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军史上的今天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取得胜利
时间:2022-06-22 10:05 星期三 来源:中国军网
【 字体: | |
收藏:
分享到:
|
|
“十多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
  • 天兵怒气冲霄汉: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取得胜利

    潇潇春雨下,走进江西省宁都县郊翠微峰下的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耳畔不禁回响起毛泽东的精辟之言:“十多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90多年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开创中央苏区后,红军发展迅猛。诚如毛泽东当时词曰:“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红色区域的发展和壮大,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度恐惧,在他心中,红军已不是一域之事,而是发展成为威胁到其政治统治的心腹大患了。

    1930年10月,历时近半年的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立即抽调兵力,组织对苏区的大规模“围剿”,并将重点置于中央苏区。他任命江西省政府主席、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剿共”总司令,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

    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郭化若后来回忆:当时的态势是3万余人的红一方面军,对10万余人的国民党“围剿”军,严重的敌强我弱。况且,这是红军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战役,胜败不仅系于红一方面军的命运,而且系于红军战争全局,系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前程命运。

    科学的军事思想是人民军队的生存之道、制胜之道。在10月底于新余罗坊陈家闹村召开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中共江西省行委的联席会议(史称“罗坊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放开两手,诱敌深入”,把敌人引到苏区根据地来打的运动战思想。

    “诱敌深入”,是实力较弱一方对实力较强的敌军作战时在战争开始阶段必须采取的方针。“诱敌深入赤色地区,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红军的运动战,并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机动作战。后来,毛泽东站一个伟大的战略家的高度,给它下了科学的定义:“运动战,就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大的战区上面,从事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有军史研究者这样总结,毛泽东独创的运动战,是他在井冈山时期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战略“游击作战十六字诀”的引申,特点是,诱敌是手段,歼敌方为目的。这就是毛泽东“诱敌深入”战法的精髓。

    “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在“罗坊会议”上,经过激烈的讨论,确定了毛泽东提出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

    12月25日傍晚,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万人誓师大会震撼的场景出现在地平线上。在宁都黄陂小布村的河滩召开的誓师大会上,毛泽东以中国农家节日里最喜爱贴的大红对联为红军反“围剿”作战的基本方针画了肖像:“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在誓师大会上,毛泽东以这副对联为题,具体生动地解释了“诱敌深入”这一运动战的战法。

    距离红军最近的是敌谭道源第50师,毛泽东、朱德原拟歼灭该师,指挥红一方面军主力两次在小布设伏,但谭道源谨小慎微,不敢出动,红军只好撒回。这时,张辉瓒率第18师师部及2个旅,拟由赣中南的东固孤军冒进龙冈。

    时任红军64师师长的粟裕获悉后,即带领两名侦察兵,一齐换上缴获的国民党军制服,以敌第50师联络员的身份“混”进了东固敌第18师驻地。在与敌军官的闲聊中,粟裕得知张辉瓒已打算加快速度推进,只是尚未最后确定是否走龙冈,而且敌军士气普遍不高。

    侦察回来,粟裕当即去见毛泽东和朱德,汇报了自己掌握的情况,并建议针对张辉瓒求胜心切的心理,派一支小部队引诱张辉瓒部到龙冈,红一方面军主力则在龙冈设伏,一举歼灭敌第18师。听完,两人相视一笑,频频点头。

    几年前,我曾到过位于永丰、吉安、兴国三县交界处的龙冈,这里群山环抱,中间是狭长的盆地,从地形上看和一个“瓮子”差不多,是一个伏击歼敌的好地方。

    当地同志告诉我,当年,在红军小部队的诱牵下,张辉瓒率部向龙冈推进,毛泽东一直在等待的机会出现了。12月30日凌晨,细雨浓雾。步入距龙冈15公里远的黄竹岭临时指挥所的毛泽东对朱德说:“总司令,你看,真是‘天助我好’,三国时,诸葛亮借东风大破敌兵,今天,我们乘晨雾歼顽敌啊!”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当敌军一钻进红军为他们早已准备好的“口袋”时,总攻信号发出,红军主力部队从高山上以排山倒海之势冲下山来,将敌军四面包围,枪声、军号声、喊杀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

    陷入重围的张辉瓒,急令53旅抢占龙冈西南的万功山,以掩护师部向东固撒退。在此紧要关头,朱德令红12军抢在敌军前面占领了万功山,万功山激烈的争夺战开始了。敌人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一波又一波向山上扑上来,企图趁我立足未稳将万功山夺回去。

    “打!”一声令下,一排排手榴弹和密集的子弹向敌人飞去,在敌群中爆炸,敌人成片倒下。弹药用完了,各连队的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像蛟龙、像猛虎跃出战壕,与敌军进行白刃战。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红军将士用生命谱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践行了“宁上前一步死,不后退半生”的铮铮誓言。经过7个小时的激战,红军全歼第18师师部和两个旅共9000多人。

    硝烟在空中弥漫,使得将要西落的太阳黯淡无光。一心想在“围剿”中争抢头功的张辉瓒,眼见大势已去,急忙找来一件士兵上衣,丢下师部人员和卫兵,催促轿夫抬着自己朝一座小山上逃去。在一个四周长满灌木和茅草的土坑中,张辉瓒被红军战士搜了出来。

    龙冈大捷后,毛泽东高兴地说:“龙冈战斗打得很理想,反‘围剿’的第一仗就全歼,不漏一兵一卒,这在战争史上是少见的。”

    参加此次反“围剿”的老红军、南京军区政治部原顾问陈茂辉,后来在他的一篇回忆文章中写到,此时心情分外愉悦的毛主席,抽着缴获来的“麻雀”牌香烟,填出名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上阕:“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毛主席完成词的下半阕,还要等到两个多月后国民党军发动第二次“围剿”之时。

    龙冈大捷后,国民党军闻风丧胆,纷纷撒退,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挥师向东,4天之后,红军在宁都县东韶歼灭敌谭道源第50师一个旅,俘敌3000多人。深入苏区的其他各路“围剿”军闻讯退缩,仓皇退出苏区。蒋介石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一次“围剿”彻底失败。

    宁都县小布赤坎村,偎依在向阳的马蹄状山湾里,是一个绿水环绕、翠柏掩映的赣南小山村。东韶战斗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931年1月5日,毛泽东、朱德在小布河坝上举行了第一次反“围剿”军民祝捷大会。

    在军民的欢呼声中,朱德用宏亮的嗓音一字一句宣布战果,这次战役,红军共歼灭国民党“围剿”军一个半师13000多人,缴枪12000余支,国民党军第一次反“围剿”被我们彻底粉碎了!军民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第一次反“围剿”取得的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三年以来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风之疾,草木知。红军反“围剿”锻造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丰富和发展了红军的战略战术,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色的战场遗址、红色的革命文物,驻足观看与沉思之间,感叹不已,要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就要发展先进作战理论。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正伟大的思想,不仅不会为时间所湮灭,反而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见其光芒四射。

    真正属于历史的,同样属于未来!


    作者:宋海峰

    作者为《江西日报》社高级记者。

    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谢劲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