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传奇的一生,清朝灭亡已经55年,为何他死后还能被葬入皇陵

原标题:溥仪传奇的一生,清朝灭亡已经55年,为何他死后还能被葬入皇陵

在我国历史上,末代君主很少能得善终的,三国时期,汉献帝刘协算一个,刘备的儿子阿斗算一个,后周幼主柴宗训算一个,还有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溥仪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当过清朝皇帝,辛亥革命后,被拉下马,历经北洋混战时期,日本侵略东北后,又被骗去做傀儡帝王;二战结束后,被苏联红军俘虏,关押在苏联。

苏联将溥仪交到新中国手中,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学习;后来被特赦,成为新中国的一个合法公民,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最后在北京因病去世,活了61岁。

我们纵观溥仪的一生,他是不幸的,他的人生充满波折,被历史洪流所抛弃;他又是幸运的,3岁成为皇帝,被日本胁迫干了很多坏事,却最后能得到善终,最后还被葬入皇陵,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最高的荣誉。

有人不禁会问,溥仪在1967年去世的,而大清王朝早在1912年就不存在了,那么,在清王朝灭亡的55年后,溥仪早已失去了皇帝的身份,为什么还会被葬入清朝皇陵呢?这背后有什么隐情呢?

溥仪小小年纪,登上帝王宝座,却哭闹不止

溥仪是根正苗红的爱新觉罗的子孙,他是道光的曾孙子,爷爷是醇贤亲王奕譞,父亲是摄政王载沣,溥仪排行第一,是家中长子;溥仪出生于1906年,母亲是苏完瓜尔佳·幼兰,溥仪的母亲,从小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所以,就被慈禧太后许配给了溥仪的父亲载沣。

溥仪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与慈禧太后有关;慈禧太后晚年时,和光绪关系非常差,一个因循守旧,一个想离职改革,改变大清的落后面貌。例如,光绪发动的“戊戌变法”中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主张向西方学习,要学习科学文化,改革政治结构,教育制度,鼓励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等行业。

这些制度和政策严重触犯了旧派官僚利益,这些大臣总向慈禧抱怨,而慈禧为了牢牢把皇权把控在自己的手中,也害怕光绪弄出什么乱子来,于是就诛杀了戊戌六君子,并将光绪看管起来,而光绪本来就与慈禧关系紧张,这下,更被慈禧讨厌了,慈禧一度打算废掉光绪。

但是,光绪没有儿子,废掉之后能立谁呢?这使慈禧犯难起来,她先是命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有意让他接替光绪的皇位;但是后来,国内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废黜光绪,慈禧迫于压力,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久后,慈禧太后取消大阿哥的名号,但是始终也没有找到新的皇位继承人,时间到了1908年,光绪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慈禧太后无奈,下令让溥仪进宫,在宫中收养,准备接替皇位。

听到这个消息,溥仪的奶奶当时就昏了过去,整个醇亲王府顿时大乱,溥仪当时才两三岁,也不懂事啊,大哭大闹,不想进宫,没办法,溥仪的乳母哄着溥仪,把他抱进了宫里,这年的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而自此之前,慈禧就将溥仪过继给同治载淳,同时兼任光绪的继承人,让他继承大位。

光绪死后的第二天,慈禧也去世了,同年12月2日,溥仪在摄政王载沣的怀抱下在太和殿继位,次年,改国号为“宣统”。据说,溥仪在登基大典时,哭闹不止,再加上天气阴冷,小溥仪哭闹不止,他的父亲在旁边只好哄他,说“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快完了”,不料一语成谶,预示着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即将走到尽头。

经历改朝换代,溥仪安居紫禁城

溥仪登基之后,年纪尚幼,不能主持朝政,就由光绪皇后隆裕太后和载沣摄政;而此时的清王朝摇摇欲坠,各地起义闹事四起,先是同盟会在广州发动起义,后被清军扑灭;随后,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积极响应,这次,清廷慌了神,马上以溥仪名义发布《罪己诏》,派北洋陆军配合海军共同剿灭起义军。

但是,当时北洋陆军被正在“养病”的袁世凯把持,他在密切关注朝廷内部和国内形势变化,同在北京的徐世昌,段祺瑞实权派的朝廷重臣等交流消息;当时,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早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在清朝都有利益,他们仇视起义军,就催促清廷尽快扑灭起义,让清廷启用袁世凯。

而老奸巨猾的袁世凯为了谋取利益,就用消极怠工的方式,逼迫清政府给他政治地位,于是,清朝万般无奈,只能妥协,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并统领水陆各军,后来,袁世凯又迫使载沣辞去摄政王监国之权,从此,清廷的实权牢牢地掌握在袁世凯的手中。

袁世凯如愿以偿,就令北洋陆军进攻起义军;当时,清朝和起义军实力势均力敌,孙中山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尽快结束战争,就与袁世凯密谋,如果袁世凯让溥仪退位,就把大总统之位让与袁世凯。

这个条件对于利欲熏心的袁世凯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于是,袁世凯对清廷软硬兼施,逼迫溥仪退位,袁世凯许诺清廷许多优厚条件,比如,退位不出宫,尊号不废除,每年还给小朝廷400万两经费,皇家财产也能受到保护等等,最后,隆裕太后在内外压力之下,无奈地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随后,民国政府成立,溥仪被允许生活在紫禁城。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去往东北做傀儡帝王

退位后的溥仪,虽然不是皇帝了,但是生活起居等待遇并没有降低,他还在紫禁城生活,衣食无忧,生活起居还有人伺候,仍然过着帝王的生活,民国政府也很优待小朝廷,在礼仪和金钱上都予以优待。后来,溥仪又被张勋逼着在龙椅上坐了一回,仅一日,溥仪又再次退位。

1924年,冯玉祥突然进入北京,而冯玉祥为了防止类似张勋事件再次发生,干脆就派兵进入紫禁城赶走了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的溥仪,只能搬到了父亲载沣的住处,后来,又跑到日本公使馆。

1925年,溥仪来到了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在这里,接受了大量西方文化的溥仪,终于放开自我,打破了束缚,他出入各种交际场合,西装革履,处处受到人们的尊重,在一些遗老遗少的怂恿下,让溥仪产生了重登皇位的想法。

于是,他广交国内外各路势力,但是,慢慢地发现,这些人除了想要利用自己的身份谋求政治利益外,一点实质的帮助都不会给他;而此时的日本正在打溥仪的主意,利用溥仪的身份来统治东北。

于是心灰意冷的溥仪,被日本推向了前台,日本先是派出了土肥原贤二,劝说溥仪去东北做帝王,溥仪欣然同意,起身去了东北;到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并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

溥仪自然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统治者,溥仪终于如愿以偿了恢复的皇帝的身份,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处处受到日本人的制约和控制,自己已经沦为了傀儡,溥仪曾一度想摆脱日本的控制,但是因为谋事不密,计划失败,溥仪被日本人严厉斥责了一顿。

日本战败,溥仪经过改造被特赦

二战末期,日本在太平洋战争节节失利,到了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走到了尽头,8月8日,苏联进攻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日本溃不成军,伪满洲国灭亡。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也颁布了《退位诏书》,正当溥仪准备在奉天乘飞机逃亡日本之时,溥仪被苏联红军逮捕,后来,被囚禁在伯力45号特别监狱,溥仪虽然身陷囹圄,但是在狱中却受到优厚的待遇。

这次期间,溥仪也为民族做了一些贡献;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二战战犯时,溥仪作为证人出席法庭,指证日本人的犯罪事实,称自己是被日本人胁迫,身不由己,逃过了法庭追究。

1950年8月1日,溥仪被引渡回到中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劳动、思想改造;1959年12月4日,溥仪获得特赦,恢复了自由,昔日的封建皇帝转变为共和国的一个合法公民;并且受到了周恩来等人的关怀。

周恩来总理征求溥仪的意见之后,让他先后干过植物研究工作,资料管理工作等,还担任过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为尿毒症,在北京去世;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帝王,结束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溥仪被葬入皇家园陵

溥仪去世以后,遗体被火化,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后来,溥仪的骨灰葬于华龙皇家陵园,溥仪的墓设在清西陵附近。那么有人问,溥仪去世时,清朝已经灭亡那么久了,怎么还会被葬入皇陵呢?其实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溥仪虽然葬入清西陵,是以平民的身份葬入的,不是以帝王身份,入葬的意义与过去帝王入葬有本质区别,没有封建君主葬入皇陵的政治意义。

其次,溥仪虽然被遗孀葬入清西陵,但是并没有帝王应该有的庙号,谥号,至于后来溥仪的后裔给他补的庙号,谥号等属于家族内部行为,并不为国家和人们所承认,与过去帝王入葬有本质不同。

再次,新中国成立以后,华龙皇家陵园已经失去了皇陵的崇高地位,它只是一个墓地而已,现在华龙皇家陵园是一座集安葬纪念,观光旅游,展示文化于一身的现代化公墓,溥仪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公民,进入一座公墓安葬是再合理不过了。

正是因为以上一些理由,溥仪葬入皇陵这件事已经没有任何政治色彩,而只是一个民事行为,所以这件事只要当事人愿意,后人能够照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