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之死》:80年代与“洋戏土演”
来源于 三联生活周刊 · 2022年第25期《幸存的经典》

文· 张星云

《推销员之死》:80年代与“洋戏土演”
时长41:01
1983年,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受邀来到北京,导演自己的作品《推销员之死》,成为北京人艺的经典。不仅仅是这一部戏,在整个80年代,人艺推出了一大批颇受欢迎的“洋戏”,如《请君入瓮》《贵妇还乡》《屠夫》《洋麻将》《上帝的宠儿》《哗变》。当年在引进、排演这些剧目的过程中,人艺上下还形成了一种共识:尽管故事都是外国的故事,但演员们不刻意扮演外国人,不戴假头套、不粘假鼻子,在语言上不使用外国腔,而是用更贴近中国化的口语表达。这种共识最终发展为一种特别的人艺戏剧风格,即“洋戏土演”。
北京人艺
推销员之死
本文共计10215字,购买后阅读全文
¥388 298 开通数字刊会员
相关作者
张星云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相关文章375篇 >
所属杂志
总第
相关推荐
img
| 封面故事
6月12日,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当天,《茶馆》演出谢幕时的观众席(李洪博 摄)在我的观剧记忆里,到首都剧场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版《茶馆》的经历令我格外印象深刻。 那是2017年6月12日,北京人艺建院65周年的纪念日。...
热度 23953
评论 3
img
| 封面故事
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界迎来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戏剧观大争论的背景下,上世纪80~90年代,一方面是北京人艺以英若诚译作《推销员之死》等剧,让观众看到西方现实主义力作的风貌;另一方面,一批迸发创作...
热度 18512
评论 8
img
| 文化
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人艺排演《推销员之死》,特意请来剧作者阿瑟·米勒来京担任指导。阿瑟·米勒是公认的美国当代现实主义大师之一,他来华排演前,甚至还担心这部戏在中国不能被观众所理解,因为中国没有推销员这一...
热度 578
评论 3
留言区
请先 登录 再提交想法
0/500
封面故事
关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