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皓东为何被誉为“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原标题:陆皓东为何被誉为“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一定会有流血牺牲。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正是留下“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遗言,慷慨就义。

在谭嗣同之前,已有一位仁人志士英勇牺牲。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的陆皓东。

陆皓东,字献香,广东香山人,生于1868年9月30日。他父亲叫陆晓帆,是一名常年在上海经商的商人,家境较为富裕。陆皓东少年时代跟随父亲在上海生活多年,耳闻目睹洋人的飞扬跋扈和清朝官员的腐败无能,对贫困民众遭受的苦难有了较深的认识。从那时候开始,陆皓东萌发了救亡图存的想法。

1883年,15岁的陆皓东进入上海电报学堂读书。学成毕业后,陆皓东被分配到芜湖电报局工作,担任译电员。由于工作勤奋,陆皓东不久升任领班,成为了管理人员。

1894年,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陆皓东成为第一批加入兴中会的成员之一。兴中会开展活动,需要不菲的经费。陆皓东义不容辞地将父亲留下的遗产捐献出来,支持兴中会开展活动,为即将在广州发起的武装起义提供准备工作。

既然是发动武装起义,革命军就得旗帜鲜明地打出自己的旗帜。那么,谁来设计革命军的军旗呢?兴中会的同志们,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有过多年绘画经验的陆皓东。陆皓东在兴中会同志尢列的住所听涛阁里几易其稿,最终绘制出了青天白日旗的样稿。

1895年3月16日,正是李鸿章以清朝头等全权大臣的身份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的第4天,兴中会成员决定,于1895年10月26日在广州发起武装起义。10月26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在节日的气氛下,清军可能会放松警惕,有助于武装起义取得成功。

为了配合武装起义,陆皓东提前来到广州,在双门底(今广州市北京路中段一带)王氏书舍设立了一个农学会,作为掩护起义的总机关。几个月间,陆皓东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建立了几十处秘密机关,并联络了绿营、水师的官兵作为内应。

然而,广州起义是兴中会举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缺乏经验,不少筹备工作出现了“低级错误”。

事先,兴中会决定广州起义的策略是“分道攻城”,各路人马在约定的时间一起进攻广州。可是,到了12月26日凌晨,当各路人马都聚集在广州城外时,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却发来电报,称300名突击队员因故推迟出发时间,最迟要2天后才能抵达。

12月27日晚,首批突击队员好不容易出发了,乘坐轮船前往广州时,发现了新问题——他们的武器装在七只大木桶里,上面层层叠叠压了许多货箱,没办法取出来。这就意味着,他们就算到了广州后,也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出武器。

更让人无语的是,12月28日凌晨,当突击队员到达广州时,发现早有一队荷枪实弹的清军等候在那里,将手无寸铁的他们全部抓获。原来,兴中会成员朱淇的哥哥朱湘获悉了行动计划,担心受到株连,便以朱淇的名义向清朝当局秘密报告……

就这样,广州起义一枪没放,就失败了。

接下来,两广总督谭钟麟下令在全城搜捕。这时候,陆皓东本应该趁清朝当局没有发现自己时,悄然逃出广州。可他在逃出途中发觉有党员名册尚未安全转移,返回总机关将这些资料进行了销毁。当他正要撤离时,军警破门而入,将他当场抓捕。

陆皓东被押往南海县署囚禁起来。南海知县李微庸下令对他进行严刑拷打,以铁钉插其手足,凿其牙齿,企图审讯出有价值的讯息。陆皓东被囚10天,受严刑审问3次,始终没有屈服。在审讯中,陆皓东慷慨陈辞:“今事虽不成,我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公羊既没,九世含冤异人归楚,吾说自验。吾言尽矣,请速行刑。”

当陆皓东被捕后,兴中会同志试图聚集劫狱。李微庸闻讯,向两广总督谭钟麟报告后,于1895年11月7日将陆皓东与朱贵全、邱四等人押赴刑场处决。陆皓东从容赴死,年仅27岁。

陆皓东的所作所为,无愧于“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称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