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上过军校的毛泽东,为何总能以弱胜强?16个字“必胜秘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16个字被称为游击战十六字诀,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存在。
关于游击战十六字诀,最主流的说法就是毛泽东在作战实践中形成和提出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井冈山时期。

图|秋收起义油画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着工农革命军来到了井冈山,在遂川县城召开了联席会议,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坚壁清野,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的原则,后来总结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当年参加过联席会议的万安县县委委员曾华英在回忆时说道:
“毛主席在遂川会议上教导我们对付敌人的办法,我们要了解敌人的情况,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人来了就退,敌人退了我们就追。”
讲到这里,笔者要提出一个问题:从未上过军校的毛泽东,为何总能以弱胜强?
毋庸置疑,毛泽东的16字诀在后续的抗日战争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尤其是针对日寇的“拉网扫荡”,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次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将日寇赶出了中华大地。
但其实这16字诀背后,隐藏的是毛泽东与众不同的军事思维和指挥才能,这一点也是毛泽东和其他将领都不同的地方,成为了毛泽东的“必胜秘诀”!

图|毛泽东在井冈山上油画
一、木枪对真枪,250对2000
毛泽东第一次指挥作战的时候,他还是湖南第一师范的一名学生。护法战争中,北洋军阀一路向北撤退,驻守长沙的北洋军阀傅良佐被桂系军阀谭浩明击溃,傅良佐逃跑了,只留下2000多名残兵四下逃窜。
接下来的情况就很微妙了,傅良佐走后,桂系军阀并没有进城,这种情况是非常不正常的。长沙城中的百姓人心惶惶,大家都不知道接下来会面临着什么。
位于长沙南郊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北洋军阀撤退的必经之路,北洋军阀一向以“抗敌不足,扰民有余”而出名,所过之处必将鸡飞狗跳。


校方领导决定疏散学生,去往城东躲避,但是毛泽东主动请缨。毛泽东在学校成立了学生志愿军,在危难当头之际,决定亲自带领志愿军守卫学校安全。
校方同意了毛泽东的请求,毛泽东当即就将志愿军学生部署到了学校周围,北洋军阀的残兵看到学校有志愿军守卫,一时间不知道虚实,不敢贸然上前。
毛泽东隐蔽在暗处观察北洋军阀的一举一动,发现这支残兵逗留在猴子石一带,迟迟不敢有所动作。毛泽东将200余名志愿军学生分成三队,拿着木枪,分散开站在猴子石周围的山头上,又打电话叫来了50名带着真枪的警察。
等人都到齐以后,毛泽东一声令下,学生们就在山头上大声呼喊,还在铁桶里放鞭炮,拿着真枪的警察不断鸣枪,一时间“枪炮齐鸣”,周围都是呼喊声,北洋军阀残兵误以为自己中了桂军的埋伏,纷纷缴械投降了。

图|北洋军队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支残兵,毛泽东找到了湖南商会,分析了利弊,最终商会出钱将这些残兵遣散了,长沙城安然无恙,百姓们都躲过了这次劫难。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指挥,木枪对真枪,250对2000,结果大获全胜。学校的师生高度赞扬了毛泽东的军事谋略,事后有人问毛泽东:“你怎么就知道北洋残兵不敢开枪还击呢?”
毛泽东笑了笑,回答:“败军若有意劫城,当夜就会发起攻击,按兵不动多半是疲惫胆虚,所以我知道只需要一呼,他们必从!”周围人听完纷纷对毛泽东赞赏不已。
第一次指挥,毛泽东就展现出了他那与众不同的军事指挥天赋,完全超脱于常规,但是又符合人之常情,毛泽东这种独特的指挥作战思维也成为了日后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

图|学生时期的毛泽东油画
后来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其实这个时候的工农革命军处境非常艰难。井冈山上有一个“山大王”,外号“朱聋子”。朱聋子打仗也有些鬼才,在对付官兵的时候,充分利用了井冈山的险要地形,和官兵“打圈子”,绕着官兵满山转,弄得这些官兵毫无办法。
当时谭震林说,要是敌人上来两个团,我们就打不赢了。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工农革命军实力还是非常弱小的,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从朱聋子的“打圈子”战术中受到了启发,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作战方针。
朱聋子的“打圈子”是自保,毛泽东提出的16字诀则是既要保护自己,还要会打仗,不仅要消灭敌人,还要缴获武器。在这种军事思想下,彼时的工农革命军提倡“赚钱就来,蚀本不干”,在这样的思想下,工农革命军逐渐发展壮大。

图|中国工农革命军
朱毛”会师后,毛泽东将16字诀化为了具体的军事行动,在奇袭宁冈新城的战役中,成功粉碎了国民党的“进剿”。
井冈山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江西反动当局的注意,下令吉安驻地的国民党务必肃清万安、宁冈、遂川等地的革命军。在收到命令后,敌军派遣第80团和第79团的一个营对宁冈新城展开了“进剿”。
毛泽东得知后,立马率领工农革命军第1团从遂川返回了井冈山。新城位于宁冈东部,很容易到达永新县。敌人一旦占领新城,我军会极其被动,新城对于宁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非常重要。

图|工农革命军
敌军在进驻新城后展开了整修,他们自认为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远在遂川,不足以对他们构成威胁,所以疏于防范。毛泽东一直隐蔽行动,暗中观察新城的这批敌人,发现敌人毫无戒备,于是提出了“奇袭作战”。
1928年2月18日清晨,驻扎在城中的敌人和往常一样进行操练。工农革命军早已悄悄地埋伏在了周围,等到敌人将枪都放在一起开始操练的时候,工农革命军突然开火,当即杀伤敌军一个排,其余人丢盔卸甲仓皇逃窜。
就在这个时候,工农革命军第3营和特务连对东门和北门发起了进攻,敌人在东门外的护城河上以强烈的火力封锁了护城河上的小桥,3营一时间突击受阻。3营营长伍中豪当机立断,重新布置了战斗,一出“火烧东门”让工农革命军成功涌入城内。
敌人纷纷转向西门突围,没想到工农革命军2团早早就埋伏在了西门外的水田中,前有埋伏,后有追兵,敌79团的一个营被全歼,300余人被俘虏,宁冈新城奇袭战大获全胜。这也是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这一战中灵活地运用了游击队16字诀。

图|奇袭宁冈新城
二、抗日战争显神威
毛泽东提出的游击队16字诀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出了最大的效力,早期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毛泽东总结出了这16个字,从此中共逐渐走上了“常胜之路”。
抗日战争年代,八路军“小米加步枪”应对日寇的“飞机加大炮”,在如此艰苦卓绝的战斗前提下,经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其中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毛泽东的这一战术思想。
大刀、梭镖、斧头、瀑布、溪流、石头……都是八路军杀敌的武器。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围困战等灵活多变的战术都是基于游击队16字诀上衍生出来的,这些神出鬼没的独特战法,一次次将日本侵略战打得晕头转向、溃不成军。

图|日本侵略者
麻雀战是最能体现游击队16字诀的战术。麻雀战最常用于民兵战斗中,也是最能发挥民兵特长的游击作战。
民兵的武器和装备都非常落后,几个人共用一条枪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个时候,耕地的犁耙、锄头都成了攻击敌人的武器,民兵唯一能够压制敌人的特长就是对地形的熟悉。小股民兵组合在一起,巧妙利用地形,在山野密林、街头巷尾、地道暗洞等地形中和敌人展开作战,东一枪、西一枪,神出鬼没,让敌人完全抓不住要领。
这种出其不意的战术极其有效,一击成功后就立马撤退,绝不贪战,等敌人反应过来追上来的时候,民兵早已失去了踪影。然后趁敌人不备的时候,再次发起偷袭,一击成功,再次撤退。
就像麻雀啄食一样,灵活又多变,机动性极高,日寇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坐立难安,狼狈不堪。

图|抗日民兵
在抗战前期,麻雀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战术让我军伤亡大大减低,还能对敌人展开有效攻击,等到抗战中期的时候,就轮到地道战出来大显神威了。
地道战主要是为了应对日寇对我国根据地展开的“扫荡”、“蚕食”、“清剿”,晋察冀多平原,没有山林可以依靠,在这种情况下,机智的中国军民研究出了地道战。
地道纵横交织、户户相通、村村相连,在地下形成了一张巨大又紧密的联系网,成为了保存我方有生力量和消灭敌人的一大法宝。在地道战中,我军的转移变得更加有效和迅速,充分利用了复杂的地道网络,对敌人展开了出其不意的打击。

图|地道模型
利用地道优势,我军再次实现了麻雀战,东一枪,西一枪,弄得敌人晕头转向,应接不暇。最出名的就是冀中冉庄的民兵,利用地道战打了许多胜仗,他们的英雄事迹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地道战》。
日伪军一听到冉庄就被吓破了胆,还传出了“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的俗语,冉庄民兵先后作战157次,依托地道作战55次,给予了日伪军重创。
至1944年年底,平原地区的军民就挖了1.25万公里的地道,形成了一条抗击日寇侵略的地下长城,为抗击日寇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电影《地道战》
伏击战是打击敌人最为有效的一种战术,可以大规模地消灭敌人,主要分为待伏和诱伏。待伏就是在得知敌人的动态情报后,早早的埋伏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诱伏就是将敌人引入自己的埋伏点,或者引诱敌人前来增援,在路上伏击敌人。
不论是待伏还是诱伏,都成为了抗日战争年代中最为常见的战术。1944年的时候,太岳区安泽县便有一批日军要给城内的敌人送物资,截获了消息的民兵早早地埋伏在了城西的柳寨村,就等敌人走入伏击圈。
日军的运输队进入伏击圈后,早已埋设好的地雷“轰隆隆”爆炸,炸得尘土飞扬,敌人猝不及防地遭受了攻击,还未组成攻击阵型的时候,埋伏好的民兵就冲了上来,七八分钟的时间,便将这一小股日军悉数消灭,只剩下一个伤兵逃跑了。

图|《地雷战》油画
伏击战不仅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后续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扬,为大规模消灭敌人制造了机会,让敌人闻风丧胆。
在后续的战斗中,还出现了窑洞战、捕捉战、攻心战等一系列的神奇战术,为我军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多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和“清剿”,成为了抗日战争史上最为光辉的一页。

图|八路军战士在前线作战
三、隐藏在16字诀后的高深智慧
游击队16字诀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其实不论是哪一种战术,都离不开毛泽东与众不同的军事指挥智慧。
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重大战略决策基本上都只有高级将领掌握,上级下达决策,下级听从命令,但是抗战的胜利却是中国广大军民一次次的小胜利积少成多,最终成功地将日寇赶出了中国。
这也就意味着,中共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拥有决策能力,要能够根据当前战局作出分析,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判断,但是这种判断又不能超脱于上级命令之外,这也成为了毛泽东军事指挥思想最为与众不同的一点。

图|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自从井冈山三湾改编开始,毛泽东就非常注重提升战士的作战意识,培养战士对战局的认识能力,要让战士明白,自己是为谁而打仗。在明确作战意图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机动地完成任务。
正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带领下,涌现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指挥人才。相比起机械地让士兵执行命令,这样做更加灵活多变,能够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局。
在日军“拉网扫荡”的时候,经常无法及时收到上级命令。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成为了队伍的决策者,大家举手表决决定行动目的,时间一长,我军战士都得到了巨大的成长,出现了许多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这也是毛主席出奇制胜的“秘诀”!

图|毛泽东在延安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时不少战士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对于高深的战术指挥词语都无法理解。这个时候就要提到毛主席的语言艺术了,为了能够让战士和百姓从根本上理解决策,毛主席经常举一些非常接地气的例子,将中共颁布的许多条例都口语化。
就比如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动准则,用词非常接地气,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
三大纪律”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功,这样的大白话通俗易懂,又言简意赅地说明了纪律内容,好理解又好记,成为了我军战士时刻铭记的行为准则。

图|群众送别红军战士
游击队16字诀是毛主席提出的,但是后续的发扬都是战士们在实际战斗中总结出来的,根据这16个字,结合当时的战局,研究出一种符合当前形势的新战术。我军战士们就这样一路摸索,一路成长,最终凭借着不灭的信仰,一次次地创造奇迹。
从毛主席到基层战士,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信仰,都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打仗。毛主席之所以伟大,与其带来的精神鼓舞脱不开干系。从红军到解放军,每一个战士都有自己的喜好,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都有着自己的主见和思想。
我军取得的所有胜利,都是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充分激发出每一个战士的潜力,每个人都是胜利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图|毛泽东在基层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我军一直主张“从经验中学习”,毛主席曾经对程思远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知道我是靠什么吃饭吗?”
程思远疑惑地回答“不知道”,毛主席笑着说道:“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毛主席是世界上集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于一身的人,他的理论来自于实践,他的实践又源于理论。从南昌起义到抗美援朝战争,毛主席亲手写下了非常多的军事论著和作战论文。
在这些文献中,毛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非常全面的以弱取胜、以劣胜优的军事理论,成为了一盏光芒万丈的明灯,照亮了深渊中的中国,并且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树立起了一座新的丰碑。

图|毛主席奋笔疾书
早期红军主要是仿造苏联的经验,但是一次次的失败,尤其是李德的错误,让中共红军元气大伤。毛主席不断地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当时红军转移到瑞金时,上级决定攻打长沙,毛主席非常理智地分析了局势,彼时的红军攻打长沙无异于以卵击石。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大胆地先破而后立,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带领中共红军走上了一条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
在此之前,毛主席饱受争议,一度被边缘化,但是他依旧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并且不断进行动员工作,终于得到了组织的认可。遵义会议上,毛主席据理力争,从错误的道路上将中国革命拉回了正轨。

图|《遵义会议》油画
四、毛主席军事指挥才能为何如此卓越
毛主席之所以非常注重对战士们决策能力的培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毛主席有在基层从军的经历。
毛主席从来没有上过军校,是从毫无背景的普通学生做起(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了革命团体新民学会),相比较同时期的高级指挥官,拥有这种基层经验的不算多。粟裕是从普通士兵做起的,但是他一入门就是叶挺25师的教导队,类似于军营学校,该学习的军事指挥能力和作战知识一个不少。
毛主席则是从最普通的士兵做起,有文化知识的毛主席还经常帮战友们写信、算账,平日里一起劳动和训练,这也导致毛主席在下达决策的时候,能够从基层士兵和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民众的力量。

图|毛泽东在群众中
井冈山时期,战士们都称呼毛主席为“毛委员”,但是大家却和这位毛委员非常的亲近。别的军官都是各种金丝眼镜、金戒指、金手表加身,毛主席则是一身布衣,平凡又低调,混在战士们中甚至一眼都找不到人。
正是这种低调,让战士们对毛主席好感倍生,这也让毛主席在后续的工作展开中顺利了不少。要知道在旧社会的军队中,普通士兵经常会被长官剥削和欺辱,甚至有些军官还会抢夺士兵的个人财物,军阀气息严重,军官和士兵很难做到团结一心。
毛主席则是主张推行官兵平等,军官叫作“指挥员”,士兵叫做“战斗员”,不论是什么官衔,什么职称,见面后大家都能称呼一声“同志”,这也是毛主席最想看到的局面。
拥有这样的领袖,这支队伍在战斗尚未开始就已经凝聚成了一股绳,日本人的大炮炸不烂,美国人的飞机轰不掉!

图|毛主席在群众中
除此以外,毛主席还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这种精神在世界各国军事家中都是非常少见的,正是这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才能让毛主席在大革命失败后,另辟蹊径地想到了去井冈山上当“山大王”,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路线。
在1947年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毛主席派遣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将一把钢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插得老蒋无力反击。正是因为这种常理难以预测的战术思维,让毛主席总能在战场上掌握主动权,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图|“伟大领袖”毛主席
结语:
无论是游击队16字诀,还是毛主席对基层人员的思想建设,都证明了毛主席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深智慧。同样,毛主席的亲身经历也向我们证明了实践的重要性,正如爱迪生那句“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作为军事天才的毛主席也离不开了实践的经验和总结,正是这种精神,让毛主席愈战越勇,越战越强,谱写出了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这盛世,如您所愿!

编辑于 2021-12-01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