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与罗瘿公:男人间最高级的友情,是我活成了你

图片
作者:蝶梦依依
“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一代鸿儒一位戏子,机缘巧合成为忘年交真知己。
他们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亦父子。一个慧眼识珠、倾力相救,一个抱负不凡、知恩图报。
他们之间的义气、友谊和真情,尽显男人的风骨和气节,成就了一段梨园佳话,让人感动与感慨,他们就是名士罗瘿公和“四大名旦”之一的著名京剧大师程砚秋。
除却梅郎无此才,城东车马为君来;
笑余计日忙何事,看罢秋花又看梅。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罗瘿公写给程砚秋的诗。句句真诚,款款深情。
他们之间的挚交,把友情升级成最高级的样子,其实最高贵最干净的友情是你具备的可贵品质,无缝焊接移植到我的身上,我活成了你。
真挚的友情是,你值得我欣赏
人之相交,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他们所处的年代,晚清到民国,社会动荡不稳,混乱与激情交织,腐败与新生共进。
他们是身世经历完全不同的人,相识于梨园,深交于欣赏。
程砚秋1904年生于北京的一个旗人家庭,姓索绰罗,名承麟。原来祖上系爵,最后没落。随着父亲去世,晚清灭亡,这个家贫困窘迫起来,母亲托氏靠捡煤核过活。
他长到六岁这年,唱花脸的邻居看他们母子艰难,就建议让眉清目秀的承麟学戏,万一混成角能确保全家丰衣足食。
于是邻居牵线,他成了刀马旦荣蝶仙“手把徒弟”。
好听点是“手把徒弟”,实际上是“卖身徒弟”:学艺、挨打受骂、干家务,他们是契约8年。
荣蝶仙待徒严苛,对承麟非打即骂。严酷的环境下,承麟度过了一个悲惨的童年。
经过5年近乎魔鬼般的训练,他练就了过硬的功夫,文能唱,武能打。
11岁迎来登台机会,他给当时红旦“芙蓉草”唱开锣戏暖场,并用艺名程菊侬。这次亮相,一鸣惊人。
第二天,受人关注的不是“芙蓉草”,居然是这位暖场的少年。他扮相俊美,嗓音高亮爽丽。
在人们议论和赞叹声中,小菊侬引起一个人的强烈兴趣和好奇心。
此人是一代名士,为人正直侠义,交友甚广,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寒士,只要性情相投,皆为我友。这个人就是罗瘿公。
罗瘿公,广东顺德人,出生于一个仕宦世家,从小天资聪明,有“顺德神童”的美称。就读于万木草堂、广雅书院。与陈千秋、梁启超等同为康有为弟子。
他博学多才,尤以诗词极佳,有“诗伯”之称。也因为有才,先后出任总统府秘书、国务院参议等要职。
后来,袁世凯复辟称帝,他不满政治的腐烂和黑暗,退出官场,卖文卖字为生。
放弃功名利禄他不后悔,在诗中写道:扰扰名利趋苦恼,纷纷蛮触自争持。终年听曲行呤处,尽是先生快活时。
告别政坛,流连于文坛和戏院,宁愿与伶人为伍。
他急于想结识这位梨园新星,于是偕同好友专程去看程菊侬的演出。
这一见,是相见恨晚,他说:一见惊其慧丽,聆其音,宛转妥帖,有先正之风。再见温宛绰约,容光四照,与之谈,温雅有度。
他比菊侬大32岁,但是相谈甚欢,给予菊侬最大限度的关切和教导。
他们之间的友情,和年龄身份身世无关,是从心底的赏识。
图片
温暖的友情是,带来命运的转机
菊侬随着人气的飙升,粉丝的增长,师傅荣蝶仙安排他频繁演出,日场连夜场,片刻不容休息,晚上唱完回到家,还要干杂活。
由于太辛劳,13岁的程菊侬提起“倒仓”了,荣蝶仙并没有让他休息的意思,继续接单。
无奈又无助的程菊侬,拖着半哑的嗓子到处唱,毁灭已经无疑。
罗瘿公了解到菊侬的困境,他要挽救这颗新星。程菊侬和荣蝶仙的契约是八年,期限不到,提前赎身,需要一大笔赎金。
罗瘿公一贫如洗,但这些并没有难到他,他找到金融界的朋友,贷款700大洋,把菊侬从荣蝶仙家解救出来。
菊侬像困鸟出笼,展翅高飞。看着菊侬欣喜清澈坚定的眼神,罗瘿公更是喜不自禁。
脱口吟诗:
金绦初解鸟高飞,谁道轻抛旧舞衣。
柳絮作团春烂漫,随风直送玉郎归。
罗瘿公又借钱,帮助菊侬和程母从贫民大杂院,搬到新居,新居离梅兰芳和王瑶卿的住处很近。
请来老中医给菊侬调治,罗瘿公为他改名艳秋,字玉霜。十多年后,又改砚秋。
罗瘿公争分夺秒教授砚秋诗词和绘画,研习经史,练习书法。他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砚秋适应并快速成长。
养嗓练功期间,又延请名师教习他昆曲、武功,为了提高砚秋的艺术修养,还专门安排时间看电影等。
罗瘿公仗义施救,不但挽救一个险些被葬送的天才,他还有更宏伟的目标,将这位天才少年引向辉煌之路。
这才是真正的友情:急你所急,想你所想,为了你,我倾其全力,倾尽所有,不惜一切代价,带给你命运的转机。
图片
梅兰芳(前)与程砚秋
感人的友情是,用一生来感恩
如果程是千里马,罗瘿公就是伯乐。
一切看似峰回路转,但是人生的变故无处不在,一场更大的考验在等着他们,接着踏上了一条探险创新之路。
有罗瘿公牵线,砚秋分别拜梅兰芳和王瑶卿为师,梅兰芳太忙,无暇顾及他,他就每天去王先生那里学习。
王先生被称为“通天教主”,客人和徒弟太多,每天来往于王先生家里的人络绎不绝。
开始先生并没教他,他自己在那个环境里倾听和悟。有一天王先生让他清唱几句,砚秋的心情沉到谷底,自己的嗓子出现了“鬼音”。
王瑶卿不愧是一代艺术巨匠,鼓励对他说:你的嗓音很特别,如果模仿别人就没饭,如果闯就有饭。
砚秋被这一个“闯”字点醒,他生性刚强,决定闯一条新路,为自己也为恩公罗瘿公。
在师傅王瑶卿、罗瘿公帮助和指点下,几年下来,经过反复练习,他终于摸索出一种以气催声的唱法,苦苦地练出了一条高低咸宜的“功夫嗓子” 。
他练就的虚音,内行叫“救命音”,这种声音如断如续,曲折婉转,时而“雾里看山”,时而“春光明媚”,变化多端,别有韵味,与众不同,独具神采。
1921年,他带着新韵新腔,重返京剧舞台,唱腔一出,让观众耳目一新,痴迷陶醉,风靡京城。
接下来两年,他在上海的两轮演出也是一炮而响,盛世空前。这时的砚秋,真正成了名角,轰动梨园,扬名南北。
图片
可是师傅罗瘿公却因积劳成疾,肝癌晚期住进医院。罗瘿公一直为砚秋写新戏10余出。病中不顾医生警告,还继续写。
程砚秋不仅把师傅送到最好的医院治疗,还独自担负着一切治疗及生活费用,演出完毕,守护师傅,细心地给罗瘿公喂茶饭药汤、擦洗身子。
怎奈病情太重,医治无效,罗瘿公于1924年病逝。师傅的离世,程砚秋悲痛欲绝,停演数月,为师傅举行了隆重的丧礼。
他知恩图报,忠肝义胆之举被康有为诗赞:
落井至交甘下石,反颜同室倒操戈;
近人翻覆闻犹畏,为汝怀恩见岂多。
惊梦前程思玉茗,抚琴感泪听云和,
万金报德持丧服,将相如惭菊部何!
因此他被称为“义伶”。
罗临终前,希望安葬于京西香山、西山一带,并希望墓碑由散原老人陈三立来书写。
砚秋不但在京西万花山四平台为师傅购建墓地,还特地跑了一趟杭州西湖,拜见散原老人,乞书“诗人罗瘿公之墓”七字。
回想起师傅的谆谆教导,他泪如雨下,写诗祭拜:
明月似诗魂,见月不见人。
回想伤心话,时时泪满襟。
西山虽在望,独坐叹良辰。
供影亲奠酒,聊以尽我心。
恩义实难忘,对月倍伤神。
一字一泪,情深意切。
他是一个重情的人,只要空闲,就去师傅的坟上祭拜。二十多年从没间断。罗瘿公去世后,妻傻女疯,一直是程砚秋照顾,提供一切生活开销。 
这就是最感人的友情,你的恩情我牢记在心,我用一生来感恩。
图片
高级的友谊是,我活成了你
罗瘿公在思想、文化、艺术、做人、道德上,对程砚秋的一生影响巨大。
罗瘿公的书法尤其精湛,鲁迅先生就有“写字找罗瘿公,写诗找黄晦闻”的说法。
程砚秋诗、书、文、画等方面的艺术修养,得益于是罗瘿公手把手的教导。
和罗先生密切交往的多是文人和民国人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耳熏目染,程砚秋儒雅的气质和文学造诣极高。
罗瘿公学识广博,除了《菊部丛谈》《瘿庵诗集》,还著有《庚子国变记》、《中俄伊犁交涉始末》、《太平天国战纪》等。
程砚秋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他是那个年代唯一自费出国留学的艺人。
他始终坚持戏剧改革,写了多篇京剧艺术功法理论的文章,共百余篇,出版著作《程砚秋戏曲文集》。
图片
程砚秋与罗瘿公,金仲荪等合影
罗瘿公一身正气,不为金钱权势弯腰,清高清廉。程砚秋不畏权贵,铮铮傲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华,北平沦陷,敌伪当局要求艺人们义务表演。
面对敌人的威逼,程砚秋断然拒绝。并说宁死在枪下也决不从命。特务们没想到看上去文质彬彬的程砚秋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明里暗里的想迫害他,他毫不畏惧,有一次演出回来,在车站只身痛打特务的事,让人敬佩之余,直呼痛快。
他以罢演的形式,来反抗不义之战,最后直接退出戏台扛起锄头,去青龙桥务农。
很多人由衷感叹,在这个有着“冰雪之操”的艺人身上,仍保留着文人罗瘿公的气度。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他们修身克己,淡泊名利,以德铭世。
程砚秋曾在菊花图上题诗:
淡极方知艳,清疏亦自奇。
风霜都历尽,留得后开枝。
正是他们为人的写照。
洒脱、高洁、坚强,不随波逐流、不屈膝逢迎,在花红柳绿中站稳脚跟,在权势金钱面前目不斜视。他就是罗瘿公的再版。
世间的真情,无关于贫贱富贵,不拘于岁月长短,是灵魂深处的相知,是精神的高度相似,是永久的无可替代,是我甘心情愿活成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