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谁都能指挥?总指挥5天前刚定,粟裕打到一半差点被翻盘

图片
在淮海战役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点。
这个点倒也不是黄百韬兵团等了那么几天,而是蒋介石布防淮海战场上的重大失误。我们也不必讨论什么横向布局和纵向布局的优劣性,单纯就镇守北大门的问题上,交给了非嫡系的冯治安所部,就很失策。
图片
如此重要的门口不交给嫡系部队,而是把非嫡系部队抗伤害,就算一只猫也懂得用自己的爪子护着腹部。
图片
几天后,冯治安部起义,淮海战场门户洞开,粟裕也得以长驱直入。
我一直都秉持着理性看待一场战役的心态。不是说一场大型战役输了。战场上所有布局、所有思考都具有不合理性,都好像具有愚蠢性。
战场上的频发的可能性太多了,我们也只是看到了我们希望看到的那一种,并且有时候深信不疑的相信,那就是当时应该属于我们胜利的一场战役。
其实,真是这样?我觉的未必。
淮海战役进行了几个月。
这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百余万大军在狭窄的一条跨淮海地域上搏击,绝对属于排得上号的超大型战役。
战场,说白了就是一个变幻莫测的偶发性变量。
它的布局、中场、终局有太多的可能性。只是,所有不利于自己的可能性都放在一起,就容易在战场中形成一个巨大的漏洞。
而这个巨大的漏洞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战机。
像淮海战役前几个月,甚至前几天,粟裕都没想过一次性解决中原大战场上的国军。他也只是提了一句:
“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国民党军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
粟裕提到的这个战略被人称之为“小淮海战役”,距离淮海战役发生仅有一个月的时间。按道理而言,一场百万规模大军较量的战役,咋也不可能拍着脑门在短短一个月内定下来。
而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淮海战役的制定具有太多的冲动性和偶然性,并且随着现实战场的变化像滚雪球一定变成了“超级大淮海战役”。
图片
说得更直白点,淮海战役爆发前一个月,粟裕连国军驻防的重镇徐州都不想直接碰,他的最初打算就是先拿回解放战争初期丢掉的苏中地盘。
时间到了10月27日,此时距离淮海战役仅有10天的时间。
原先在南阳盆地和伏牛山地区活动的刘邓大军拿下郑州、开封,并且进入到徐州西南地区。
到了11月1日。刘邓、陈粟和上级还在讨论谁统一指挥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合并指挥权的问题。
而这天,距离淮海战役发生仅剩下5天的时间。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直到11月6日中野、华野全面行动时,淮海战役的目标也像吃饭一样,需要一口一口来。
如这天上级发出的电报:
“如能达成此项任务,整个形势即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近,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
这封电报不了解淮海战场的人可能不太明白到底要干啥。大白话翻译就是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解决外围的国军,然后实现孤立徐州的目的。
1948年11月6日,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开始行动,首战便撬开了国军防线,策反了冯治安。
我们也得以在影视剧中看到那句极为经典的“不惜一切代价占领曹八集”。
图片
这一招几乎已经完成了对于黄百韬兵团的全面包围。
图片
黄百韬被围,中原大战场的角逐由此真正展开。蒋介石没想到的是宿县又被中野夺走,这一北一南的双向丢失,中野徐州兵团、黄维兵团、李刘兵团的救援就显得极为重要。
图片
这些因素我们可以预知吗?就算是神也不可能预知。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曹八集竟然撬动了整个中原大战场,百余万的大军全部活跃在这片战场上。
想要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也更不可能。这场淮海战役只能是慢慢打。
谁也不会在当时想,这场战役我们必赢。很多老兵的回忆录基本都已一句话:这场战打得太残酷了。
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中野无法抗住两股兵团的救援,还得请粟裕派遣纵队南下增援阻援防线。
中野急的就差大喊:快来快来,快挡不住了!
上级还得给粟裕拍报:现接刘陈邓电报,知陈邓以主力歼击黄维,以一个纵队对付刘汝明,而无法顾及李延年。
...此事请粟陈张妥善处理,是为至盼。
后来,粟裕纵队入场,抽兵南援,先解决碾庄的黄百韬,再解决陈官庄的杜聿明兵团,在中野解决黄维兵团的基础上,才总算慢慢解决了强敌,实现了淮海战场的巨大胜利。
图片
所以,战场的胜利从来都不会有什么必然的可能性。谁都会有失败的时候,谁都会有血红的故事。
我们鼓吹战场胜利的必然性,就等于抹杀了曾经那些革命先烈为了解放战争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大家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看一看为了这一场所谓的“轻松的、必赢的”胜利,我们倒下了多少的英烈.....
图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