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20本学术书籍,程抱一才接受采访

图片
余熙讲述《约会巴黎》创作故事。 记者万建辉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6日讯(记者万建辉 万凌)中外民间文化交流如何开展?公共外交如何发挥政府外交之外的独特作用?10月5日下午,《约会巴黎》出版二十周年纪念研讨会在武汉卓尔书店城市书房举行,该书作者余熙先生和程平女士,与现场好友、热心读者分享他们当年如何访谈60多位法国知名人士,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从1991年起,余熙多以民间和自费方式,在世界70余国开展了公共外交,现已出版专著30部,采访报道过5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六大洲讲述中国故事200余场,海内外举办个人美术摄影展览40余场。被誉为“当代中国的马可·波罗”“中国公共外交的先行者”。
图片
余熙现场阅读《约会巴黎》中写翻译家李治华在法国收获美满爱情的段落。 记者万建辉 摄
余熙夫人程平女士曾任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首席翻译、巴黎高等翻译学院访问学者,现任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华裔的法语写作”和“中法人文交流”,著有《程抱一小说“天一言”中的三元命题》等论文十余篇。
余熙说,公共外交不是政府外交,也区别于纯民间外交,它是有一定政府背景下的民间人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传播文化。1991年,他第一次出国开展文化交流,不是以记者身份,而是去瑞士举办画展。后来的公共外交,很多都是在海外举办美术展览或演讲、讲座的形式开展的。除了采访、报道各国政要、民间人士,重点开展公共外交的国家,他都写下长篇纪实文学,这些纪实文学整理成书,至今出版了30部,包括2003年出版的《约会巴黎》。
图片
知名藏书人刘永杰收藏的2003年出版的《约会巴黎》。 记者万建辉 摄
“民间文化交流,重在真诚交流,以心换心。”余熙介绍,2002年,祖籍江西南昌的华裔学者程抱一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仅有40名终身院士,程抱一是其中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位亚裔院士,他翻译多部中法两国文学大师的作品,被法国学术界称赞为“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永远不疲倦的摆渡人”。时任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建议余熙采访程抱一,于是余熙写信给程抱一,表达敬仰之情,并提出采访请求。程抱一回复,几天后在一家书店见面。后在书店里谈到天黑,但程抱一仍没有接受正式采访,聊天中不让记笔记。临分别时,程抱一说几天后去他家。等到了程抱一家,他将余熙挡在家门口,给了20本学术书籍,让余熙带回去看完再来。为了表达诚意,余熙花了几天时间,没日没夜把书看了梗概,再前往程抱一家。这回程抱一将余熙请进家里,将20本书签名送给他,然后敞开心扉,将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当选法兰西院士的经过,跟余熙做了详述。
图片
活动现场。 记者万建辉 摄
对程抱一的专访,余熙发回国内,在《中国文化报》以专栏形式登载了三周,引起广泛好评。当年新华月报和新华文摘均予以转载。余熙以《“摆渡”东西文化间》为题,收入《约会巴黎》,列为该书首篇。
作为《约会巴黎》第二作者,程平女士说,看到书名,一般读者会觉得很浪漫,其实当年在法国采访到这60多位知名人士,前后花了几个月,记录了10万字的材料,还绘画了一批人物肖像,拍摄了一批访谈影像资料,很不容易。当时驻法大使吴建民都帮忙不断完善采访计划,包括大师级人物皮尔·卡丹、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喜欢中国电工挎包的著名作家法国作家盎格鲁米,将《红楼梦》翻译成法文的翻译家李治华,以及一批推动中法文化交流的外交官和各界友好人士。余熙因出版《约会巴黎》等特殊贡献,荣获了中法文化年中方组委会向全国发出唯一对个人的通报表彰。
“20年过去,非常感慨,当年采访的人士,多位已不在人世,其中著名华裔艺术家熊秉明在采访后三个月就去世了。”程平说,能参与这部书的采写出版,深感欣慰和自豪。
研讨会开场,主持人、知名藏书人刘永杰介绍了《约会巴黎》中《二十载译“梦”记》这一篇,该篇是余熙倾注心血采写的华裔翻译家李治华通过翻译《红楼梦》向法国人传播中国文化的故事。刘永杰恰好收藏了数十本与《红楼梦》有关的书,出于对李治华终其一生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的敬意,他免费将这些藏书赠送给了现场热心读者。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