。尉氏附近的日军,共有2000人全部被消灭。
为了解救被洪水围困的日军第14师团和16师团成员,日本第二军派出了4个工兵中队,两个独立工兵联队和三个架桥中队。
同时,还有一个渡河队、40艘折叠船,以及大型的运输机、轰炸机前往黄泛区。在轰炸机炮火的掩护下,向日军被困地带共计投放了61.5吨救援物资。
到1938年6月23号,土肥原的14师团才顺利撤退到开封附近。而16师团是在1938年7月7号左右,才完全脱险。如此看来,也不能说这次水淹行动完全没有起到一点效果。
事实上,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军进攻的时间。但是,这次行动所取得的战果,比起豫、皖、苏三省人民因黄河泛滥而遭受的灾害,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二、“花园口决堤”的执行者——熊先煜
“花园口决堤”事件发生在1938年的6月9号,时任国民党49军275师参谋长的熊先煜,是凿开黄河的实际执行人。不过,他在事后并没有受到处理。
图片
前面我们曾提到,“文夕大火”也是发生在这一年。1938年11月13日,“文夕大火”案发后,蒋介石为了平息众怒,枪毙了自己的亲信酆悌。
那么,“花园口决堤”事件的后果,远比“文夕大火”严重,为什么却没有人为此负责呢?
首先,“花园口决堤”是由蒋介石亲自下命令执行的,熊选煜只是执行者。其次,事发当时国民党军队内部,从上到下都认为,凿开花园口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不得已而为之。
“水攻”,本是中国兵法里面常见的一种作战策略。当时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接近郑州,而中日双方军事实力悬殊。
蒋介石为阻挡敌军前进,决定采用“水攻”。其目的除了“以水代兵,阻敌西进”之外,还试图破坏日占区经济,防止敌人以战养战。
而文夕大火的情况略有不同,它主要是在撤退的时候还放了一把火。在普通人看来,似乎是单纯为了“搞破坏”。
图片
最后,因为有了“花园口决堤”的教训,“文夕大火时蒋介石学“聪明”了。他并没有直接下命令放火,而是顺利地找到了一位“背锅侠”。
“花园口决堤”的实际执行者,是国民党49军275师的熊先煜。本来国民党派出了第三十九军的部队去挖花园口,但是挖了两天没挖开,最后才让熊先煜所在的师去执行的。
熊先煜到现场勘查以后,提出从关帝庙一带的河堤挖开,好让黄河水沿贾西河东南行。目的是水淹日军14师团所在的中牟、尉氏、扶沟一带,最后流入淮河。
由于涉及水文问题,且事关重大,熊先煜问到身边随员意见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你是高级司令部参谋,我等只是依计行事。”最后,大家还是按熊先煜的办法做了。
结局
整个“花园口决堤”事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作为“花园口决堤”事件的实际执行者,熊先煜当年其实只有25岁,还没有结过婚。
熊先煜身边的随员不知年龄几何,遇到大事皆提不出意见,只想着推卸责任。师长表面上“鼓励”熊先煜,说他能在决堤前为老百姓做打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将来一定会娶个好媳妇。
图片
后来,熊先煜在日记里面写道果不其然,后来真的娶了佟麟阁将军的第三个女儿为妻。1949年10月28号,熊先煜在金沙县起义。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进入贵州军区担任司令部参议。
转业之后,熊先煜进了重庆政协,晚年以自己的经历撰写了大量回忆录。熊先煜当年写下的战地日记,也成了今天我们研究那个时代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