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历史上贡献最大的皇后,她的一个签名保证了中华疆域的完整

原标题:隆裕:历史上贡献最大的皇后,她的一个签名保证了中华疆域的完整

隆裕:一生悲戚人,落寞伴黄昏

以前我是实在不喜欢这隆裕皇后,大家肯定同我也是一样的感觉吧,她长得丑不说,还瘦弱驼背,且还比那小鲜肉的光绪大三岁,背了个皇后之名,估计从来光绪也没恩宠过一次,难怪她无后代,几乎同守活寡无异。

同那洋派活泼,漂亮可人的珍妃不同,这隆裕真是没有什么情趣,想起珍妃被老佛爷丢到了井里,而她却稳坐皇后之位,每每这样一比较,在替珍妃掬一把清泪的同时,也对这隆裕有着些许地怨恨。

但是,她却做了一件彪炳万世的千秋伟业之事,虽然现在我们感觉不到,似乎一切都是应该的,顺其自然的。然而,在当时却并非如此,时势波云诡谲,瞬息万变,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但这隆裕皇后却做到了,她做到了对当时、对后世都最为有利的结果,那就是,将大清国控制下的版图,完整地交到中华民国手中。此乃不世之功,所以,她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皇后”

隆裕,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桂祥之女。光绪十四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光绪帝病逝后,依慈禧太后遗命由宣统帝即位,宣统帝称她为“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隆裕。而宣统帝时年仅三岁,因此由太后抚养;同时隆裕太后和宣统帝生父,摄政王载沣一同主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

宣统三年,以太后名义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结束了清朝自1636年以来共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民国二年,隆裕太后病逝,享年46岁。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

观大清一朝,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第一阶段,即创业时间,血雨腥风,波澜壮阔;以康雍乾为第二阶段,即守成时间,稳定发展,盛世太平;及至嘉庆以降,便开始了一路地下坡,幸好有个慈禧支撑,但到了后来,老佛爷也撑不住了,撒手西归之时,这帝国早已是百孔千疮,大厦将倾。这便是隆裕接手时的情景。

熟读历史之人应该知道,大清的倒台源于四川的保路运动,及清调湖北兵丁前去镇压,武昌空虚,起义肇始。但这次起义开始的定义则是一场汉人反抗满清的起义,我们从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提出的口号就能窥见一斑,叫作“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说白了,就是要把满人赶走,滚回你们老家去,恢复我大汉中华,这是辛亥革命的宗旨。

从中国军事博物馆珍藏的武昌起义旗帜的含义上,我们可以理解得更深一些,这旗帜叫作铁血十八星旗,是首义之旗,十八颗星代表晚明关内汉人所在的十八个行省。所以,时人是将这次革命理解为一次汉人的革命。

按一般常理来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嘛,如那明初之蒙元,敌不过那朱家大军,我回到我草原上去总行了吧。对这满人来说其实也可以这样效仿吧,反正你们汉人要赶我们走,我又打不过你,我回老家,去我那龙兴之地的东北总可以了吧。

而对十八个行省之外的,如蒙古,西藏,青海,宁夏这些少数民族省份来说,这汉人举事,与俺们何干,于是,原来忠于清朝廷的,在忙着“勤王”;而一些不满现状,感觉天要变了的投机分子,则想着如何“独立”了。

但是,隆裕皇后的一纸退位诏书,让这次的改朝换代变得很是顺畅,除少数如南京一些地方有战斗外,其它似乎是在很平静的状态下完成了过渡。而在这退位诏书中,一句关键词,让那些想入非非,蠢蠢欲动的分裂势力戛然而止。

这便是在诏书中,隆裕皇后明确指出:“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就是说,我是将我所有治下所有的领土和臣民,完全归于新兴的中华民国。仅此一句话,避免了全国性分裂的出现,保障了中国的统一,让革命的阵痛得以大大降低,可说功德无量。而隆裕皇后也因此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清王朝用这样一种很有尊严的方式谢幕。实乃“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这诏书出自状元实业家张謇手笔,写得不亢不卑,在情在理,深明大义。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养人者害人。可以说在朝将不朝之时,其言也哀,其言也善!虽是由宣统名义发布,然而却是隆裕签字生效。

大家知道当时左右时局的乃袁世凯,而南方的革命党及国人,虽然都觉得应该改朝换代了,都以极大的热枕参与革命。但如果象以前我们所知的真理,“反动派在退出历史舞台之前,总要作垂死地挣扎”那样,势必在全国范围内,又会战乱频发,生灵涂炭,从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

作为此时实际上最高统治者的隆裕皇后,就能力方面来说,自是不能同她姑姑慈禧相比,倘若慈禧在世是如何一个情况虽然不可猜测,但依照她一直对光绪的教育来看,强调的是要对得起祖宗,担心的是要入得了祖庙,以此来看,她是断不会使大清三百年基业,毁在她手上,不然,何以面对列祖列宗,必然要拼个你死我活的。

然而,隆裕是不会如慈禧那样做的,在国内南北和谈的整个过程之中,隆裕虽然也产生过一些幻想,但她却坚持不以血腥之手段对付革命党;没有耍过任何政治手段和搞过任何阴谋阻挡清廷退位,她所担心的只是皇室今后的生存,以及宣统小皇帝的性命安危。

你可以将此归结于她性格软弱,不生事,不惹事,逆来顺受地接受一切所发生的事情。但是,也正因为她这种天性的善良,在处理当时局势时,只是和平且平静,宁愿自己流泪到天明,也不给天下添乱。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尽管也许再努力也是徒劳的。

观世界范围内,政权更迭无不血腥相伴,无论是英国的光荣革命还是法国大革命,都使得许多人无家可归,人头落地;在中国则更是如此,似乎只有那陈桥的黄袍是个例外。而象清政府如此决绝地自我了断,乃是中国历史一次巨大进步。

隆裕签署的诏书宣布了五族共和,既避免了革命党人的激烈立场可能导致的国家分裂行为;又给即将出生的民国赋予了正朔法统地位,不给其他暴力主张者以上位口实,维护了大局稳定。仅此两点,使得我中华疆域完好无损,我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一如既往地屹立在世界东方,隆裕功不可没。她也因此被孙中山、黄兴等人尊为“女中尧舜”。

善良,识大体,性格温和,自责,尊重生命。这或许就是隆裕太后的本质。也许正因为这个本质,使她没有成为慈禧第二。虽然她“抑郁深宫二十余年。既无可誉,亦无可讥。惟清廷退位,后力居多,将来共和史中亦不失有价值之人物也。”

不可否认,隆裕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这逊位大业的,她的内心也非常地痛苦和自责,虽然依旧住在原来的地方紫禁城宫殿,看着这本来属于大清的基业却在自己手里断送,内心每每愧对列祖列宗,因此每天都过得郁郁寡欢。

不仅如此,她被大清宗室,遗老遗少们怨恨不已,还背上了各种骂名,以至于在她生日庆贺之时,竟几无皇室宗亲前来,看到这种情况,更加重了她内心的忧苦,回来后便一病不起,不久便逝世于长春宫。

据说,隆裕在逊位后,袁世凯感于她身上真正体现了传统妇女身上的优秀品质,“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想要纳之为妾,但隆裕是死活也不答应。

这事我没考证过,但从直觉就认为是天方夜谭。袁世凯逼隆裕走人,内心有愧疚之感,这个我相信,想那袁总统还不是个十恶不赦之人,他在对待妻妾问题上,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但要说依袁世凯之圆滑,必不会起如此不靠谱的想法,因为,再怎么样,这曾经的大清皇后,也不会下嫁你一个原来的奴才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