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人物陈诚:退隐台湾后,被同僚视为眼中钉,临终遗言克制谨慎

原标题:二号人物陈诚:退隐台湾后,被同僚视为眼中钉,临终遗言克制谨慎

南京普陀路10号,曾经是陈诚的公馆。这片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的大宅院,青的平瓦,黄的外墙,显得宁静而安谧。其主体建筑为西式三层楼房,砖混结构,木门窗,二楼设露天阳台,三楼为尖顶老虎窗。院内还有西式平房三进十间,汽车房一间,共有房屋六幢22间,总建筑面积1252平方米。该公馆是陈诚在上世纪30年代以陈辞修之名购建,1948年6月,陈诚携妻眷离宁后,由其弟陈正修居住。

陈诚是民国史上的风云人物。一直以来,被视为蒋介石的股肱之臣,嫡系中的嫡系,国民党第二号的人物,素有“小委员长”之称。陈诚的发迹史,陈诚的是非功过与身后毁誉,就让我们在历史的审视中去一一还原吧。

刻苦而勇敢的“陈小鬼”

陈诚,字辞修,号石叟,1898年生于浙江青田。陈诚世代农家,祖父陈锦艺,一生务农。父亲陈希文,晚清秀才,“戊戌维新”后改习新学,任教于青田县敬业高等小学并担任校长。陈诚有两个弟弟,一名正修,一名勉修。

1912年,陈诚小学毕业,后进入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读书。陈诚最大的特点,是爱好体育,单杠、双杠似可无师自通,在一次全校运动会上,他荣获个人总分第一,后来又去杭州体育专门学校学习,良好的体质,为陈诚以后的从军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1918年,凭着父亲的老朋友、国会议员杜志远将军的关系,他冒名顶替报考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并在杜的疏通下以备取生名义录取。1919年10月,陈诚进入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学习。

陈诚的机遇,源于一本圈圈点点的《三民主义》。1922年6月,陈诚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分配在浙军第二师见习。旋赴广州,在粤军任上尉连长,担负孙中山大元帅府的警卫。1924年,经邓演达引荐,担任黄埔军校教官。这时,他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蒋介石。

那是一个清晨,陈诚访友归来,见天将黎明不能再睡,他便带上《三民主义》来到操场。适逢蒋介石有清晨到操场散步的习惯,见有人在单杠上运动,顺手拿起一边的《三民主义》。

陈诚见校长过来,立即跳下单杠一个笔直的敬礼,师生之间简短的对话后,蒋介石对这位个头不高、身体结实但认真刻苦的小老乡产生了良好印象,随后便找陈诚的上级严重(人名)了解情况,陈诚的命运之门,从此开始敞开。

炮兵出身的陈诚,在两次东征中战功卓著,进一步加深了蒋介石的好感。1924年2月,时任黄埔军校炮兵营一连连长的陈诚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

3月12日,陈炯明林虎部与教导第一团激战于棉湖。当时,教导第一团以千余之兵力,独挡二万之敌,形势万分危急。在前几炮接连哑火的情况下,陈诚亲自发炮,几发炮弹准确地在敌阵中开花,教导团士气大振,随即发起反攻,一举扭转了战局。蒋介石事后曾说,“棉湖一役……万一惨败,不惟总理手创之党军尽歼,广东策源地亦不保”,对陈诚的“棉湖神炮”给予了高度评价。

10月,陈诚参加第二次东征,随军攻打惠州。惠州城高墙坚壁,易守难攻,先锋队死伤枕藉,陈诚果断率连队将火炮推进至城下四五百米处,近距离将敌方隐蔽火力点悉数摧毁,掩护登城部队一举攻克了惠州。陈诚也再一次得到蒋介石嘉许,升任炮兵第二营营长。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此时陈诚已卸去炮兵职务,调任第21师63团团长。陈诚依然身先士卒,勇猛顽强,所率63团在21师中贡献最大。1927年2月,陈诚升任第21师副师长兼63团团长。同年4月,升任第21师师长。

此时,陈诚遇到了一次顿挫。10月,他被何应钦借故免职,暂时离开了军营,但这位身材不高,以后被国民党同僚又羡又恨的“陈小鬼”,其进阶之路已难以阻挡了。

从反共骁将到败退台湾

1928年3月,陈诚被蒋介石任命为总司令部的中将警卫司令,此时距他在黄埔军校任上尉特别官仅四年时间。8月,陈诚出任蒋介石嫡系第11师副师长,1929年3月,陈诚参加蒋桂战争,7月升任第11师师长。

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陈诚勇谋兼备,治军有方,为蒋介石最后赢得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晋升为第18军军长兼11师师长。因时年仅33岁,人以“童子军”相称。

但在另一个战场上,陈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失败。1931年6月,陈诚参加对红军的第三次“围剿”。他指挥的第18军来回奔驰了两个多月,却没有找到红军主力的踪迹,搞得精疲力竭,不得不撤退。1933年2月,陈诚又指挥部队进行第四次“围剿”,但再一次遭到惨败,共被红军歼灭三个师,包括他起家的第11师主力。

陈诚虽遭失败,但并未失去蒋介石的信任,相反却赋予了一项重要任务,主持庐山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亲任团长,陈诚任副团长。这是陈诚军事生涯中的重要一页,也是他一生较为风光的片断。从1933年到抗战爆发前的1937年,陈诚主持的军训团共办了近10期,客观上为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积累了力量。

残酷的八年抗战,陈诚又一次显示了他的过人之处。客观地讲,陈诚并不是一位军事天才,无论是与红军为敌,还是在抗日战场,他的军队屡遭挫折,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战略眼光。

“八一三”事变后,日军进攻上海,当时国民政府见日军势大,意欲放弃上海,加强华北,退守华中。当时国民党政府当局抗战之议未决,陈诚以为,“与其不战而亡,孰若战而图存”,并提出牵制日军主力,使敌自东而西,不使其由北而南的战略,建议在淞沪一带组织强有力抵抗,以吸引日军主力,为战略撤退争取时间。

果然,淞沪会战使日军“三个月灭亡支那”的狂妄叫嚣成为梦呓。陈诚又认为,中国虽军事落后,但国土广大,人口众多,宜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其思路与毛泽东著名的论持久战甚为相近。

除此之外,陈诚和他指挥的军队也在抗战中取得了不少战绩,1936年,陈诚开始负责武汉的国防工程,1938年1月,陈诚任武汉卫戍总司令,6月,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在接下来的武汉会战中,陈诚监造的防御工事对阻滞日军的进攻发挥了一定作用,其属下部队也取得了万家岭大捷等振奋人心的胜仗。

抗战后期,陈诚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几次制定入缅作战方案,为最后夺取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之合作的史迪威将军这样评价陈诚:他是中国将领中“最强有力和最令人感兴趣”的人物。

图 | 陈诚与夫人

历史的辩证法不容置辩。在战场上,当正义在他这边时,尽管有各种曲折,但陈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而正义不在他这边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

1946年5月,作为蒋介石任命的参谋总长,陈诚又一次充当了内战急先锋的角色。与粉碎日军狂言的陈诚相比,曾经夸口“3个月内击败共军”的陈诚,没有想到,历史会在同一个人身上开这种反差巨大的玩笑。没有悬念,曾经骁勇善战的部下节节败退,在反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迷失了方向。

苏中七战七败、鲁南损兵折将、进攻延安失利,他策划布置的战局无一成功。

1947年8月,陈诚任东北行辕主任,刚愎自用,其指挥的部队更是接连遭遇惨败。交战仅50余日,他便损兵7万,丢城15座,接着,新五军全军覆没。

一时之间,国民党内“杀陈诚以谢国人”的声音不绝于耳,陈诚被迫辞去一切职务,退隐台湾。

图 | 陈诚与夫人

“反共、忠蒋、爱国”与经略台湾

也就在这个时候,陈诚离别了他呆了十多年的南京普陀路公馆,踏上了一片陌生的土地。对于陈诚公馆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人们如今能够作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判。

陈诚的一生,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反共、忠蒋、爱国”。抗战的英雄,内战的敌人,普陀路10号见证了陈诚人生的跌宕起伏,他的故事,将在海峡的那一边继续演绎。

早在1924年黄埔军校时,陈诚就与一生的校长——蒋介石结下了不解之缘。蒋介石器重他,对他进行重点栽培,陈诚也投桃报李,风风雨雨几十年,凡事唯蒋介石马首是瞻,除了偶尔的摩擦或争议,总的说来做到了尽忠报蒋,有时甚至达到了愚忠的地步。

众所周知,蒋介石乡情甚浓,重用浙江部下,但陈诚能从众多的浙江嫡系中脱颖而出,在“陈(诚)、胡(宗南)、汤(恩伯)”的三大嫡系集团中排序第一,并在赴台后续受恩宠,极尽尊荣,正与他处处效忠蒋、效仿蒋的做派密不可分。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诚能够升任第21师师长,得益于师长严重(人名)的辞职。被誉为北伐名将的严重,为人清高而卓尔不群。“四一二”政变后,严重不愿随蒋倒行逆施,遂解甲归田。

陈诚虽感佩严重的为人,但他更忠于蒋介石,就在政变前夕,他还向蒋介石表示,要与钧座共进退,绝对服从总司令。

图 | 陈诚一家与蒋中正合影

1930年,著名国民党左派邓演达被捕,邓对陈诚有奖掖之恩,双方私交甚笃,陈诚还一度卷入邓演达反蒋的漩涡,在此紧要关头,他冒险给蒋介石发出释放邓的电报。邓演达被害后,陈诚食不下咽,致电蒋介石请辞军职:“上无以对总司令,下无以对恩友。”但这次阴差阳错的“反蒋”举动,蒋介石并未深究,使得陈诚进一步加强了效忠校长的决心。

因此,刚从中原大战抽身,陈诚便担当了进攻红军的急先锋,主办庐山军训团时,他要求每个学员在听到“蒋委员长”时,要迅速立正,以示尊敬,并身体力行。这种听到“委员长”就发出整齐的皮鞋碰击声的做法,以后在国民党军中广为流传。陈诚还严格执行蒋介石关于“每天早晨向国旗党旗敬礼,唱党歌”的指示。

西安事变时,陈诚与蒋介石同时被扣,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对蒋的极大忠诚。其后,包括进剿陕北根据地、整编陆军及特种兵、解决两广事变、发动解放战争等等,陈诚无不扮演着蒋介石麾下马前卒的角色,哪里有需要,他就冲在第一线。

蒋介石曾说,“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对陈诚的倚重与信赖溢于言表。陈诚也没有辜负校长的期望。

图 | 陈诚与蒋中正夫妇合影

1948年底,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1949年1月,飞杭州谒见刚宣布下野的蒋介石,不久返台,带着蒋介石在“冬天饮寒水,雪夜渡断桥”的心境下让台湾成为“复兴基地”的重托,开始了一系列经略台湾的举措。

陈诚治台,“稳”字当头。他主张“人民至上,民生第一”,首先严厉整治政府机构的贪污腐败。关于治腐,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陈诚认为,使人不贪污的办法,不外乎不会贪、不敢贪、不能贪和不必贪四种。不会贪只有圣贤才能做到,不敢贪需严刑峻法,而法律会有穷尽,不能贪靠制度约束,流弊也多,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实行民生主义,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自觉不必贪污。

随后,陈诚进行土地改革,通过三七五減租、放领公有耕地、征收地主土地等手段,逐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陈诚还改革币制,发行新台币来稳定金融。1953年,陈诚开始推行“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提出“以农业培植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到第三期四年计划未执行完的1961年,台湾工业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3倍。

陈诚是顽固的反共派,在发展经济同时,念念不忘反攻大陆,支持出兵朝鲜半岛,对台湾进步势力进行毫不留情的镇压,其根本目的也昭然若揭,是想把台湾成为所谓的反攻复国基地。但这位被昔时台人亲切称呼的“陈诚伯”,通过他的苦心经营,客观上对日后的台湾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权争和自律

1954年3月,陈诚当选“副总统”,蒋介石有了最放心的助手。1957年10月,经蒋介石提名,陈诚任国民党副总裁,1958年7月,兼任“行政院长”,陈诚无可争议地成了台湾岛上的“二号人物”,他的政治生涯由此跨入巅峰,并连选连任。

尽管位极人臣,但陈诚在蒋介石面前始终保持一副诚惶诚恐的谦虚姿态。刚刚当选“副总统”时,记者于衡请他题词,陈诚信手写下“辅佐总统完成反共大业”,随即感到不妥,便重新题字,将“辅佐”改成“追随”,派人送交于衡,并将原题字索回。两字之差,天壤之别。

而陈诚在有的同僚眼里就没有这种好印象了。据不少国民党将领的回忆文章,提到陈诚时,开口闭口陈小鬼,满带不屑或憎恶,甚至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一直是陈诚政敌的何应钦,包括熊式辉等,自然对陈诚也没有多少褒奖之辞,尤其是何应钦,几次三番欲把陈诚置于死地。

但这种敌视更多针对权力争斗而言,凭心而论,陈诚虽然比较嗜权,排挤异己,但并不是靠溜须拍马和裙带关系而飞黄腾达的“脓包”,陈诚能最终战胜其他对手,除了依靠心计与手段,更在于他的能力和作风。

陈诚的个人操守在国民党军中堪称楷模。除了忠诚,他的勤勉和廉洁世所公认。陈诚赖以起家的部队是第11师,1929年7月,陈诚刚刚担任师长,就对第11师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他把“不贪财,不怕死”作为用人的标准,同时,对部队加强整训,提高作战能力,很快,他有了一支会带兵、能打仗的部队。

陈诚担任第18军军长后,把自己的治军方略归纳为三句话,即经济公开、用人公开、意见公开,他带头执行军官减饷的制度,并严惩贪污行为。

陈诚号令严明而雷厉风行。中原大战中,团长刘天铎临阵脱逃,导致作战不利,刘天铎是刘峙之侄,而当时刘峙是陈诚的直接上司,陈诚顶住压力,经报蒋介石同意,将刘执行枪决。陈诚用人唯才。他重视黄埔和保定军校出身的军官,并敢于重用蒋介石不喜欢甚至反过蒋的人物,如冯玉祥麾下的孙连仲,广东的张发奎、薛岳、吴奇伟等等。

这样,在陈诚的努力下,以第11师和第18军为基石,不论籍贯、派系,只要善战、有才就有用武之地,一个较为开明、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土木系”庞大军事集团逐渐形成。“土木系”在国民党各派系中能够后来居上,与其廉洁奉公,令行禁止是分不开的。尤其越到后来,在普遍腐化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之中,黄埔精神已经名存实亡,在陈诚系将领中时或还能看到一些影子,这与陈诚的以身作则是分不开的。

在治台之前,陈诚的政治才干很早就有显现。陈诚向与胡适、蒋梦麟、梅贻琦、傅斯年、王世杰友善,对知识界的礼遇,或许对他的政治才能有一定影响。还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时,陈诚就提出实行所谓“限田制度”,采用向地主赎买土地的方法,实现孙中山先生在民生主义中提出的“耕者有其田”主张,但当时被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拒绝。抗战期间,陈诚主政湖北,又推行所谓“二五减租”等政策,成为其施政台湾的先河。

图 | 陈诚与胡适

1965年3月5日,陈诚病逝于台北。这位以反共闻名的国民党“二号人物”,留下了66字的遗言,耐人寻味的是,对“反共”、“反攻”等字眼却只字不提。

一、希望同志们一心一德,在总裁领导之下,完成国民革命大业;

二、不要消极,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国军民共此患难;

三、党存俱存,务求内部团结,前途大有可为。

陈诚去世后,蒋介石题一挽联:“光复志节已至最后奋斗关头,那堪吊此国殇,果有数耶。革命事业尚在共同完成阶段,竟忍夺我元辅,岂无天乎。”内中的万般感慨,只有自知了。

作为曾经与陈诚共事过的周恩来,也对其进行了中肯的评价:“陈辞修是爱国的人”。

时代掀开了新的一页。今天的南京普陀路10号,依然竹木扶疏,清幽宜人,透过一道铁门望去,历史的脚步,在人们的思绪里留下安静而绵长的回声。

文 | 凌云

原标题《“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小记国民党的“二号人物”陈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