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照千古 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直臣的谏言之行

文天祥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不错的家庭条件给文天祥提供了良好的读书环境,自幼聪颖的文天祥刻苦学习,在十八岁那一年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时随父前往南宋都城临安应试,在挥洒万言的议论策对后被宋理宗选为状元。当时的考官评价文天祥“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而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在被定为状元的四天后文天祥父亲去世,他回乡守丧三年。1259年三路蒙古大军攻宋,成都、潭州(长沙)、鄂州(武汉)被围,临安朝廷人心惶惶,宦官董宋臣向宋理宗提请迁都沿海一带,便于将来以海逃跑,朝廷上下竟无一人反驳。守孝期满回朝担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愤而上书要求斩杀董宋臣,宋理宗不予采纳,幸运的是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合州城下病死,忽必烈急欲北归争夺汗位从而接受了南宋丞相贾似道的称臣纳贡,南宋脱困一时。文天祥多次弹劾董宋臣,常常讽刺贾似道,因此不得南宋权贵喜欢,常年在外当官,十多年间履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在三十八岁时贾似道只是指使台臣张志立弹劾文天祥将其罢免。被罢免后的文天祥回乡生活。1273年文天祥被起用为提点荆湖南路刑狱,1274年转任赣州知州,同时这一年继承地位的蒙古大汗忽必烈率20万大军攻宋,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抗元的悲怆之举

临安的南宋朝廷由于宋度宗刚死,年仅4岁的宋恭帝赵隰继位,由谢太后执政。谢太后诏书天下兵马勤王,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接到诏书后散尽家财,放下手中的笔拿起剑穿上铠甲聚集三万义军起兵勤王,文天祥以新官职平江知府率义军支援常州,常州城下义军与蒙古军队苦战,无奈常州守将张全临阵脱逃义军大败,之后文天祥在都城临安城内决议死守都城决战蒙军。1276年正月,蒙军兵临城下,谢太后向蒙古投降,负责与蒙古谈判的丞相陈宜中连夜逃跑,文天祥升任丞相负责与元将伯颜谈判,谈判过程中文天祥不畏元军痛斥伯颜,伯颜愤怒扣留文天祥。南宋朝廷投降,宋恭帝赵隰被押往大都,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赵昰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在被押往大都的路上,在镇江脱逃,一路南归企图整军再战,但是元军散播消息文天祥已经降元,南下是为元军攻占土地,文天祥屡遭猜忌,辗转南方的文天祥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的时间里,文天祥带着残兵一路战火一路败退温州、庐陵、河州,1278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

囚徒的痛苦之旅

被俘后的文天祥被押至元军汉人张弘范的大营中,张弘范敬佩文天祥的忠贞,一心想劝降文天祥,在让文天祥给宋将张世杰写劝降信时,文天祥写下了千古诗篇《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而最让文天祥痛苦的是他以囚徒的身份在元营目睹了崖山海战南宋的灭亡,面对张弘范的再次劝降,文天祥答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张弘范见无法劝降文天祥,将文天祥压赴大都。囚车从广东出发一路北上,离国故地越来越远,在渡过长江后他知道他再也无法回到故土,文天祥的内心更加悲怆。在到达大都后,忽必烈下令以上宾之礼接待文天祥,希望文天祥投降做元朝的臣子。当投降元朝的状元宰相留梦炎劝降文天祥时,文天祥直面怒斥。当年幼的宋恭帝赵隰劝降时,文天祥跪拜流涕道“圣驾请回”。当元朝平章政事阿合马提醒文天祥他的生死在自己手中时,文天祥视死如归。当忽必烈向文天祥许诺“汝以事宋之心事我,当以汝为宰相”时,文天祥“愿赐之一死足矣!”。在忽必烈纠结是否放过文天祥时,留梦炎这个可耻可悲奸诈之人向忽必烈强调放过文天祥,复为号召江南义士抗元。

1282年 12月9日,文天祥身着南宋衣冠向南方跪拜后从容就义,时年47岁。文天祥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后在文天祥的衣服中发现他所作的绝命诗: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发布于 2020-10-04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