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Van他游戏
什么是法币

什么是法币

看近代中国货币史,对一个新名词产生了兴趣,法币。


即法国的货币。


当然不是,法币是旧中国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货币的名称。当时国民政府强制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的钞票为法定货币(即法币)。



法币之前是什么呢?简单讲,在这之前,我们还在用”银子“作货币。


为什么要用法币呢?因为当时国际上的“白银风潮”,银价飞涨,国内无力抵抗,白银大量外流。仅从海关统计,1934年的白银外流就达约2.6亿。我们的”银子“少了,很自然出现了市场资金短缺,币值升高,物价下跌,经济难以运转的现象。


经济凋敝,内忧外患,再被国外挤兑,我们的市场要崩溃了。因此当时的国民政府大手一挥,开始货币改革。


明朝中叶前,我国一直在用铜钱,中叶后,开始用白银。自1935年11月4日,我们摆脱白银,开始用纸币。


法币发行,只允许用纸币,不再用银元。白银由政府控制,国有,禁止外流。有了扎实的基础,经济市场才开始良性运转。甚至有人士认为“1936年是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一年”。


法币发行开了个好头,但可惜的是,国民政府还是太小看了经济运行规律。抗战爆发,政府钱不够支出,只能拼命印钞。抗战八年,法币膨胀了八年。抗战胜利前,法币发行额只有15亿,抗战胜利时,发行额已经到了5569亿。货币购买力更是直接掉到了战前的两千分之一。还没有结束呢,内战后的法币的发行额更是突破天际,截止1948年8月21日,法币发行额已经达到了663.7万亿。举个不恰当的比喻,不用沧海桑田,九牛就已经变成了一毛。


南京政权企图救火,用”金圆券“代替”法币“,掩盖通货膨胀。不想火越烧越旺,新政三个月不到便已破产。然后有了我国历史上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1948年8月20日发行至1949年5月25日的9个多月间,物价上涨了百万倍。买一粒米,需要130多金圆。这不是游戏模拟的失败案例,而是活生生的现状。当时百姓之苦难可想而知。


给人民政府留下烂摊子,蒋介石拍屁股跑了。他顺便带走了上海中央银行总行库房中的257万两黄金、3400万枚银元。正是靠着这些储备,蒋政权得以改革台湾币制,实现台湾经济的转型。


发布于 2020-02-05 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