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学诗词,如何不让自己所写的诗词沦为打油诗?

初学诗词,如何不让自己所写的诗词沦为打油诗?

“初学诗词”四个字里,依我经验来看,最关键是“学”和“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就是说诗读多了,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它成为我们写诗的基础,否则的话,就成了无米之炊,挠破脑袋也无济于事。头条里国学篇有大量的诗文,对对联的过程中也能接触到条友精心挑选的古诗,每天背五六首,觉得好的,手抄把玩,日积月累,你的语言就能脱胎换骨,免俗会让语言变得雅致。

骆宾王自嘲,骆宾王写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语言关过的同时,该学习韵律和诗体方面的知识。唐人把他们当朝当代严格按韵律要求的诗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不太注重韵律的称为古体诗。诗依字数分,有四言五言七言等,六言比较少见。近体诗中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超过八句的为排律。初学者宜从古体诗入手,在韵律方面向近体诗靠拢,押韵依据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阴平阳平为平声韵,上声去声为仄声韵,为了降低难度,暂时可以不问,每次作诗诗把你需要压韵的字放在一起,以备选用。

做好以上准备,就着手开始写诗。一选图确定主题,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先用大白话,简单的勾勒,字数要少,内容要明了,然后用你积累的词语替换,如果觉得困难,可利用网络查询,同类诗句,找出自己需要的词汇。二学会化用,比如俗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我曾把它化为五言诗句:小葱拌豆腐,清白向人言,这样葱清白品格就跃然纸上。其实古代也存在这种现象,大家最熟悉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化用同时代的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三跟网友学习,爱好写诗的网友跟帖,大多会留下诗作,不少还是佳作,你跟后和韵,也会得到网友们回应,常常受鼓励,成为你继续创作的动力。

对于诗词创作人而言,语言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感情移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就能创造无数经典意境,我们每个人最终都成古诗词和大自然的搬运工。

【秋野乡韵】
轻妍数点野山菊,
风满一坡木落英;
浅露枯荷听雁过,
苍苍僻野少蛙声。
催牛稚子无须早,
篱院频来有柿橘;
桂染鸡冠香异馥,
清江溢彩艳阳新。
清心金黄的野山菊,开始慢慢地露出微笑。
山坡上到处都是被秋风遗落的树叶。
清晨,大雁从沾满露水,已经枯萎的荷池上空飞过。
山川田野一片寂寞,早就听不到青蛙的叫声了。
篱笆编织的院墙中,满树成熟的柿子、甜桔,经常吸引那些早出赶牛的孩子,耽搁了看牛的时间,爬树摘果子。
浓香馥郁的桂花,飘散在鲜红艳丽的鸡冠花丛中,给人带来无限愉悦。
万里碧空,晨光照耀在秀水清清的江面上,到映着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世界之中。


顺口溜说诗

文字堆砌一游戏,实际生活少意义。

附庸风雅装墨客,三教九流争相叙。

民间俗称"顺口溜",匠人不离"四八句"。

骚人开口说"平仄",作诗填词讲"韵律"。

古人叹为有感发,抑扬顿挫唱高低。

而今倡导说"白话","文化运动"将汝弃。

诗歌本是一载体,信息解读能确立。

古之格律限制多,正确使用不容易。

上古之时"风雅颂",汇简成册"经史集"。

汉晋流行长短歌,唐宋成风摩岩题。

仙圣多出此时期,李杜苏黄无人逾。

纵横捭阖千万里,万马奔腾似龙驹。

我也是初学写诗词,可能我写的不能叫诗,甚至打油诗都算不上吧!

有写诗词的爱好总归是好的吧!尽管写得不怎么样,总比逛街扫货瞎浪费时间吧,此从有了写诗爱好,什么事情一边放了,甚至晚上最爱电视剧也不看了。

上图书馆里借了好多有关写诗词的书,知道了什么是格律诗,什么是古体诗,词类的标准和要求,虽然有时格律诗平仄搞得我头晕,但是我知道了平仄是怎么一回事,押韵又是什么。想想以前自己写的就是瞎写一气,还自称是律诗,真的挺惭愧的。

有了奋斗目标,就要坚持,我想信在格律词写作里更加规范,写得会越来越好!哪怕就是打油诗,也要写出自己特色。让自己在写作道路上越走越好!

沦为打油诗?打油诗很低档吗?唐代天宝年间有个读书人,叫张打油,他写诗喜用乡间俚语,不讲平仄对仗,也不按韵书押韵,因此不受士大夫待见。可老百姓喜欢,也就小有名气。如其《雪诗》: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虽说写雪,但通篇无一雪字,而且非常形象的写出了雪后乡间景致,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只是窟窿、黄狗白狗的,都是乡俗俚语,上不了阳春白雪,格调高雅台面。

其实关于平仄和韵书,在初唐时是不太讲究的。在南齐时,格律诗才刚出现,中国第一部韵书《切韵》(原书已失传),在隋时才出现。成就李白杜甫诗仙诗圣大名的诗,也大多不是格律诗。只是在崖山之后,汉家自信受挫,到了明清,格律便越发显得重要,不会写格律诗的人简直入不了流。可人民大众从不信这一套,你格调高雅,丝丝入韵,绕梁三日,那又怎的?你通篇文言、词藻华丽、句句用典,可是晦涩难懂,几人能欣赏呢?能流传千年,广为传颂的诗,都是那些几近白话的诗。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没有格律,但朗朗上口,三岁小孩都能背诵。千古词帝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就几近白话,不照样流传千古。

可见我们写诗,先要把你写出来的东西让大家明白,再去追求格律才是正道。不然通篇堆砌,自造词组,不知所云,一头雾水,满脸懵逼,谁来欣赏?那些什么花体,什么乌体,不仅遗笑千年,更是对诗的亵渎。

我这里没有一点贬低格律诗的意思,格律诗是我们民族文学艺术顶尖瑰宝,没有深厚的古典文化积淀,那是玩不转的,不是你一年半载就能拿得下来的。光学格律没用的,功夫在诗外!这个诗外就是还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广泛的社会生活体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人说俯首即诗,就看你能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没有较高的文化,并不能阻止你我对诗的热爱。君不见前阵子火得不行的那个什么:‘’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椅子,矮椅子,都是木头‘’!虽说俚俗,不照样给人欢乐,受人喜爱!

当然,掌握一点格律知识,也就有了进一步欣赏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待你写诗有了相当功底了,便能驾轻就熟,自然入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