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 | 文天祥的除夕诗

图片
清人顾沅编《吴郡名贤图传赞》所载文天祥像,孔继尧绘。
除夕将临,忽然想起文天祥在742年前所写的《除夜》诗。文天祥平生写过三首《除夜》诗,都作于燕京狱中。前二首作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后一首作于至元十八年(1281),本文想说的是第三首,诗曰: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相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至元十八年的除夕,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因为次年十二月,文天祥从容就义,他没有活到下一个除夕。更重要的是,当文天祥写下这首《除夜》时,他心中早已做好以身殉国的充分准备,而且知道死期已经迫近。下文把天祥写作此诗前后的经历排一个时刻表:南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屡败屡战的文天祥在潮州五坡岭被元军俘获。祥兴二年(1279)正月,元军围攻崖山,逼文天祥作书招降宋将张世杰,天祥示以《过零丁洋》诗,有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二月崖山沦陷,文天祥与其战友邓剡被元军同舟押解北上,天祥在途中曾绝食求死。六月行至建康,邓剡因病留下就医,天祥于八月被继续押解北行,作《念奴娇》词留别邓剡,有句云:“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天祥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于是拈出两位古人作为效法的典范。假如身入元廷,就要像蔺相如“睨柱碎璧”那样以必死之志压倒敌酋的凶焰。假如不幸捐躯,就要像诸葛亮那样死后仍能逼退敌军。无论是生是死,怒发冲冠的浩然正气都会永垂千古,这是表示宁死不屈的壮严誓言。(或以为此词乃邓剡所作,不确,详见拙文《南宋爱国诗词的光辉句号》)。
是年十一月,文天祥被押至燕京,在元相博罗面前拒不下跪,抗论不屈,随即入狱,在无比险恶的环境中坚贞不屈。至元十八年(1281)夏,文天祥在狱中作长诗《正气歌》,先歌颂充塞天地的浩然正气,列举十二位坚贞不屈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赞扬他们就是浩然正气的具体表现。又表示自己坚信正能压邪,故对非人所堪的铁窗生涯甘之如饴。结尾四句云“哲人日以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意谓古人的道德光辉照亮了自己,故而决心仿效先贤,杀身成仁。至元十九年(1282)之春,文天祥作《绝笔赞》,准备临终时书于衣带间,《赞》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据文天祥手书《纪年录》)是年十二月八日,文天祥当面拒绝元世祖许以宰相之职的最后劝降,两日后于燕京柴市口从容就义。其妻欧阳夫人前往收尸,发现天祥事先缝在衣带中的那首《绝笔赞》,也即后人所称之《衣带铭》。
图片
《宋文文山先生全集》书影。
文天祥的《除夜》诗表面上平淡无奇,诗中惟一需要注释的也许是“屠苏”二字,这是古人用药草泡制的一种酒,除夕之夜合家相聚共饮此酒,次序则是从最年幼者开始。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馀”,意指自己已是家中最年长之人。王安石《元日》诗说“春风送暖入屠苏”,明指春气已动、暖意已萌,暗指合家欢聚的温馨氛围。天祥身陷穷北之地的敌国牢狱已经两年有馀,除夕之夜不过是又一个寂寞的长夜而已。他独挑寒灯,知道合家欢聚、共饮屠苏的往事即使在梦中也不会重现了。他只觉得宇宙是如此的空旷,岁月又是如此的匆忙,自己的生命即将随着旧年一起消逝,世上的一切都不再值得留恋。除夜应有的欢乐在此诗中无影无踪,除夜常有的惆怅在此诗中若有若无。平淡的字句,平静的心情,不像他半年前所写的《正气歌》那样慷慨激昂,但我们不难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坚强意志和浩然正气,这就是一位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所写的除夜诗!今人钱锺书先生在其《宋诗选注》中未选《正气歌》,或许是一个缺憾。但他选了这首《除夜》诗,则可谓目光如炬。
从《正气歌》到《除夜》诗,都是文天祥在特殊的历史时刻所写的光辉诗篇。当文天祥被元军押至燕京下狱时,他的祖国南宋已经灭亡,元朝已经统一天下,留梦炎等宋朝旧臣早已出仕新朝,抗元复宋的事业已成明日黄花,但是文天祥坚持不降。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文天祥始终坚持,决不屈服?我们可从《正气歌》中寻找答案,也可从这首《除夜》中倾听他的心声。阅读《正气歌》,可以明白什么是民族气节和民族尊严,可以坚信中华传统文化具备充沛的精神力量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以至于杀身成仁。阅读《除夜》诗,可以明白什么是临危不乱,视死如归。《正气歌》与《除夜》诗虽然是文天祥个人的作品,但洋溢在诗中的浩然正气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当初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北上时,太学生王炎午作《生祭文丞相文》,置于文天祥将要经过的路上,劝其英勇殉国。天祥入狱之后,南宋的宫廷琴师汪元量前往探望,作《妾薄命呈文山道人》,以“君当立高节,杀身以为忠”的句子勉励文天祥为国尽忠。可见当时不但文天祥、陆秀夫这些前朝高官以死殉国,一些未沾前朝命禄的人士也以鼓励烈士捐躯的举动来养护民族气节。今人经常讨论“崖山之后是否还有中华”的问题,照我看来,既然文天祥、陆秀夫他们用生命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与气节,既然王炎午、汪元量他们支持文天祥的义举,在崖山沦亡的就仅是赵宋王朝而决非中华民族。文天祥的狱中诗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充溢天地,万古长存。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在除夕之夜阅读文天祥的《除夜》诗,你的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和淘洗。谓予不信,就请试一试吧!
莫砺锋
责编 刘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