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国】山在虚无缥渺间——(A1)写在东宁世界观之前 基础设定与地理介绍

【东宁国】山在虚无缥渺间——(A1)写在东宁世界观之前 基础设定与地理介绍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一、概述

东海茫茫,仙山何在?

  不知为何,自秦始皇以来,有无数皇帝听信道士的话,相信东海外有仙山。那里是道教版的“极乐世界”,相传那里有长生不老之药,只要能找到,就真的可以长生不老。甚至于白居易在《长恨歌》里面写:“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这瀛洲、蓬莱的仙山寄托了太多人的想象。

  可是结局并不尽如人意。

  那些仙山并不存在,这些寻仙问道的活动,都是彻头彻尾的骗局。文学作品的想像很美好,但它们是虚构的。

  可是,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个岛呢?

  可是,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地方,宛如桃花源一样的,和谐安宁,原始丰饶(?)的土地,东亚历史又会如何进行下去呢?

  那大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都要失望了吧。这里也是人间,也是一样的现实。不过,他们对瀛洲的渴求可能会造就一个崭新的国家……

东宁岛全图


将要写的这些文章,说是半架空,其实连半架空也算不上,因为这个岛的位置太特殊了,几乎处在东亚华夏文明圈——中日韩三国的核心处,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三个国家的影响,甚至于直接被中原王朝所统治。

这个想法,我初一时就有了,当时可能单纯地只是希望独立的设计一个有异于中原王朝但又是海洋文明的国家。不过当时对历史的认知还很肤浅,最后发现难以驾驭,不了了之了,又过了好多年,到现在我才终于理清了大致的思路……

  总体来说,大致的故事走向就是中原地区的人民不断地向这个岛移民,或是因战乱,或是因别的什么原因。

  岛上文明的起源始于殷商的灭亡,当时殷商大军伐东夷,听到国灭的消息后,很多人乘船出逃,顺风漂流到了该岛,送去了文明的曙光。随后,徐福东渡,确认此处大有可为后,又第二次求见秦始皇索要兵士,随即在岭西开拓了大量土地,建立了岛上第一个国家——前瀛洲国。

  在中原王朝达到盛世时,这座岛就会不可避免的被征服,或是变成朝贡国;在乱世时,这个岛国却能纵横捭阖,至少在东海上能成为地区一霸。

  最后,面对于近代的殖民大潮,也没有避免成为半殖民地的厄运,最后还被日本傀儡统治甚至险些被吞并,到了二战胜利后,走向君主立宪制度,最终仍实现了经济腾飞,与本世界线的“亚洲四小龙”达到平起平坐的程度。


二、地理

首先请看一下东宁岛在东海上的大致位置:

(图片系ps合成)

然后这里是地形图:

简要的水系图(起名太费脑了)

这座岛初称瀛洲岛,现代的名称是东宁岛,因在岛上建立并延续至今的近古政权东宁国而得名。

  东宁国全国领土面积大约为17万平方千米,现代东宁国的人口总数据统计达到了3720万人(熙明四十四载(2018)统计数据)(相较于台湾、日本,人口密度已经是相对较低了。岛内高山较多可能是主要原因。)

  这就是本岛屿的大致地形图。

  本岛大概形成于100万年前的海底火山爆发,总体来说还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岛屿。岛中央的天柱峰就是这次喷发导致地势抬高造成的,同时,位处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动十分活跃。天柱峰虽然被认定为休眠火山,但是考证和历史记载表明表示自岛上有人类活动以来它还没有爆发过。

  岛西的蓬莱山脉及岛南的瀛洲山脉连同天柱峰将这个岛屿分成了东西两个相对隔绝的区域。这两个隔绝的区域直到蒙古入侵才连为一体。地理学家笼统地称作岭西地区与岭东地区。

  而固始山和永顺河又将整个岭西地区分为两个部分,瀛洲平原和京畿平原。瀛洲平原在面积上来讲更大,开发的历史也比后者要早的多。但后者的土地更加富饶,同时也是全岛的政治、经济中心。

  而东部平原长期以来被日本等国家占据,直到元时才与岭西建立联系。元军攻下岭东,主要是为了准备征服日本,当时岭东地区肥沃的水土条件让那里成为了蒙古大军天然的草料场。后来东征日本遇台风失败后,牧场渐渐荒废,大批岭西的失地农民悄悄迁徙过去,自此岭东也被大规模开发,至清前期,山岭两侧竟达到能分庭抗礼的地步。

 在深山中直到现代也依然有原住民的存在,他们是这个岛上最早的人类,但是大部分部落始终没有发展出农耕文明,只有一个靠近永顺河冲积平原的小部落终于习得了农耕文明,建立了一个“林岭国”,对这个国家的记载相当少,并且最后这个国家很快被唐军灭亡,所有证明它存在过的痕迹都几乎被抹杀,所以,原住民们又回到了深山中。

  在近代,深山中也也是游击战的天堂,当时有着不同政见的青年们,常常拉起一条队伍就进入山区,导致当时的瀛洲山脉一度成为治安最混乱的地区,游击队员们占山为王,并且不断抓住机会下山劫掠。

直到后来东宁国经济腾飞,当局以丰厚的物质条件作为筹码与游击队员谈判,勉强达成一致,让他们离开深山之后,这里的治安条件才大有改观,现已成为旅游胜地。

  离海湾较近的离石岛,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曾是渔民歇脚和往来船舶修补的地方,在近代被英国人租借。

  再稍远一些的是龙骨岛,以其形得名。岛上有龙眼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制高点,自明以来都设置烽火台与炮台,在近代同样被英国租借,借以控制东宁国。

  处在内外海之间的是桃源岛,最早因其地肥沃、百姓安居乐业被古人认为有桃花源遗风而得名。再往后却因为其战略地位重要而渐渐要塞化,成为东宁国的西大门,可以说如果从岛上拉锁链到对岸在无风时足以封锁这一海峡。在近代由于侵略战争的缘故曾经被多个国家占领。

而现代东宁国的行政分区,大致是这样的:岛上共分二都府三十一州,府设府尹、府同知、府丞等,州设知州、州同知、州司马等等,州下又设县,县下有乡,乡下有里,里是最小的行政单位。于此同时,还有几个“行政公署”,驻所不固定,巡行于各州之间,起到监察作用。

州级行政图:

  今天先介绍这些,过几天会写详细的历史。

下一期:

编辑于 2019-06-18 21:05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