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当选山西都督的过程:台上一人武力威逼,台下一人带头呼应

原标题:阎锡山当选山西都督的过程:台上一人武力威逼,台下一人带头呼应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山西太原,由于当时的太原新军已被革命党人所控制,所以积极密谋起义。

阎锡山早在1905年日本留学时,已加入同盟会,曾会见孙中山并参与制定“南响北应”战略政策,即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

武昌起义爆发时,阎锡山时任清廷的山西新军第43协第86标教官与标统(团长)。他积极与第85标联系后,定于10月29日凌晨起义,并推在新军中声誉较高的姚以价为起义总司令。

太原起义一举成功,革命党人推翻了清廷的巡抚衙门后,急需组织新的军政府来继续领导革命工作。29日上午,阎锡山提前召集自己的心腹赵戴文、温寿泉、张树帜等研究该推选谁来担任都督。

阎锡山主张推选姚鸿发为都督,理由有二:一、姚鸿发原任协统,自己的直接上司,统领山西新军两标,地位比较高;二、姚父为现任兵部侍郎,如果起义失败,还有回转的机会。

众心腹对阎锡山的建议表示赞同,并最后议定,如果姚鸿发不干,就推阎锡山为都督。

当天下午,在议长梁善济的主持下,召开了选举都督的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多数议员外,还有姚以价、阎锡山、温寿泉、张树帜、周玳等起义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会议开始前,阎锡山曾派人征求过姚鸿发的意见,姚鸿发力辞不就。有人又提议姚以价担任都督,姚以价以自己不是同盟会会员,也力辞不就。阎锡山和黄国梁以标统的身份而被同时题名,但又因黄国梁不是山西人而被否决。同时,议长梁善济有意担任都督,秘密在议员中进行活动。

会议开始,阎锡山、温寿泉、姚以价先后发言,表达了推翻清廷的腐朽专制,建立共和的思想后,大家研究推举都督的办法。

这时,自认为有一定把握的议长梁善济走出来散发选票,张树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一把从旁边的李成林手中夺过手枪,一个箭步冲上台,对准梁善济就要开枪,阎锡山见状急忙上前制止。

张树帜便趁势在台上大喊:“大家推选阎锡山为都督,赞成的举手!”

张树帜的话音刚落,台下的周玳立即高呼:“选阎锡山为都督,大家一齐举手!”

原本准备投梁善济一票的议员们惊愕之中,四下环顾,只见会场内外一片杀气,便不由自主地随同举起手来,阎锡山旋即被推上山西都督的宝座。张树帜又高呼:“大家推举温寿泉为副都督!”与会者再一次举起手。这样,阎锡山开始了其统治山西长达38年的历史。

张树帜(1881-1946年)是阎锡山的首席幕僚赵戴文于1908年介绍加入同盟会的,他的拥戴之功也使阎锡山对他重用,先让他担任骑兵团团长驻防大同,后来在1917年又任命他为晋北镇守使,一守就是10年,成为替阎锡山把守北大门的将领。

周玳(1887-1972年)在1906年考入山西陆军小学堂二期,并在毕业的前半年,恰阎锡山从日本留学归来在陆小任教官,他对周玳经过一番考察后,介绍他加入同盟会,故两人有师生之缘,也是阎锡山的铁杆心腹。后来成为晋军的炮兵团团长,随着晋军的扩张,炮兵由一团扩为8个团,他也升格为炮兵司令,成为晋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本文参考文献:《阎锡山和他的幕僚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