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赵忠尧:世界欠中国一个诺贝尔奖,这是没法再弥补的疏漏

原标题:物理学家赵忠尧:世界欠中国一个诺贝尔奖,这是没法再弥补的疏漏

功大的人,未必名大。

功大的人,未必名大。

他是中国科学家,曾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正电子存在的证据的科学家。这样的重大成果足够获得诺贝尔奖。 然而,在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却颁发给了同样发现正电子径迹的安德逊(C.D.Anderson)。有人说这是一场意外,或许是一场意外。但是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却与他都是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二人办公室只有一墙之隔。

就是这一墙之隔,造就了这样的结果。

1932年,安德逊(Anderson)用云室做宇宙线的实验, 在照片中发现了一条和电子径迹相似但在磁场中弯曲方向相反的径迹,从而发现了正电子。但却从云室的照片上却看不出正电子是如何消失的,这样的科研成果,让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更早地发现重大成果的科研者,却未能获得本应该获得的荣誉。

更早地发现重大成果的科研者,却未能获得本应该获得的荣誉。

他就是科学家赵忠尧,他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为我国核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 在他的主持下我国建成第一、二台静电加速器,另外他对国内建立核物理实验基地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时隔多年后,正电子的发现者安德逊,就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1983年一篇文章中特别指出,赵忠尧的发现促进了他的工作,算是为赵忠尧正名。

对于赵忠尧科研价值,世界学术界的肯定来得晚了很多,20世纪90年代,曾任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主任的瑞典皇家学会爱克斯朋(Ekspong)教授,给这位中国科学家了一个公正地评论, “这是一个很令人不安的、没法再弥补的疏漏”。近代物理学研究的一段历史至此形成公论,甚至有媒体报道:“世界欠中国一个诺贝尔奖”。

或许,中国的科学家们,根本不乏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巨擘。

或许,中国的科学家们,根本不乏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巨擘。

就是这样的重量级科研人员,却坚持要回到祖国的怀抱来,只是当初在那个年代,赵忠尧这样的人才归国相当困难。 在1950年,他一心要返回自己的祖国中国,冒着生命危险,从美国将加工好的静电加速器部件和几年来采购的核物理实验器材发运回国。可谓经历了种种刁难坎坷,但是他心中有自己的祖国,无论危险与艰辛,他都要回来。

在科研上,赵忠尧的贡献何止这些,实在是太多,无法一一详述,甚至有人还认为他的贡献和价值还被低估。不过,他除了科研以外,还与自己的老师叶企孙一起,培养了一批后来为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旷世人才: 王淦昌、彭桓武、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程开甲、唐孝威,乃至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也都曾经受业于赵忠尧。

赵忠尧曾认为,“一个人在国外做出成绩,只能给自己带来荣誉,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对于国家的富强,作用并不大。”

赵忠尧曾认为,“一个人在国外做出成绩,只能给自己带来荣誉,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对于国家的富强,作用并不大。”

正是基于此, 他希望在国内建立起核科学的实验基地,这样就能在国内开展研究工作,培养人才。当然,他不仅仅是这么想了,而且还这么做,还做到了。

只是, 这样的风云人物,却鲜有人知,可以说是我们国家最为低调的科学家之一。相信他会被很多中华儿女牢记,敬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