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將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與康廣仁逮捕並斬首,這六名變法派人士我們稱為「戊戌六君子」,他們在北京菜市口刑場就法。然而,慈禧最初要處斬的有七個人。戊戌第七君子就是當時二品禮部右侍郎徐致靖。

徐致靖 (網上圖片)

徐致靖 (網上圖片)

慈禧發動政變,光緒帝被囚瀛台。清廷原定「斬立決」的名單中有七人,徐致靖為第一名,因為七人中他不僅官位最高,而且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維新黨人都是由他保薦給光緒,所以慈禧太后十分仇視他。本來徐致靖必死無疑,因李鴻章與徐父是密友,又是同年進士,積極設法營救,巧妙地通過慈禧身邊的紅人榮祿出面求情,才得以將徐致靖改判為「絞監候」,即死緩。

義和團運動「庚子事變」(公元1900年)後,慈禧西逃,八國聯軍入京,刑部大牢無人職守,請徐致靖回家。慈禧回京後下詔赦免。徐致靖出獄,赴杭州定居,別字「僅叟」,意思即是:六君子被害,他是刀下僅存的一位老人。事實上,戊戌六君子問斬那天,徐致靖的家人抬著棺材去菜市口刑場等著收屍,未想到囚車中沒有徐致靖,才知道他倖免於難。晚年的徐僅叟,談及譚嗣同時,神色淒愴,多次說:「吾對不住譚瀏陽,如不保其入軍機則不致被害也。」而他一生中最悔恨的是,他向光緒帝密摺保薦袁世凱一事。

畫家楊參軍2009年畫作《戊戌六君子》(網上圖片)

畫家楊參軍2009年畫作《戊戌六君子》(網上圖片)

事緣光緒二十四年4月(公元1898年6月)光緒展開維新變法,維新派和頑固派的矛盾迅速激化,圍繞在慈禧的一群頑固派大臣陰謀廢立光緒。在此危急關頭,康有為、譚嗣同孤注一擲,想倚靠袁世凱所訓練的新軍來誅榮祿、救光緒。於是康、譚委託徐致靖上密摺保薦袁世凱。形勢緊迫下,譚嗣同冒險夜訪袁世凱,出面請他救光緒、誅榮祿,袁世凱表面應承,背後卻向榮祿告密。最終形勢急轉直下,慈禧重新垂簾聽政,光緒帝被禁,六君子被害,康、梁流亡海外。

榮祿 (網上圖片)

榮祿 (網上圖片)

由於袁世凱是徐致靖上折子密保,成了徐心中一世的傷痛。徐致靖的長子徐仁鑄時任湖南學政,被革職後曾痛心說:「保袁最為失策,此人居心叵測,如不保袁則維新變法雖失敗,六君子或不致全部被害,一著錯,滿盤輸。」徐致靖出獄後得知此言,深以為然,內心更加痛悔不已。

1903年的袁世凱 (中) (網上圖片)

1903年的袁世凱 (中) (網上圖片)

直到1916年,杭州的徐致靖眼看出賣維新的袁世凱,洪憲稱帝鬧劇告終,全國唾罵聲中一命嗚呼,他說:「戊戌政變已十九年了。維新派在中國積弱的局面下,想要變法圖強,可是沒有看清楚當時的局勢,操之過急,以致曇花一現,終於失敗。我們覺得光緒帝在甲午戰敗後,有變法圖強的意思,想依靠他實行君主立憲......實際大權還在她(慈禧)手裡......我們的想法是太天真了......我是密摺保袁世凱的人,徒然給他一個出賣維新、扶搖直上的機會。現在他稱帝失敗......一手遮不住全國人民的眼睛,到頭來是一場黃粱噩夢。

到了1917年,辛亥革命後已回國的康有為到杭州探望徐僅叟,說起有人主張清皇室復辟,徐當即批評:「你是在說夢話!」六月,康有為到北京參加復闢鬧劇,而且將會擔任弼德院副院長。徐極氣憤,專門寫了一封長信規勸康有為,但信送到時康已任職。徐僅叟憤慨不已,因為昔日患難與共的老友竟然違背歷史潮流,有損戊戌維新派的聲譽。為此事,徐僅叟一腔怒氣無法排解,一病不起,第二年春天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