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有两夏子
张兆和对沈从文: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张兆和对沈从文: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1902年,湖南凤凰的一户人家里诞下了一个小男孩,取名叫沈岳焕

十四岁时,他投身行伍,二十岁时,他脱下军装来到北京,打算从文,也给自己起了另一个名字,沈从文

只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将来会是一个写出了《边城》《长河》等小说的著名文学家!


由于学历不高,还特别穷,沈从文只能在北大旁听。

期间他坚持写作,终于进入了文人的圈子,还结识了徐志摩等人!

1929年,在文坛上已经有名气的沈从文被徐志摩推荐给了胡适。作为校长的胡适破格录取了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到中国公学任教。后来沈从文谈起此事时说:“适之先生的最大的尝试并不是他的新诗《尝试集》,他把我这位没有上过学的无名小卒聘请到大学里来教书,这才是他最大胆的尝试。”



在写作上,可能沈从文有着天生的神力。但在教书上,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沈从文就出了糗。

原本准备了一个小时的课程内容,由于沈从文太紧张,嘴巴完全不听使唤。语速过快,十分钟就讲完了。

他当场慌了神不知所措,还没学会跟学生们侃天侃地侃大山的沈从文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大家原先是抱着一睹这位大作家风采的期望来的,没想到真正的沈从文和大家想象中的沈从文并不一样。他没有湘西彪悍壮汉的形象,反而是一副怯生生的读书人的样子。这个反差,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课堂氛围瞬间被他写在黑板上的这句话给弄轻松了。

而在这黑压压的一片学生中,就有后来被沈从文疯狂追求的张兆和。他这愣头愣脑的样子,也全被张兆和看了去。


1930年,二十八岁的沈从文对张兆和一见钟情。

张兆和家庭条件好,会说一口流利的英文,追求者众多。而乡下来的沈从文,木讷寡言,小学文化,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太会用。

所以对于张兆和来说,沈从文只是她众多追求者中的一只癞蛤蟆。


不过沈从文是一只极有恒心的蛤蟆。在第一次和张兆和见面后,沈从文就对她展开了激烈的攻势。

他知道自己不会讲情话,但作为文艺青年的他很会写情话呀!

沈从文开始不断给张兆和写情书,但张兆和早就已经对男生们的情书有了免疫力,而且沈从文对她的追求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她还从来没有见过谁吃闭门羹吃了这么久还能坚持的。



一个年近三十的老师,追求一个二十岁的学生。在现在看来,多不符合老师的行为规范呀。

但那时候,大家总是很喜欢这样的风流韵事,除了张兆和本人。

有一天,张兆和把这件事状告到了胡适那里,结果胡适却对张兆和说:“我跟你爸爸很熟,要不要把你们俩的事情跟你爸爸说一说?”

张兆和连忙反对。

胡适又说:“他是固执地爱你的。

张兆和便说出了那句:“我是固执地不爱他啊。


两人就继续这么固执着,三年后,不知道张兆和是真的爱上了沈从文,还是沈从文的坚持感动了她。

最终,沈从文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1933年,23岁的大家千金下嫁给了31岁的沈从文

度过蜜月期后,他们的婚后生活迎来了柴米油盐的当头棒喝。

本来就不算门当户对的他们,此时真切感受到,两个人有那么多的不一样。


沈从文喜欢写东西,喜欢在自己家都维持不了生活的时候对朋友仗义疏财。他还喜欢收藏字画,朋友多交际多。婚后的他,依然保持着这种生活作风。

而婚后的张兆和,生活质量断崖式下跌,从曾经吃喝不愁养尊处优的大家千金变成了要对生活精打细算,用仅有的资源过好日子的家庭主妇。

他们会经常因为钱吵架。

区别在于,张兆和在为将来的生活担忧,抱怨钱不够用;沈从文却沉浸在二人的感情世界里,抱怨对方不爱他。


这种明显不会有结果的争吵,直接影响到了两人的感情。

在婚前,张兆和是沈从文的三三,是他笔下的翠翠、夭夭,是不谙世事的少女。但不管曾经的昵称多么腻歪、写过的情书多么热烈,也解决不了婚后的实际问题。

在婚后,张兆和只是那个精打细算务实爱争吵的张兆和。



可以看得出,沈从文作为一个作家,他骨子里的浪漫和情怀逐渐被生活打败。

而且他和张兆和在感情上的比例也不对等。张兆和从始至终都是高高在上的凌霄花,沈从文则一直都是在篱笆下仰望的乡下人。

这个时候,他遇到了高青子,高青子给了他张兆和从来没有给过他的仰视和崇拜。沈从文迅速婚内出轨,和高青子谈起了恋爱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张兆和刚产下次子,无法南下,只好留在北京,而沈从文却选择了一个人化妆南逃!

直到1938年,张兆和才携二子辗转与沈从文在昆明团聚。



很巧的是,高青子这时候也到了昆明。沈从文还特地把高青子推荐到西南联大的图书馆任职。他们俩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变多了,关于他们俩的流言,也变多了。

作家孙陵《浮世小品》书中,对于沈从文的这段关系有着近距离的观察,他说:“沈从文在爱情上不是一个专一的人,他追求过的女人总有几个人,而且,他有他的观点,他一再对我说: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子,追求要追漂亮的女人。他又说:女子都喜欢虚情假意,不能说真话。



虽然上面的这段表述显示,沈从文是一个很喜欢套路女人的男人,但他也是一个婚内婚外拎得清的男人。

相比于脆弱的婚外情,沈从文很清楚,婚姻生活才是最长久的

于是沈从文决定对张兆和坦白!

一切都在按传统的家庭剧本走。按老戏路,接下来就应该是张兆和原谅沈从文,沈从文回归家庭,两个继续过完下半辈子。

毕竟有位大哥曾说过,这是某些男人都会犯的错误。



但,张兆和选择了不原谅,虽然没有闹到离婚的程度,却直接带着孩子回了自己的娘家

一时之间,沈从文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只能像以前追张兆和的时候一样,每天写信给她。

这一次,张兆和并没有被他感动。心高气傲的她,面对一个出轨别人的丈夫,她和所有女人一样耿耿于怀。只不过她选择了明确表达,而不是隐忍。


▲1946年,顾传、沈从文和周有光的合照


1948年,沈从文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

1950年,他因为政治压力,两次自杀不成,后来还得了精神病,被安排到清华园调养。

在这期间,张兆和做了《人民文学》的编辑,却始终没有去看过沈从文。

她说:“那时,我们觉得他落后,拖后腿,一家人乱糟糟的。”

沈从文就这样被边缘化了,别人不理解他,自己的妻子儿子也不理解他。

1969年,在沈从文被下放的前夕,张兆和的二姐张允和来看他。沈从文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对她说:“这是三姐(张兆和)写给我的第一封信。”说完,这个六十七岁的老人,哭得泣不成声。



1984年,沈从文大病了一场。在这之后,他常说一句话,“我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好说的。”这是无奈还是愤怒呢?

1988年,沈从文对张兆和说了“对不起”后便带着遗憾与世长辞。但这三个字,仍然没有让张兆和“理解”他。


直到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整理了他的遗稿,才发现他忍受了这么多的重压。

在1995年出版的《从文家书》后记里,她说:“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不过,归为泥土的沈从文再也听不到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有两夏子,一个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公众号,每天让你意想不到。(ID:y2xz6666)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发布于 2019-08-12 08:29