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沐阳说
文史学者,文化专栏作者
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中国最强者”,吴佩孚的起与落!

1924年9月8日,一个中国人的肖像,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照片拍的很艺术,只见此人身穿戎装,长脸高颊,脸微微向左,两眼炯炯有神,一嘴短胡子更添了几分英气。

照片下面有两行说明,“GENERAL WU ”(吴将军),“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国最强者)。

这位被《时代》杂志评价为中国最强者的人,就是吴佩孚。

当时,吴佩孚正处巅峰,威名赫赫,他所控制的直系势力,北至山海关,南到上海,影响着大半个中国。

正是如此,不论国内海外,人们都十分看好吴佩孚的前途,整个世界都关注着吴佩孚,他顺理成章的成了《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上海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甚至认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

然而,并没像人们所预想的那样,吴佩孚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后,还不到一个月,便从“神坛”跌落,所有的辉煌一去不回,从此奔走逃亡,再难搅动风云。

而纵观吴佩孚一生,不可谓不传奇。本是晚清的一个穷酸秀才,却在时代浪潮中摇身一变成了治军一方、重兵在握的大军阀。而这一切,都要从吴佩孚遇见曹锟开始说起。

1906年,日俄战争后,吴佩孚投奔清军第三镇,任营部管带(营长),当时的统制正是曹锟。一次,曹锟率军准备驻防吉林,要用到东北地图,可整个军营之中没有人去过东北,更别说画出地图了,曹锟心急败坏,四处寻图。而碰巧的是,吴佩孚早年间在日俄战争中参加日军的谍报活动,多次进出东北,随身带着一份自绘的东北地图,当时,正好派上用场。

如此一来,吴佩孚成功引起了曹锟的关注,并得到了赏识和重用,自此,吴佩孚正式踏上政治生涯,在军中迅速擢升。

1912年,溥仪退位,袁世凯野心膨胀,曹锟作为他的心腹,其势力自然不断壮大,而吴佩孚的官位也不断攀升。北洋政府成立后,袁世凯将镇改为师,标改为团,曹锟继任第三师师长,吴佩孚继为炮兵团团长,驻防南苑。很快,吴佩孚就成为了曹锟的心腹,并被提拔为旅长。

而这期间,吴佩孚的政治智慧也暴露无遗。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不久,便开始紧锣密鼓地为复辟帝制进行准备,在1915年8月拉开了,“要求实行帝制,请袁世凯登基”劝进的序幕。作为袁世凯的老部下,曹锟积极响应,以直隶代表名义请袁世凯改变国体实行帝制,事隔两月再次通电,请袁氏早日登基。

但吴佩孚却极不赞成袁世凯的称帝之举,多次劝曹锟趁此机会与之划清界限,眼看护国运动风起云涌,一昧支持称帝恐怕会招来祸事,吴佩孚极力主张采取“虚与委蛇,暗中联络各省”的一举两全之策。

于是,曹锟借此机会大规模扩军,并不断加强军事训练,果然,吴佩孚一语成谶,袁世凯在位83天后宣布取消帝制,炫技一命呜呼。张勋如跳梁小丑般登场,曹锟的军队顿时有了用武之地。1917年7月张勋复辟,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曹锟被任命为西路讨逆军总司令,吴佩孚为先锋率其精锐之师对丰台、天坛等处“辫子军”发起进攻,大获全胜。

曹锟因此一役而兼直隶省长,吴佩孚更深得曹锟的信赖,曹锟对他是言听计从。

接下来,湘省之战中,吴佩孚连克岳州、长沙、衡阳等湘中重镇,可谓战功赫赫,但论功行赏时,段祺瑞却把“湖南督军”的宝座让给了自己的心腹张敬尧,吴佩孚只捞得了“援粤军副总司令”的虚衔,“直系打仗,皖系做官”,吴佩孚、曹锟都十分气愤,在攻下衡阳后,索性按兵不动,全体罢战。

段祺瑞急了。连忙给曹锟和吴佩孚升官,但两人并不领情,曹锟率兵北归保定,吴佩孚甚至联合北洋军将领通电南方主和,且誓言今生“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结外人,不借外债”。

于是,吴、曹二人从主战派变成了主和派,直、皖两系公开决裂。迫于形势,段祺瑞和冯国璋一起下台,曹锟、吴佩孚替代冯国璋逐渐成为直系实力人物,直系势力崛起且发展迅猛,最终得以主导北洋政府。

而吴佩孚,也因为其主和的惊人之举,赚足了声望。

1919年,因为反对“巴黎和约”,全国爆发爱国运动,这个时候,皖系力主签约,直系坚决反对,奉系则乐得坐山观虎斗。吴佩孚直接通电大总统,言辞振振:““青岛得失,为吾国存亡关头。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并表示“卫国是军人天职,与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背城借一。如国家急难有用,愿率部作政府后盾,备效前驱”。并且请命让大总统释放那些游行的学生和爱国人士。

吴佩孚种种行为和言论,再次为他赚了一波名望,在爱国光环笼罩下,吴佩孚及直系声望剧增。

吴佩孚直系兵力日趋强大,军事及政治条件日益成熟,曹锟、吴佩孚决定与段祺瑞一决雌雄,直皖战争爆发,为了加大取胜筹码,曹锟和吴佩孚还拉拢了东北奉系张作霖。

结局毫无意外,皖军大败,段祺瑞通电下野。

北洋政府由直奉皖三足鼎立,变成了直奉双生。

然而,直奉两系因为利益分配,斗争日益激烈,很快,展开了争夺中央政权的激斗。

直系军阀先占直鲁豫地区、夺取了江苏、陕西地盘,后吴佩孚又夺得两湖,占有了中国的半壁河山。

而奉张在扩大关外势力的同时还想染指长江流域,独霸中央政府,也是磨刀霍霍。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以半数兵力迎战张作霖,在兵力、装备悬殊的情况下,作战一个多月,奉军损失军费超过3千万元,被打死、打伤、投降及逃亡人数高达10万人,仅余2万多人逃出山海关。

一战而功成,第一次直奉战争使吴佩孚达到了其军事生涯和政治生涯中的顶峰。当时苏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为打破孤立状态,基于自身的利益,在对华政策上也企图首先联合握有重兵、正在崛起的直系实权人物吴佩孚,而非执著于中国革命事业但手无兵权、被他们称为“梦想家”的孙中山。

吴佩孚的影响和地位可见一斑。

1924年,吴佩孚无遗是国内最炽手可热的人物,这个正处在巅峰的将帅人物,成为首个在美国《时代》杂志亮相的中国人。

然而,就在他成为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的一个星期后,张作霖卷土重来,以反对直系发动江浙战争为由,出兵十五万人,分两路向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曹锟任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率二十万人马迎战,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就在吴佩孚和张作霖交战之际,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突然3万人马从热河撤军,并与直系将领胡景翼、孙岳密谋倒戈,发动“北京政变”,曹锟被囚禁,直系中央政权岌岌可危。

这场背叛直接导致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的结局,吴佩孚大败,直系几乎全军覆没。

吴佩孚悲痛欲绝,致信冯玉祥:

与足下袍泽数年,以心相印,今被暗算夫复何言!昔乐毅云:“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佩为亡人,亦曾受教于君子,惟不明心迹,是以不免耿耿耳。吴佩孚泣启十一月十七日。

可谓是字字血,声声泪。这一战后,吴佩孚从“时代的宠儿”一下跌到人生的低谷,头发一夜全白。

此后,吴佩孚带领残部,在阎锡山、冯玉祥及奉军的围堵追杀中四处避难,艰难求生。1925年,浙江、江苏、湖南三省督军孙传芳、齐燮元、赵恒惕联名致电吴佩孚,愿一如既往地跟随其后,10月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

本应是反奉,但吴佩孚对之前冯玉祥的背叛始终耿耿于怀,于是与张作霖握手言和,矛头直指冯玉祥,冯玉祥被迫撤出北京。

然而,很快北伐战争拉开序幕,吴佩孚地处两湖,是北伐军的头号目标,几次血战都遭逢惨败,在蒋介石和冯玉祥的追杀下,吴佩孚不得不流亡入川,在杨森的庇护下偷生。

四年的流寓生活,吴佩孚早已心灰意冷,1931年,蒋介石巩固政权之后,吴佩孚得以离开四川,同年秋,应张学良以子侄身份的邀请定居北平,住在张学良赠送的东四什锦花园胡同的大宅院,每月接受张学良馈赠的4000元维持生活。

不过七年时间,吴佩孚从问鼎中央的辉煌巅峰落魄至此,个中辛酸可想而知。

在北平定居下来的吴佩孚以种花、养鸟、著作、研究佛学安度晚年,廉颇老矣,但吴佩孚得影响力依然还在,日本专门成立了策反吴佩孚的组织,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他未有半点动摇。

1939年12月4日,戎马半生的吴佩孚因牙疾复发、高烧不退,请日本牙医看病后蹊跷猝死,享年65岁。

抗战胜利后,为表彰其保持晚节,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一级上将。

如今,我们说起吴佩孚,暂不论他对于民国宪政的功过,单论其人格实在可圈可点。不同于脸谱化的军阀形象,吴佩孚一生不贪不色不赌不抢不抽烟不卖国,没有私蓄,也无田产,不仅饱读圣贤,并且统兵有方,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关键时候,仍能抵制诱惑,坚守人格。

如此人格魅力,就连他的敌人,也肃然起敬。

在吴佩孚身后,蒋介石亲致唁电至北京吴公馆: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崇钦。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

时驻重庆的中共元老董必武也对吴佩孚作出了中肯评价:

作为军阀,吴佩孚“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原创|2021-11-19 10:24:30
阅读3295 29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沐阳说
文史学者,文化专栏作者
沐阳说
文史学者,文化专栏作者 百科特约作者
324
篇文章
粉丝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