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案例告诉我们,运气有时候往往比天赋和努力更重要

原标题:曾国藩的案例告诉我们,运气有时候往往比天赋和努力更重要

曾国藩的案例告诉我们,运气有时候往往比天赋和努力更重要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的伟大人物,被誉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但史学界几乎一致认为他不是一个天才,他的成功一是得益于他的勤奋,二是运气占了很大的成分。

曾国藩自己也不讳言,在他写给家人、朋友的信中,不止一次提到过“不信书,信运气”的说法。

总的来看,曾国藩的运气确实很好,这个运气具体是指他的考运和官运。

先来说考运

曾国藩天赋不高,野史中曾记载说有一个毛贼潜入他的居室,准备等曾国藩入睡后再行盗窃,不料曾国藩因为无法按时背诵论语,让毛贼在梁上呆了大半个晚上。

快天亮的时候,毛贼终于忍不住了,他跳下来对着曾国藩说,就你这个德行还想读书应举,临走之前毛贼还羞辱了曾国藩一番,当着他的面背下了论语。

野史的记载未必可信,但曾国藩的天赋不高大致是事实。科举时代,读书人本身的素质一定要过硬,否则就难以在考场上拿下功名。

曾国藩在应童子试的时候十分不顺利,连续考了七次才拿下秀才功名。但此后的乡试、会试却异常顺利,23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然而,曾国藩的殿试成绩很不理想,仅是考了个三甲第四十二名。

按照惯例,殿试发榜后新科进士们要参加朝考,竞争翰林院庶吉士。一般情况下,庶吉士都在二甲进士中产生,三甲进士入选的机会很低。

俗话说考中进士就等于拿到了做官的资格证,而进入翰林院则是拿到了做大官的资格证。显然,曾国藩如果要是无法进入翰林院,那么对于他以后官职升迁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在朝考中,幸运之神再一次眷顾曾国藩,他取得了一等第三名的好成绩。试卷进呈御览之后,又被道光帝定为一等第二名。就这样,曾国藩被顺利地点为翰林。

基本上可以肯定,曾国藩如果未能进入翰林院,那么他将和大部分普通进士一样,终其一生也难以突破二品这个门槛,大概率会停留在五品这个阶段。

庶吉士不是正式的官职,只是翰林院的后备人才,他们进入庶常馆后需要学习三年,若是遇有恩科则提前毕业,官方称之为散馆。

庶吉士散馆同样也要以考试成绩来决定未来的出路,成绩优异的则可以继续留在翰林院,授予编修、检讨等职。留在翰林院任职,是庶吉士们最好的出路。

只不过,散馆考试难度很大,官场上素有“秀才怕岁考,翰林怕大考”一说。道光二十年曾国藩参加了散馆考试,道光帝亲自阅卷,将其列为二等第十九名,名次不算太高,但却可以留在翰林院。

大考之后,曾国藩被授予检讨。这里需要说一下,通过散馆考试的庶吉士如果留在翰林院,其授职是根据殿试成绩而定的,基本原则是二甲进士授编修(正七品),三甲进士授检讨(从七品),这也说明,殿试成绩就和现在的原始本科学历一样,始终决定着官员的仕途前程。

曾国藩本人对三甲进士的出身也是极不满意的,虽然他后来官居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可是三甲进士的头衔,始终让他耿耿于怀。

曾国藩在翰林院期间,曾给他的弟弟写过一封信,说他“幸而早得科名,未受其害”。由此得知,曾国藩假如不是考运好的话,此时必然仍在无用的八股时艺中奋斗挣扎。

再来说官运

曾国藩绝对不是一个学霸,但却是一个考霸。在翰林院任职压力是很大的,皇帝经常会举行各种考试来检验翰林们的学业。

曾国藩在翰林院七年,参加过的考试不知凡几,可每一次都能顺利通过。而每一次通过考试后,他的官职都会发生改变。

短短七年的时间,曾国藩从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一直升到从二品的内阁学士,由此具备了他此后出当大任的官阶与资格。若非命运如此的安排,他怎么能有如此好的运气呢?

曾国藩七年间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詹事府左右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后至礼部侍郎。

像曾国藩这样每隔一二年就超升一二阶的情形,在翰林中也是不多见的。就那同是翰林的胡林翼来说,他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胡林翼是道光十六年的进士,比曾国藩早二年,殿试名次也比曾国藩要好。朝考之后,胡林翼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

胡林翼在会试、殿试以及朝考中的步伐基本上与曾国藩是一致的,考运也是相当不错。但是胡林翼的官运就远远不及曾国藩了。

咸丰三年时,曾国藩已是正二品侍郎,而胡林翼还是从四品的黎平府知府。胡林翼后来凭借自己的干练,升任按察使、布政使,后一直升到巡抚,同样是正二品,胡林翼比曾国藩迟了七年。

曾国藩的考运、官运决定了他的未来,咸丰初年如果曾国藩只是一个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又或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京官,就算他有通天的本领,朝廷也不会让他在湖南办理团练,更不可能有后来的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所以说,人的一生多多少少都是需要一些运气的,甚至可以说,运气有时候比天赋和自身的努力更加重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